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学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生普遍感觉到头疼的问题,题干的信息量较大,计算较为烦琐,很容易出错,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文章简要分析了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反思和回顾、创设教学情境直观教学以及总结应用题解题的方法等方面,提出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一、 引言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应用题教学的方法不科学,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应用题解答的效率和准确率偏低,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考进行分析。
二、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情境创设,缺少启发式的提示
通过分析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现状不难看出,部分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启发和点拨,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虽然教师会应用游戏或故事的形式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使用的方法不科学,导致情境创设的效果不理想,占据较多的课堂时间,导致小学生对题意的了解不够全面。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时,需要贴近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在数学课堂上合理应用生活素材,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的方法单一,不注重归纳总结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效率和准确率,需要教授小学生相应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推动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此种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影响数学课堂的参与度,严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如此,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常常会忽视对解题方法的总结,虽然教师为小学生讲解了各种类型的数学题,但是未能向学生说明不同类型的题目采用哪种方式更为简洁、便利,大部分小学生在解题时主要借助算数法,对表格法和作图法等掌握程度不足,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不利于提高学生解答数学题的能力。
(三)忽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之后,没有引导学生检查和分析解题的环节和过程,致使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忽视了培养小学生反思的习惯,学生经常使用一种方式解题,很少探寻其他应用题的解题方式。对于应用题来说,反思和回顾环节十分关键,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只有当学生具备反思的能力和方法之后,才可以准确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通过分析有关的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检查学生的习题时,常常只关注结果,很少要求学生检查解题的过程,容易产生不良的导向作用,很难真正意义上地提升小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学生的解题习惯不佳,计算操作易出错
从整体上看,小学生应用题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除了教师之外,最主要的因素还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一部分小学生在解题时因为不仔细审题,无法判断题干中哪些是主要的信息,哪些是无关的信息。在实际的解题环节中,由于马虎常常出现计算失误的情况,导致学生的解题正确率不高。还有的学生数学分析能力较差,在解答应用题时看见‘加的字样就使用加法,看见‘倍的字样就使用乘法,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错误率偏高。
三、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一)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
首先,读题。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之前,需要先阅读题干,找出已知條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围绕问题思考有哪些解题方法,确定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读题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用铅笔圈出题干里的关键字,比如在应用题:已知某水果店苹果一共有1000kg,卖掉525kg之后,剩下的苹果需要平均放到5个箱子里,每个箱子里的苹果多重?在阅读题目时,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圈出卖掉、剩下、平均等字眼,要想解答这道题目,需要先计算出一共还剩下多少千克的苹果,然后将剩下的苹果平均分成5份,确定使用除法进行计算。
其次,思考。学生在读题时,需要对抽象的语句或内容进行转换,以下面这道应用题为例:王老伯想要贴墙围一块长方形的菜园,长是35m,宽是25m,一共有多少种围法?学生在读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看出这道题是考察长方形周长计算,之后阅读题目观察是否存在和周长或面积相关的内容,借助逆向思维思考,若已知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长和宽。考虑到这道例题中需要贴墙围菜园,因此学生只需要计算其他三条边的长度即可。可以看出,学生在解答具体数学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的信息养成画图的习惯,按照画图的内容有效地解答问题,保证解题的准确率。
最后,解题。列式计算的过程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根据步骤先加减再乘除计算,或者根据题干先乘除后加减;第二种是混合运算,学生按照已知条件,使用括号列出完整的算式,然后按照加减乘除的计算规律展开计算。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期间,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嘱咐学生在计算完之后进行验算,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应用题,在教学时缺乏相应的训练,导致小学生在解答实际的问题时无从下手,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比较应用题和计算题的题型,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特点。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理清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简化解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例如,小白兔与小灰兔一起拔胡萝卜,已知小白兔一共拔了13颗胡萝卜,小灰兔拔的胡萝卜总数是小白兔的3倍,问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拔了多少颗?在解答这道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使用画图的方法,把握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快速、准确地做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