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啸峰 翟 建 陆志前(池州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池州24700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临床少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率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左右[1-2]。目前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临床常规病理学检查可有效评估GIST手术预后的侵袭危险性,但却不能为术前定制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判断依据[3]。术前评估患者恶性程度、影像学特征等对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至关重要,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具有良好的密度、空间分辨率,可对肿瘤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为临床上准确定位肿瘤以及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4]。MSCT影像特征可有效显示肿瘤密度、大小、形态、边界等,尽管大量文献报道,CT影像特征可反映病理危险度,不同免疫组化分型患者的影像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但对于影像特征与GIST的病理危险度及免疫组化分型的相关性尚未明确[5-6]。因此,本研究收集了120例经首次手术病理诊断的GIST患者,且具备完整的CT影像学资料,将其影像特征与术后免疫组化以及病理危险度进行对照研究,从而运用影像学检测,正确预评估肿瘤侵袭性,指导医师制定治疗、随访方案,降低临床复发率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1.1 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GIST患者,男57例,女63例,年龄35~79岁,平均(61.20±11.07)岁。
1.2 方法
1.2.1 128 -MSCT检查 入组患者采用128层MSCT(GE)进行检查。检测前约8 h禁食,扫描前饮水600~800 ml,医师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依次行腹部CT平扫(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和增强扫描。经肘正中静脉团注80~100 ml碘海醇,保持注射速度2.5~3.0 m/ls,随后开展动脉期扫描,时间约30 s,静脉期扫描,时间约60 s,延迟期扫描,时间约180 s,扫描范围与平扫保持一致。扫描参数设置如下: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5 mm、螺距1.0 mm、管电流300 mA、管电压120 kV、矩阵512×512、重建层厚5 mm。
1.2.2 影像学分析 将影像图传至工作站,由高年资影像学医师盲法分析,若分析结果不一致时需在科室内共同讨论达成统一。GIST的主要影像特征包括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形态、肿瘤密度、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其中根据CT值上升情况将强化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包括轻度(<20 HU)、中度(20~40 HU)、显著(>40 HU)。根据是否有坏死囊变将肿瘤密度分为均匀、不均匀。
1.2.3 免疫组化分型 根据Erlandson等[7]提出的分型方法可将GIST患者分为4型,平滑肌方向分化型(Ⅰ型)表现为desmin、SMA、actin等呈阳性,神经方向分化型(Ⅱ型)表现为NSE、S-100等呈阳性,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Ⅲ型)表现为NSE、S-100、desmin、SMA、actin等呈阳性,缺乏分化特征型(Ⅳ型)仅表现为vimentin阳性,以上抗体皆为阴性,见图1。
1.2.4 病理危险度分级[8]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2008年颁布的危险度分级标准,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数以及肿瘤原发部位将患者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见图2。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影像特征与病理危险度及免疫组化分型的相互关系。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免疫组化分型(×200)Fig.1 Immunohistochemical typing(×200)
图2 危险度分级CT图Fig.2 Risk Classification of CT
2.1 不同病理危险度患者的影像特征 120例患者中极低危组21例、低危组24例、中危组39例、高危组36例,肿瘤部位在胃部、小肠,各57例,其他部位6例,高危组患者肿瘤直径>10 cm患者比例高于肿瘤直径<5 cm患者比例,肿瘤形态主要为分叶形、类圆形、不规则形,高危组患者肿瘤密度呈不均匀分布,而极低危组多呈均匀分布,4组患者的生长方式(腔内型、腔外型、混合型)、CT强化程度(轻度、中度、显著)、免疫组化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无显著差异,不同病理危险度患者间的肿瘤直径、肿瘤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免疫组化分型患者的影像特征 120例患者中Ⅰ型54例、Ⅱ型27例、Ⅲ型21例、Ⅳ型18例,其中肿瘤部位、肿瘤形态、生长方式、病理危险程度与免疫组化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免疫组化分型与肿瘤直径、肿瘤密度、CT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病理危险度、免疫组化分型与影像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CT数据后处理功能分析影像特征(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密度、生长方式、肿瘤形态、CT强化程度),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显示病理危险度与肿瘤直径、肿瘤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39、0.685,P值均低于0.05,而与肿瘤部位、生长方式、肿瘤形态、CT强化程度及免疫组化分型相关性不显著(P>0.05)。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显示免疫组化分型与肿瘤直径、肿瘤密度以及CT强化程度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32、0.715、-0.686,P值均低于0.05,与肿瘤部位、生长方式、肿瘤形态以及病理危险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
表1 不同病理危险度患者的影像特征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 risk
表2 不同免疫组化分型患者的影像特征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imaging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mmunohistochemical types
GIST临床表现与病变大小、部位、良恶性程度等有关,且临床多伴随腹痛、腹部不适或者腹部肿块等病症,其中远处转移主要为肝脏转移,其次依次为腹腔以及腹膜后转移等[9]。由于GIST在生物学形态上具有侵袭性,即表现为转移性、复发性,因此术前评估至关重要[10]。GIST的CT影像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邹静等[11]研究发现GIST患者术前CT影像特征与术后病理危险度的分级存在相关性,这为CT检查诊断、鉴别GIST病理危险度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研究发现不同病理危险度患者间的肿瘤直径、肿瘤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高危组患者中肿瘤直径多数大于10 cm,密度呈不均匀分布,而极低危或者低危患者中肿瘤直径多数小于5 cm,密度呈均匀分布,且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显示病理危险度与肿瘤直径、肿瘤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39、0.685,表明可通过CT影像特征准确评估肿瘤直径以及肿瘤密度,与苏海霞等[3]报道相近,即病理危险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呈高度正相关。徐宏伟等[12]研究发现肿瘤直径>10 cm的患者均为高度恶性,随着直径的增加则危险度分级升高,肿瘤术后转移、复发风险越高,增加了治疗难度及降低了预后效果,因此在手术治疗后应该加强化疗,同时术后定期复查,从而及早治疗复发转移肿瘤,提高治疗效果。肿瘤生长越大则病灶内部越容易出现坏死囊变,从而导致肿瘤密度呈现不均匀分布,且危险度高的患者其肿瘤生长更快、体积更大,更容易出现血供不足、液化坏死、溃疡等现象,故而肿瘤密度不均匀患者术后病理危险度分级也趋向于中危、高危状态。本研究发现肿瘤危险度与肿瘤部位、生长方式、肿瘤形态、CT强化程度以及免疫组化分型相关性不显著(P>0.05),表明难以通过肿瘤的发生部位、生长方式等特征评估GIST的危险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评估(如大小、密度、形态、边界等),从而有利于良恶性的预判断,为临床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制定周密的方案。
GIST起源于胃肠道的Cajal间质细胞及其同源的中胚叶间质干细胞,其发病机制在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或者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的获得性突变[13-14]。GIST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点,表型异质性,故而需通过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以准确进行分型,从而有利于医师评估GIST的分化潜能,指导肿瘤的确诊、治疗[15]。GIST最具特征性的免 疫 组 化 标 志 物 为CD34、CD117、DOG-1,其 中CD117可见于所有组织学类型(良恶性、潜在恶性间质肿瘤),三者联合诊断具有良好的互补性[16],如黄婧颖等[9]研究发现CD34、CD117结合组织病理学形态检查诊断间质瘤具有特异性作用,但联合诊断对于危险度方面则意义不大。本研究发现120例患者中Ⅰ型54例、Ⅱ型27例、Ⅲ型21例、Ⅳ型18例,GIST患者以I型为主,分型比例与ERLANDSON等[7]结果相近。研究发现不同免疫组化分型与肿瘤直径、肿瘤密度、CT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一步分析显示免疫组化分型与肿瘤直径、肿瘤密度以及CT强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一般认为肿瘤直径大、坏死程度高则恶性程度相对更高,研究发现平滑肌分化型(Ⅰ型)患者病灶相对较大,容易发生广泛性坏死,导致肿瘤密度不均匀,故而CT影像上具有明显特点,可根据各种分型的CT影像特征差异而初步判断病变的病理类型[12,17]。此次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例数太少导致样本分析中容易出现偏倚,很难进一步分析,研究病例的发病部位基本位于胃、小肠,不能完全反映病理危险度与发生部位的关系,多灶性病例的病灶CT影像特征存在差异,其免疫组化类型是否相同以及CT影像特征对恶性程度评估仍将是研究的重难点,因此接下来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MSCT检查可有效评估GIST患者的肿瘤大小及密度,其影像特征对于免疫组化分型、病理危险度的区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