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2021-05-27 16:14温芳梅
考试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温芳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在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更突显基础性和广泛性,合理利用其内容作为教学中的支撑点,能够升华历史内涵,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从而形成科学而正确的史学观。我们通常说的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知识、气质、品德修养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体现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方面面,这对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历史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一、 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历史理论知识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内容,历史学科更倾向于复杂化和零散化。基于此,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抱有一定的难度,有部分学生还会存在一些偏见,对待上历史课程毫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做延伸,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将历史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思路,拓宽学生的历史认知度,不断增加知识的储备量等优势。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资源整合的方式扩充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视野,与核心素养理念的内容不谋而合,核心素养理念符合新时代对于学生成长方向的要求,是开展教学工作的良好遵循原则。

二、 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形成的社会适应性、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民族素养、人文情怀,为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来说,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便是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历史的正确认识是指通过可查历史资料的学习,利用理性的思维对历史事实进行辩证和认识;时空观念指对待某一历史事件,应该与发生事件的背景相联系,进而分析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家国情怀则是指通过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待事物要保持理性的思维与态度;史料实证指尊重历史,收集、分析历史资料,对理想真相加以还原;唯物史观则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揭露现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对全局进行客观的认识。

三、 确立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性

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越来越重视,更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被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只限于“教”,而是以“学”为主体,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从如何学习,到接受学习,再到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如何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是当下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关键因素主要在于课程的开发。教师要确立设计目标,根据新课改理念有序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知,系统性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后,要遵循以下两方面的知识点:第一,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心理认知相吻合;第二,教学目标应有独特之处,可行性较强,能够落实于实际行动中,在进一步引导下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

四、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提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历史教学实际是分不开的,教师需要大力度加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提升他们的核心能力。基本上教师的教学行为集中性较强,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时,需要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历史思维,围绕历史核心能力依次展开教学工作。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四大名著”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于“四大名著”有过一些影视剧集内容的了解,对这部分内容较为感兴趣,也更想从历史的角度准确把握理解历史人物的感情,从而对人物做出客观的评价。遵循核心素养理念,教师应首先准确理解把握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其所做的贡献,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和他所处的历史周期,从而引导学生既学到了准确的历史知识,也培养出了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根本上提升了思想的认知深度和广度。

(二)设计贴切生活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历史学科具备较强的综合性、专业性,其教学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涵盖了语文学科、数学学科、政治学科等各个学科的相关内容,这对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优势。历史教师要抓住学科优势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将历史内容与政治和语文内容有机结合,实现学科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运用生活资源向学生证实历史并不是独立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化的变化》一课时,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动,一定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事件。在教师正确引导下,要求学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有的学生采用政治知识解答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有的学生抓住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知识内容进行解答。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回忆曾经学习过近代史中各种不平等条约等,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同时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多问,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微课穿插历史资料,带动课堂学习氛围

微课教学是当下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凭借信息技术资源的多样化,将初中歷史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微课在日常教学使用过程中,具有开放性、有效性、集中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观看和学习,解决了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以及主动性不足的类似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历史故事合理融入微课教学中。这样一来,微课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还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