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语文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如何走出农村中小学语文发展的窘境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目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景令人担忧,笔者着重从两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阅读;农村中小学;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人的内生动力,诵读中华诗典,传承中华文明的口号已家喻户晓,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之所以在中国大地经久不息,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并孕育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深处。近年来,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教育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将长期存在,并制约着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方法单一
在广大农村地区,教师普遍基础学历偏低,学历合格率仅占40%左右,与教会学生一滴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目标相差较远,拓展阅读视野,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在编排结构、文章撷取上相当出色。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钻研教材、钻研教法,真正让学生心领神会还需得下一番苦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刻不容缓,要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融为一体,才能做到相得益彰。最近一项学生调查问卷显示,80%的学生未曾接触过四大名著,课外阅读形式单一,知识面狭窄,阅读信息量严重不足,致使农村学生语文素养普遍偏低。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打破既定的教学思维,时刻朝着新思维挑战,走近名著,与高尚的心灵对话,与高贵的精神同行,其乐无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针对小学生贪玩、好动、自律性差的特点,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将课堂教学情趣化、生活化糅合为一体,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也许教师一个优美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坚决改变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被动局面。故此,改变教学模式,才能给农村的教育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二)教学环境落后,思想观念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父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与日俱增,农村学生的大量锐减充分暴露了这一问题,农村学校生源的大量流失,致使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由于学生数量极少,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无法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无法领略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那种惬意和闲适,无法体会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那种眷恋和不舍;无法赏析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空旷和辽阔。王安石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一个“绿”字,几经改动,由“吹”、“到”,最后才确定为“绿”,的确如此,“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讲求字斟句酌,何况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更应如此。在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沐风栉雨,传递万世文明,启迪千秋智慧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应做到立德树人,让文化熏陶感染每位莘莘学子。教育环境的落后,教学措施的滞后,严重阻碍着农村语文教学的发展。从先秦诸子百家到现代四大名著的问世,中华文化的积淀可谓博大精深,卷帙浩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使学生感受、体悟文学中所蕴含的文化气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情操,提升文化的感染力和鉴赏水平。发展农村教育,改变教育模式已时不可待,责任就摆在我们面前。
(三)提高教师待遇,助推教育发展
教育改革乃千秋之伟业,国之盛,教育须先行,少年强,则国强。目前,国家推行免费师范生教育,但由于农村条件的艰苦,很多毕业生不愿意留在农村从教,致使农村教育留不住人,何谈教育的发展。一个教师月收入3000左右,终日处在衣食不安的境地中,似乎教师就是清贫,甘为人梯的代名词。为此,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变农村教育的面貌唯有这一捷径。
二、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着力创造轻松的课堂育人氛围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主。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生只是以接受者的身份聆听着教师的表演,完全将自己囿于知识的条条框框,严重制约着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未能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识字、阅读、写作对今后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形象化、具体化的措施真正让学生心领神会,化难为易,从汉字的构造: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方面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将会使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伙”字,我们可以从部首“单人旁”和“火”相联系起来,来表达“伙伴”之涵义,“众人拾柴火焰高”吗?将生活实际的可感可知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既形象又生动,耐人寻味,回味无穷,避免了刻板单调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时,我们应以情动人,着力营造环境氛围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设身处地回忆、联想当時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内心感受,既起到了良好的教化作用,又使学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课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微写作,让他们真正吐露心声,感受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给他们所带来的巨大福祉,使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不仅如此,当学生面对那一张稚气未脱、渴望读书的大眼眼睛时,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辛酸与怜悯之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怎样才能使文章让人读后有真情实感,一言以蔽之,发自内心的感受。在教学中,创造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摘到“桃”。整体感知课文是课堂教学迈出的第一步。其次,把握文章脉络,倡导精细化教学,语文教学千头万绪,从字、词、句、段、篇要层层把关,层层推进。俗话说得好,九层之高,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想说、会说的能力和技巧,训练学生思考如何使语言形象生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