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凤
摘 要:思维导图一词最早是由英国教育学家Tony Buzan提出的,随后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梳理思路,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发散和迁移,在教学相长中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会取得哪些效果呢?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问题呢?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这正是文章所要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语文;思维导图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引入思维导图,由于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积极有效地投入到阅读文章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效果分析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上,思维导图的绘制、修改和完善是在学生的全程参与下进行的,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表现。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从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另外,受学习能力、学习表现、个人的性格特征以及教育经历的影响,学生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即是自己个性的体现。
(二)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联想和想象。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四五年的语文学习后,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经验,因此在这个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其联想和想象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和深刻。另外,思维导图中丰富的图形、色彩和符号等改变了以往语文课堂上枯燥、单调的刻板印象,使学生意识到语文课堂是可以充满趣味和想象的,是可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因此有效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整合教育资源,拓展语文课堂的空间
以阅读教学为例,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篇式的教学模式,按照导入—略读—精读—悟读这个步骤来展开教学。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则可以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在初读文章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围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精读阶段,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语文知识,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在悟读阶段,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段落大意和行文结构。另外,通过思维导图,还可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学生可以按照核心主题将各类学习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
(四)体现学生思考的过程,增强师生交流合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对语文学科的所思、所想、所感展现出来的过程。教师通过检查和分析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所思和所想,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知识,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师生之间能够借用思维导图表达对同一问题的见解,了解各自的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角度,促进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
另外,师生共绘思维导圖能够让师生就某一知识点在思想上进行平等地交流和对话,增强师生交流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促进教学相长。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和学生对思维导图缺乏足够的认识
经过调查发现,虽然思维导入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了一定的运用,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本人对思维导图的理论认识缺乏足够的理解。大部分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难题,仅有十分之一的教师能够轻松地掌握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同时,在调查过的学生当中,仅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听说过思维导图。由此可知,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缺乏足够的认识,理解的程度较浅,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这表现在,一部分教师在没有充分理解思维导图的情况下就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难以用思维导图的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其次是教师的这种浅层认识也会影响到学生,难以高效地指导学生,使得学生对这一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
(二)师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固化,缺乏技巧
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仅有少数的小学语文教师表示会绘制思维导图,大部分教师都不会使用这一新颖的教学工具,缺乏一定的操作能力。同时,在这部分会绘制思维导图的教师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熟练程度不高,思维导图的绘制效果也不理想,学生的语文水平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另外,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绘制思维导图的模板来自己绘制,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逐渐地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会慢慢固化,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三)师生间缺乏良性的互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仍然是绘制思维导图的主体,学生是配角,是客体。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衬,很少给予学生机会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教师没有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功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思维导图适用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如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巩固复习等等。在运用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先教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然后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运用思维导图将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资料、课文的主要内容等体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大致的认识和把握,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且,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