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美容针治疗黄褐斑疗效分析

2021-05-27 08:45谢中练林彬彬郑锦秀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4期
关键词:俞穴色斑黄褐斑

谢中练,林彬彬,洪 丹,郑 旭,郑锦秀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7)

在皮肤科疾病中,黄褐斑较高发,黄褐斑属于获得性皮肤病,主要病因是色素沉着性[1]。患者中,中青年女性居多,发病区域多见颧部、颊部或者前额区域发病,临床症状多见面颊部出现淡褐色或至深褐色规格差异较大、边界清楚的皮损,形状呈现斑片状。斑片表面未见炎症或者鳞屑,影响面部美观,但无主述不适。颜面部出现黄褐斑直接影响颜值美观度,破坏患者容貌,增加心理压力,通过治疗可缓解或消除症状[2]。当前常见的黄褐斑疗法是内服用药(维生素C、E等)进行治疗,或实施激光治疗,上述方法应用较广,但临床疗效有限。也可经络穴位刺激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或联合药物注入进行美容针治疗。中医以辨证施治和机体调节为治疗手法,具有应用优势[3]。本文从皮肤科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黄褐斑患者中选取87例,说明美容针和穴位埋线的治疗方法,分析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87例黄褐斑病例,全部为女性,均为面部、额部发病,根据疗法分为,A组43例,年龄25~49岁,平均(37.41±7.93)岁;病程3~10年,平均(3.01±1.14)年;皮损面积(2.58±0.73)分。B组44例,年龄26~48岁,平均(37.42±7.91)岁;病程4~9.5年,平均(3.03±1.12)年;皮损面积(2.59±0.74)分。两组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黄褐斑确诊,面部、额部出现可视性皮损、色斑;(2)中医证型肝郁气滞;(3)患者知情同意;(4)女性病例;(5)精神正常;(6)沟通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1)皮损合并色素沉着;(2)精神病史;(3)免疫系统异常;(4)妊娠哺乳期;(5)肝肾功能异常;(6)凝血异常;(7)3年内黄褐斑治疗史。

1.2 方 法

本次研究所用医疗器械厂商: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B组实施美容针治疗:(1)美容针:所用工具为针灸美容针。取双侧风池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然后为太阳穴、迎香穴以及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另取太冲穴、面部印堂部位还有黄褐斑区域。局部皮肤消毒后,选用0.30×40mm规格的毫针,取四肢穴位,垂直刺入施针,患者可见显著酸胀后采用提插捻转手法缓慢施针,穴位留针20min/穴。面部穴位选用美容针,规格为0.18×13mm,取穴印堂、太阳穴、迎香穴还有地仓穴施针。皮损区域施针时,分析黄褐斑实际生长走势,采用局部围刺和散刺手法,针刺间距控制在0.5寸,实施排针治疗。针留置在穴位中30min,2天1次。(2)疗程:持续治疗8w,此期间加强防晒,不可使用化妆品。

A组:(1)穴位埋线:采用穴位埋线法施治。分别取肺俞穴、肝俞穴、脾俞穴以及肾俞穴,继而取血海穴、三阴交穴、气海穴和章门穴。在埋线前,先准备所用医用羊肠线,选用Polysorb可吸收线(规格3-0),将其制成线段,每段1.0-2.0cm。线段制成后使用乙醇(75%浓度)浸泡备用。患者仰卧,定位埋线区域,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厂商: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外敷局部皮肤30分钟,起到表皮麻醉减痛作用。取出已经制备完成的线段,置于治疗盘中以作备用。消毒埋线针(5ml注射器针头)和患者穴位,将可吸收线一半固定在埋线针里面,另一半对折弯曲后,固定在埋线针外面,将埋线针刺入指定穴位,询问患者感受,产生酸、麻、胀针感后,用纱布适当力量压迫针头方向为,缓慢将埋线针退出来,边退边压,直到将线段注入穴位为止。在注入线段时应避免使线头露于皮肤外同时选用无菌纱布压迫穴位15-20秒,以防出血。埋线后维持该部位清洁,24h避免埋线处沾水,同时外涂金霉素眼药膏。要求患者观察埋线部位情况,若见发热、硬结或者局部皮肤过敏,及时来院就诊。第1次治疗时,选背侧肝俞穴、肺俞穴、脾俞穴还有肾俞穴;第2次,取前侧血海穴、气海穴还有章门穴。在治疗期间对背侧与前侧穴位交替埋线,2w埋线1次,治疗4次。(2)美容针:同B(1)。

1.3 观察指标

皮损症状:皮损面积(1)无皮损:未见皮损,0分;(2)轻度皮损:皮损面积<2cm2,1分;(3)中度皮损:面积2~4cm2,2分;(3)重度皮损:面积>4cm2。皮损颜色(1)正常:肤色无异常,0分;(2)轻度:可见淡褐色,2分;(3)中度:可见明显褐色,2分;(4)重度:可见深褐色斑块,3分。

临床疗效:(1)痊愈:色斑残留面积<10%,无异常颜色,色斑消退指数≥0.8;(2)显效:色斑残留10%~40%,色斑转浅,消退指数0.5~0.8;(3)有效:色斑残留41%~70%,色斑转浅,消退指数0.3~0.5;(4)无效:无上述表现。色斑消退指数=(治疗前后积分差)÷治疗前积分×100%。有效率=[(1)+(2)+(3)]÷(本组n)×100%。

不良反应:观察不良反应情况,评价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黄褐斑患者数据,计量资料(皮损症状、生活质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损症状

治疗前,颜色、面积积分组间相近(P>0.05);治疗后,A组颜色、面积积分<B组(P<0.05)。见表1。

表1 皮损积分[分,(± s )]

表1 皮损积分[分,(± s )]

2.2 临床疗效

A组有效率(97.67%)>B组(68.18%),A组痊愈率(30.23%)>B组(18.18%),P<0.05。见表2。

表2 疗效[n,%(n)]

2.3 不良反应

A组发生率(4.65%)<B组(36.36%)(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n,%(n)]

3 讨论

黄褐斑为常见皮肤病,女性患者居多,中年阶段较高发,病程进展缓慢且易复发。发病后,患者颜面部可见斑片,颜色呈现淡褐色或见呈现深褐色,具有清晰界限,通常为对称性分布,与此同时未见炎症或鳞屑症状。在青春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常见黄褐斑发病,通常无显著自觉症状[4]。黄褐斑可见季节性发病,夏季病情严重,冬季通常较轻。在诊断该病时应避免与颧部褐青色痣以及相关疾病诱发的色素沉着误诊[5]。该病防控期应加强防晒,在用药治疗外,还可激光去斑、使用美容针治疗以及穴位埋线等[6]。

黄褐斑在中医中为“肝斑”病症,复发率高,同时顽固难治,影响容貌和身心健康[7]。其病因复杂,黑素细胞显著增还有黑素合成加剧应为诱发皮损色素沉着的核心因素[8]。黄褐斑是因体内肝气郁结以及血行不畅所致,气滞血瘀是核心病因[9]。无瘀则不成斑,在治疗中中医穴位埋线疏肝理气,促进健脾益气[10]。穴位埋线联合针刺、放血还有埋针以及穴位注射等[11],实施复合治疗,可调气血、疏经络促进疏肝理气,实现活血化瘀[12]。取五脏俞穴施针促进五脏气血阴阳平衡,稳定虚实[13]。肺俞施针促进滋阴补肾,选取脾俞促进健脾利胃[14],联合施针肝俞、肾俞调理肝肾,加速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与经络等循环,调节氧供应,改善新陈代谢,抑制色素沉积[15]。

黄褐斑发病多为复杂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中医研究提出,黄褐斑患者脏腑功能紊乱,对机体产生整体影响,进而表现在局部皮肤中,因而产生黄褐斑。根据《内径》理论,机体内部异常最终必将体现在机体外部,即内部病因引发外在病症。《四诊抉微》提出,脏腑是机体气血的生发源头,机体外在表现(例如肤色等)与内部气的状态协调,气行凝滞则表现为外部肤色异常。结合上述理论,可知黄褐斑这种色泽沉淀是因为脏腑气血发生问题而引起的外在症状变化。因此,在中医施治时应不局限于表面,而从内部着手,实施内外同步治疗,通过内治手段实现外部症状缓解。黄褐斑患者多为女性,肝脏是女性的重要脏器,气血不调引起瘀滞,肝气郁结由此发生,同时可见患者气机不畅。

本次研究中,联合穴位埋线后,A组皮损面积显著缩小,色斑颜色显著转淡,症状整体减轻。其中30%左右病例痊愈,97%以上黄褐斑良性转归。B组18%左右痊愈,黄褐斑缓解不足70%。组间可见显著疗效差异,A组效果更符合预期。黄褐斑降低面部美观度,降低患者自信,影响日常生活。A组在联合治疗后SF-36评分较高,生活质量较高,经分析,该组症状显著减轻后心理压力降低,社会适应性增强,故有此差异。

综上,在治疗黄褐斑时,使用美容针可见一定效果,但联合使用穴位埋针效果更高,促进生活质量改善,提高疗效,有效缓解皮损,促进黄褐斑转淡或消失,应用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俞穴色斑黄褐斑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拔罐治疗脂肪肝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
巧手饰色斑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人脸皮肤表面色斑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脸上色斑暴露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