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状况对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影响的调查分析

2021-05-28 08:29徐春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障碍心理咨询

徐春梅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受到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心理行为异常与精神障碍患者不断增多。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99.4万人。专家表示,若能够早发现早治疗,那么超过70%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治愈。精神疾病指的是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大脑功能失调,造成认知和情感等精神活动产生不同程度障碍。2019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在微博上发起针对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在30万的投票中,超过两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着严重的抑郁倾向,25%的大学生坦言曾有抑郁症状。确诊抑郁症后,超过90%的人有着解脱、不能接受以及乐观积极不同情绪。抑郁症从治疗到痊愈大约需要20周,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病情将会持续,抑郁自杀率为4.0%~10.6%。我国的自杀率10万人中有22人会因为抑郁自杀。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卫生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类群体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阶段,面临着学业与就业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若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导,不断地积累情绪,极易引发精神问题。一项对北京16所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因为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据总因病休学、退学的37.9%与64.4%,当前精神疾病在很多高校中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课题优化心理健康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面向6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接受并且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并且对心理健康有着相应的了解。②所有调查对象均为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应用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等心理卫生专业的学生;②面临就业和升学压力较大的大四或者以上年纪学生;③在校外参与实践并且无法进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学生;④有过心理咨询经历的学生。

该次研究调查共计发放609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598份,共计回收57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4.09%。参与该次调查问卷的学生,年龄18~23岁。男性学生258名,女性学生351名;非医学专业的学生401名,医学专业的学生208名;城镇生源地学生213名,农村生源地396名。目前为一年级的学生为345名、二年级的学生198名、三年级学生66名。

1.2 方法

该次调查问卷中使用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共计29个题目,按照1~5点计分。学生的总评分值越大,则证明其求助专业性心理帮助的积极性越高。研究中Cronbach’sα值为0.844。

调查中使用的精神卫生知识调查问卷,为原卫生部办公厅在2010年制定的关于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调查评估的相关问卷。相关知识的调查内容全部为精神卫生基本知识,共计16个判断题目与4个精神卫生纪念日。若答对则记录1分,若答错不计分,得分值越大,显示调查对象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水平越高。根据问卷的使用效果研究显示,其在考察人群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方面,有着积极的效果。

使用的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即SSForPMI,共计设置26个题目,得分值越大,则表明被调查对象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水平越高。此次调查中Cronbach’sα值为0.871。

该次问卷调查的开展,经过调查对象同意后,组织经过专门培训的辅导员担任主试,在班级活动时发放调查问卷,并且使用标准且统一的指导语。按照调查要求被试对象需要独立完成,以匿名形式作答,现场回收调查问卷,作答时间统一为25 min。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的基本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结果为(99.11±11.68)分。其中,女性学生的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得分为(101.31±11.67)分,显著高于男性学生(94.34±1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医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得分结果为(101.67±11.83)分显著高于医学生(94.45±1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与专业以及生源地的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对比[(±s),分]

表1 不同性别与专业以及生源地的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对比[(±s),分]

?

2.2 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得分结果为(16.03±3.12)分,总分≥16分共计357名。其中,非医学生得分结果为(15.73±3.01)分;医学生得分结果为(14.42±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7,P<0.05)。正确率最高与最低的5个题目整理见表2。

2.3 大学生对精神障碍歧视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歧视精神疾病评估量得分为(78.01±13.71)分。女性得分为(78.01±12.13)分,男性得分为(78.56±12.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1,P=0.588);非医学专业得分为(76.89±15.33)分,医学专业得分为(77.34±14.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8,P>0.728)。

2.4 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该次问卷调查后,将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总分当做因变量,将知识知晓得分、其实精神病患者评估得分、性别(女性=1、男性=0)、是否为专业学生(专业学生=1、非专业学生=0)、生源地(城镇学生=1、农村学生=0),运用进入法开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项得分为标化回归系数为0.405(t=10.129,P<0.001);对精神障碍的歧视项得分为标化回归系数为-0.189(t=-4.8,P<0.001);性别项得分为标化回归系数为0.120(t=2.723,P=003);医学专业项得分为标化回归系数为-0.010(t=-0.307,P=0.749)。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学生在专业性心理求助方面,相比男生的态度更加积极。究其原因,同社会角色与思想模式差异存在关系。通常来说,男性更加抵触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心声。一直以来社会赋予男性的角色是独立自主和坚强隐忍,心理求助在很多男性的观念中是“软弱”的行为。女性更加善于与人沟通与表达,并且社会赋予女性的角色更为宽松,使其更善于借助外界力量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过对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歧视方面,性别差异的影响不大,社会整体态度的影响更为明显。

从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来说,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得分结果为(16.03±3.12)分,总分≥16分共计357名。其中,非医学生得分结果为(15.73±3.01)分,优于医学生得分结果为(14.42±2.76)分(P<0.05)。相比一般群众,大学生群体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要好一些,但是距离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还要继续强化高校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根据知识回答的对错情况分析,正确率较高的题目主要为心理健康的意义与表现方式,例如心理健康为健康的组成部分等,这与高校开展过健康教育课程有关。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集中于压力调节和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健康概念等,涉及到的精神疾病知识比较少,因此未来还需要强化关于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传授,例如精神疾病的特点与病因。学生回答正确率较低的问题中,纪念日题目较多,能够反映出高校关于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方面的实践活动不足,未来还需要加强。

根据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分析,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其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水平就越低,寻求专业帮助的态度越积极。分析其中的原因,该次调查主要是围绕态度并非实际行动。从学生掌握精神卫生知识情况来说,多源自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校园心理情景剧等[1-2]。掌握的相关知识越多,学生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改善寻求专业心理求助的态度。大学生对精神障碍的歧视度越高,则越担心被他人认为自己患有精神障碍,在自认为产生心理问题时会抵触寻求帮助。该次研究获得的启示,不能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业压力或者是否患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求助态度的判断,若想提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利用率,也不能够单纯通过强调心理健康的意义,还需要积极探索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的内容。

表2 调查对象精神卫生知晓正确率最高与最低的5个题目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心理教育宣传活动,以健康心理为主,例如考试压力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缺少对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除此之外,社会对精神障碍疾病的认识过于“妖魔化”,需要积极转变社会的评价,将宣传与教育活动拓展到社会[3-5]。

3.2 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策略

高校方面:①增加关于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精神疾病俗称为精神病,按照CCMD-3分类标准,主要划分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应激性精神病等。精神压力同心理压力、焦虑与抑郁等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日常宣传与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相关知识内容方面要进行深度拓展,使得学生对精神疾病的病因、表现与可治愈性等,有着相应的了解,进而做好自我情绪和心理压力的调节,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6-7]。②加强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从身体与心理2个方面入手。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实现对内心积累的情绪释放,达到解压的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组织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实践活动,选择防自杀日与其他精神障碍纪念日等,以丰富的形式开展,例如充分调动社团力量,组织具有创新意义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体验与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鼓励存在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的学生寻求专业的帮助。③加强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现有的人力资源力量不足,若想实现对学生群体的全面覆盖,为其提供有力的服务,还需要加强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整合更多专业力量,助力此项服务有序开展[8-10]。④增加心理咨询活动的频率,拓展服务渠道。一般来说,高校会设置心理咨询中心,但是很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受到各类因素影响,轻易不会选择主动到咨询中心寻求服务,例如不想他人知道自己的情况等。对于此类情况,除了增加心理咨询活动的频率外,还需要积极拓展服务渠道。例如,开通微信微博等平台,构建在线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及时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心理健康,愉悦地生活与学习,获得更好的成长。

社会方面:①加大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合作。目前,社会对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歧视程度虽然有所好转,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加强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合作,整合社会各界力量,走进校园,走进大学生,为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专业力量支持。②加强人才的培养。据了解,心理医生的压力大且待遇水平不高,很多人不愿意专职做心理咨询师,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意向也不高,我国急需心理治疗师。这需要加大人才的培养,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完善的技能考评机制,增加人才输送,缓解高速增加的精神疾病人群对心理治疗的需求。依托高校的资源优势与力量,做好职业宣传,调动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积极性,培养更多的职业心理医生[11-16]。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障碍心理咨询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