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淼 陈 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加深了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程度。教育信息化已被视为各国推进教育持续发展和改革的必由之路。[1]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促进了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迅速发展,促进线上教学平台多样化、网络学习终端多元化发展。因此,如何使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应课堂教学实际、适应教学生态化发展,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互联网+教育”时代,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从整合发展到融合阶段,并继续向深度融合化发展。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凭借智能化、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显著优势,成为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剂。
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学习社区,是虚拟社区的子系统之一,具备虚拟社区的基本属性。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最早由美国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Harward Rheingold)提出,虚拟社区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是由一定数量的人群,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交流与互动,达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进而形成个人关系网络的社会共同体。[2]
虚拟社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空间,“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3]。虚拟学习社区与现实社区的显著性区别在于交互空间的不同。一方面,虚拟学习社区突破了教学的时空局限,使学习者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开展工作、学习、社交等活动;另一方面,虚拟社区与真实社区的共同属性在于社区性,即人们出于相同目的和共同利益而形成的社会团体。因此,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属性包括虚拟性、社区性与教育性。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虚拟学习社区基本属性
疫情期间,以钉钉、雨课堂、Moodle、Blackboard等为代表的虚拟学习平台发展迅速,成为辅助线上教学的有力工具,保障了“停课不停学”的实施。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为颠倒课堂、反转课堂,是使用信息技术异步知识传授,课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活动,整合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以期达到最优效果的教学形式。[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传入我国以来,便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如:学生课前预习效率低下、课堂面对面讨论费时低效、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等。
此类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人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解上的误区,认为只要将教学程序进行颠倒,并且加入视频元素就实现了翻转课堂。事实上,通过信息化时代衍生而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只有在运用信息技术创构出的全新教学时空后,才有可能诞生”[5]。研究根据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属性,整合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显著性特征,设计出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可行性研究。
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为目的的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教育场域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教育场域理论的提出者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布迪厄曾对场域(field)做出如下定义:“我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6]场域不同于实际生活中具有一定界限的领地,而是一种蕴含力量、生机与潜力的客观存在,教育场域便是其中的一种。
在教育场域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目的。由此可知,无论从教育场域理论的概念上还是目的上,教育场域都与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谋而合。因此,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以教育场域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互为统一。
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该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对新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并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借助一定的学习情境、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属性,而以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属性,并且为学生提供资源共享和知识探索的独立空间,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在认知图式中构建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结构模型。
研究将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相结合,将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教学环节:课前、课中、课后。两大教学模块为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同时,该模式将任务型教学法有机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将任务布置、合作学习、教学评价、学习反思等活动贯穿于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全过程,并与初级、中级、高级教学目标相对应。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课前,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上传授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并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并进行自主预习,初步领会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达到初级目标;课中,教师对学生课前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布置课堂任务,以小组合作与师生互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组成员通过相互探讨、层层思考,逐步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达到中级目标;课后,进入学习评价环节,其中包括教师评价、同学互评与学生自评,教师主要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批判思维,最终达到高级目标。
研究所构建的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表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成绩与能力的双向提高。由此,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如下: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主要以小组任务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组际竞争关系,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在小组竞赛中不断探索与挖掘,积极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激励学生为小组加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课堂知识,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小组成员间的默契程度;另一方面,教师按照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特别分组,即每个学习小组涵盖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学习任务可作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虚拟学习社区的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上传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的重难点,以及建议学生可采取的学习方法等,使学生明确新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便于进行更加高效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线上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备课,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启发与诱导,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发现、探索与掌握。
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数据统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问题反馈等功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思的数据支持,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完善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实际教学需要,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环节形成学习反思,有助于认清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评价与创造。
研究构建出的虚拟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教学流程,将进一步讨论该模式的教学效果,以及预计应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可能产生的教学成果。
虚拟学习社区延伸了翻转课堂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强大的交互性特征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一方面,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增进学生课前学习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根据学习需求,利用网络检索出适合现阶段学习的慕课和微课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线上学习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学。
虚拟学习社区平台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学习的时长、频次等。并且社区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群,便于学生之间就所学习的内容交流讨论,将疑难问题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中遇到困难有所了解,并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确定教学重难点,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翻转课堂可为学生提供质疑释难的机会。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步步引导、循循善诱,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第一次课堂讨论,学生将讨论后的解决方案反馈给教师,教师进行点评,并公布问题答案。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堂学习任务,通过同侪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进行第二次课堂讨论,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展示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头脑中深度加工,促进对知识的内化与创新。
由此可知,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集合了网络教学空间与课堂教学的优势,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资源共享渠道,加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中实现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