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最重要的两部分,也是分数最高的两部分,且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会互相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尚浅,所以,教师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语文、让孩子爱上语文,便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是枯燥难懂的,因此他们会抵触学习语文,特别是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阅读,也很难形成完整的思路写作,但二者又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文章结合小学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将小学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并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融合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分数占比最高的就是阅读和写作,但教师对于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常常是分割开的,甚至很多老师会单独给学生讲解阅读或者讲解写作。但是实际上学生对于二者的学习往往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提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写作水平提高,学生往往可以拥有更好的阅读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讲,将二者的教学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联系
阅读与写作的相關性很高。小学生年龄小,很难进行一篇完整的阅读,但是他们为了完成阅读任务,很容易出现这读一句的现象,那读一句的现象,对于文章的理解自然会出现偏差。而且小学生受限于其年龄,导致其很难对文章里的内容感同身受,这也会对阅读造成影响。同样,由于其没有过多的生活经历,在写作时,就很容易出现没有素材可写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以此来锻炼阅读能力,同时为写作提供素材。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刚开始进行阅读时,还是会出现,看不懂、不想看的情况,对此,教师应当首先选择一些简单易懂且适合小学生的读物,在阅读之时,不应催促学生的进度,而是要了解学生对于读过的内容是否了解,如果不了解,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再加上适当的讲解,不要让学生做无效阅读。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不仅对于阅读有了初步的认知,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这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仿写,这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了解。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需要将二者融会贯通地进行学习。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学校或者家庭中一直处于被保护的状态,缺少自我经历,写出的内容常常很空洞,阅读的内容也很少,即使有一定的阅读量也很难读精,不能深入了解文章思想,难以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体会到别人写作的感情已经很难了,想要在写作时表达自己的感情就更加不可能做到,而没有情感的写作也就缺少了文章的灵魂。很多学生只能通过对老师给出的例子来模仿写作文。即使有一些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写在文章里,但也仅此而已,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将阅读的经验放到写作之中,将阅读和写作完全割裂开来,而且阅读和写作都做得不好。
通过观察写作较好的学生可以发现,他们往往有着共同的特点——有着大量的阅读。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学生,阅读量越大,写作水平也就越高。事实上,阅读和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他们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积累。阅读能力考验学生对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的理解,这实际上都是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学生在有了理解别人的情感的能力后,再写作时就容易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为了加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就要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具体方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
学生阅读什么刊物、什么内容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三观,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对其进行指导和教导,才能养成良好的世界观和阅读习惯。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读物时,不仅要选名著,还要选取一些学生喜爱的、易懂的优秀文章。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称为起源论。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作文的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但是最后表现出来的结果却大不相同,愿意在课后付出更多时间学习的同学当然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有些同学,好似在课后没怎么学习,却依然有着很好的成绩,很多人将此归于天赋,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上,这样的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大都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细心,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事情都一一记在心里,因此在课上学习的时候,对于老师讲解的东西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不需要老师引导,就可以自行联系现实,这当然对记忆和学习有着更好的帮助。这样的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对阅读的内容也有更深的体会,对于其他学生看过就忘的学习习惯,他们可以在其中找出与生活的共性,因此,有着很好的阅读能力,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和情感后,也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联系实际,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如果还是不能达到效果,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可以督促学生做一些读书笔记进行素材积累。
(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品味,作为促进写作的前提
教师是对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应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与学生一同写作和阅读。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特别是对于榜样的模仿,教师可以在学生发表自己对阅读的看法后,也发表意见;在学生写作后,为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范文,这不仅会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优秀的文章是什么样的。
小学生在日常阅读中,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价值。每天早上晨读是读书的前提。看完之后要互相交流。写作不是僵硬的,是需要自身感受的。如果和周围的同学老师交流,会了解别人的想法,加深自身感受,进而突破写作的思维模式,展示写作技巧,体会写作的快感。
(三)合理调整读写教学顺序,提高读写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通常会给小学生布置写作练习作为作业,让他们课后完成,作文中涉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对课文的个人分析或阅读后的写作。学生在学习过后,受课文影响颇深,大多会受限于课文而缺少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写作”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师可以把写作练习前置,即放在课程预习或者阅读训练中,这样有利于实现读写结合,也有利于以“写”促“读”,辅助小学生提高阅读效果。例如,在学习《九寨沟》一文时,语文教师在课前布置一篇随笔写作,让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九寨沟,通过教材或者网上资料,自己再写一篇介绍九寨沟的随笔,这样的方式不仅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自由创作的同时拓宽了其知识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进而确保课堂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