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刀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27 11:53何启卓郭彩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切除率啄木鸟内镜

何启卓,郭彩霞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广州 511400)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指在内镜的引导下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微创术式[1-2]。与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具有不限制病灶切除面积、切除率高、术后患者病情复发率低及恢复快等特点[3-4]。以往,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主要被用于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5]。实施该手术的过程中,医生常会使用一次性黏膜切开刀及末端绝缘手术刀。此类手术器械的操作较复杂,易导致患者发生组织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6-7]。啄木鸟刀是一种由安瑞公司生产的双刀合一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专用手术器械[8]。在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更换一次性黏膜切开刀配件的频率较低,因此患者手术的安全性较高。本文主要分析应用啄木鸟刀对胃肠黏膜病变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7 月至2020 年9 月期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60 例胃肠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经临床诊断,患者需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2)患者不存在手术禁忌证。3)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2)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器质性疾病。3)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在这60 例患者中,食管黏膜病变、胃窦黏膜病变、直肠黏膜病变及胃角黏膜病变患者分别有21 例、13 例、17 例及9 例。将这60 例患者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17 例;其年龄为17 ~71 岁,平均年龄为(49.1±4.5)岁。在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4 例;其年龄为20 ~70 岁,平均年龄为(51.1±5.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获得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中,对治疗组患者使用啄木鸟刀进行治疗, 方法是:1)协助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进行气管插管麻醉;对胃肠道黏膜病变患者进行静脉麻醉。2)使用卢戈氏碘对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染色,使用靛胭脂对胃肠道黏膜病变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染色[8]。3)使用啄木鸟刀Ⅰ刀对病灶范围进行电凝标记,然后用啄木鸟刀Ⅰ刀沿着标记点外围切开病灶处黏膜直至病灶剥离范围边界(如图1)。4)经验丰富的操作者可使用啄木鸟刀Ⅰ刀将病灶黏膜完全切除,初学者可使用啄木鸟刀O 刀将病灶黏膜完全切除(切除后的黏膜如图2、图3)。对对照组患者使用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治疗,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方式与治疗组患者相同。2)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染色的方式与治疗组患者相同。3)使用窄带成像技术确定病变的范围并在病灶边缘外侧3 mm 处进行电凝标记。使用一次性黏膜切开刀沿病灶边缘的标记点将黏膜环形切开并完整剥离[9]。

图1

图2

图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的时间、术中黏膜切除的速度、病灶的完全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有效及无效两个等级。1)有效:术中,患者发生病变的黏膜被全部剥离。2)无效:术中,患者发生病变的黏膜未被完全剥离。总有效率=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30/30)。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黏膜切除速度及病灶完全切除率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更短,术中黏膜切除的速度更快,其病灶的完全切除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黏膜切除速度及病灶完全切除率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5/30),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30)。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恶性肿瘤早期筛查的重视,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0]。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一种创新性诊疗技术。该术式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因其操作难度较大,患者易在术中发生穿孔、出血等不良事件[11]。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病灶的完全切除率均更高,其手术的时间更短,其黏膜切除的速度更快,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这可能是因为:1)啄木鸟刀是世界首创的双刃合一技术。该技术可根据刀具的不同作用分为Ⅰ刀和O 刀。其中Ⅰ刀可完成快速打点标记、切开黏膜、剥离组织及对烧灼微小出血点进行止血的操作。操作者可通过来回推进手柄控制刀的进出及长短。与Ⅰ刀相比,O 刀的创新点在于其刀头有陶瓷绝缘体加以保护。球形刀头的设计不仅可增加接触面积,也可预防患者在术中发生穿孔及出血的现象,从而可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操作者可根据自身的技术及手术经验选择啄木鸟刀中的Ⅰ刀或O 刀进行操作,进而可降低因操作不熟练所致不良事件的风险。此外,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无需频繁更换刀组配件,可显著缩短手术的时间。临床上关于不同刀组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应用效果的相关报道较多。陶然等[12]在研究中指出,与使用一次性黏膜切开刀相比,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使用末端绝缘手术刀剥离黏膜的效果更好。徐凯等[13]在研究中指出,使用剪刀型内镜切开刀在困难部位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啄木鸟刀是一种新型刀组辅助医疗器械。目前,临床上对该刀组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次研究报道了啄木鸟刀与一次性黏膜切开刀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具有较大的创新性。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应用啄木鸟刀对胃肠黏膜病变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效果确切,手术的时间较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切除率啄木鸟内镜
聪明的啄木鸟
眼内镜的噱头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爱犹豫的啄木鸟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啄木鸟吃虫
高速切削条件下提高单位功率材料切除率的切削用量选择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