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蔬菜杂志社 吴亮 张丽琴 张小俊
近年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攻坚克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农业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农机所)创建于1978年,围绕都市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装备设施研发与应用水平,开展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研究,农业工程技术、智慧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与改进等工作,是集农业科研、开发、推广、服务、培训于一体的公益型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
农机所下设设施与淡水养殖工程化、蔬菜机械化、智能测控技术3个研究室;建有湖北省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湖北省瓜菜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设施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励耕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职工2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1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人。历年来承担湖北省、市级重点研发项目、武汉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科技创新项目、财政示范项目、农业推广项目、区院对接项目等8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为“全国首创、全省唯一”,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科研是根本,创新是动力,为满足武汉市都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农机所主要进行农业生产薄弱环节的机械化装备与设施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现阶段聚焦“高效节能育苗装备”和“淡水养殖装备”2个研发方向,力争重点突破。主要研发产品有循环式立体栽培架、覆膜移动温床、食用菌工厂化装备、虾蟹养殖多功能作业船等。
农机所围绕武汉市“菜篮子”工程,主要开展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及标准化生产模式研究。主要研发产品有人力型小粒径蔬菜播种机、电动型小粒径蔬菜播种机、气力式联合精量播种机、种子带播种机、水生蔬菜收获机具、多倍体水稻碾米机械、萝卜籽脱粒机等。
为了紧跟农业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趋势,开展农业物联网、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等技术与装备研究。主要研发产品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嫁接苗愈合室环境监控系统、大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统、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食用菌栽培设施环境控制系统、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信息化监测系统、单轨运输机远程遥控系统、智能巡航虾蟹养殖多功能作业船、旋转苗床智能控制系统等。
目前,农机实验中心占地100余亩(6.67余hm2),建有 单栋大棚、连栋温室、中试车间等设施,拥有配套动力、土地平整、施肥、耕整地、移栽、播种、植保、收获和田间运输等国内外先进蔬菜生产机械化装备40余台。主要以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开展农业装备与设施的试验和示范。
循环式立体栽培架
循环式立体栽培架为农机所研制的一款新型设施装备,可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经济作物种苗、快生菜以及水稻秧苗等的培育生产。该装备采用“W”形空间结构及传动系统,实现多层栽培架的循环往复移动,保证作物的温湿度、光照、空气接触均匀性和生长一致性,能够在固定工位上完成上架、微喷灌溉、施肥、现场巡检、日常管理、采收、下架,且能进行远程控制等。该技术成果符合当前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符合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能有效解决农作物栽培质量瓶颈,实现温室空间高效利用,增加栽培产量,提高设施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将为农作物生产大面积推广全程机械化操作、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奠定坚实基础。
覆膜移动温床
覆膜移动温床为农机所研制的一款高效节能育苗装备,该装备进入武汉市农机购置补贴目录(2018),可广泛应用于经济作物种苗以及快生菜等的培育生产、作物育苗试验以及育苗嫁接愈合期生长,能够显著提高育苗成苗率,缩短生长周期。在苗床上部构建相对独立的温室“小环境”进行作物育苗,可精准、自动、差异化控制各苗床内部环境因素,具有节能、高效集成、减少人工作业等优势。
小白菜精量复式播种机主要包括旋耕起垄系统、排肥系统、气力系统、播种系统、传动系统和地轮装置。该装备可同时实现旋耕、施肥、起垄、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联合作业,且一次性作业可达到耕作要求,适用于旱地大田高效精量播种作业,有助于提高播种效率。排种均匀性较高;能适应不同高度苗床,保证播种深度的稳定性;实现无工具手动快速播种;适应不同小粒径种子的农业要求,实现被动施肥和播种,可靠性高。
农机所研制的虾蟹养殖多功能作业船是一种水上移动式多功能作业平台,分乘坐式手工操作和无载人遥控操作2种机型。可实现水产养殖一机多用,具有投饵、撒药、割草等功能。搭载投饵机可实现水面全覆盖移动式均匀投饵,尤其适合虾蟹投饵作业;搭载便携式施药装置可用来进行水产养殖渔药、营养剂、水质改良剂等的自动施放,实现精准施药,保证健康养殖和施药安全;搭载割草机,实现虾蟹养殖池塘的水草收割。
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可应用于大田、鱼塘、温室等农业设施,通过布置传感设备,采集大田土壤墒情、鱼塘水环境参数和温室内环境参数等信息,结合一体化气象监测站数据,为大田的水肥一体化管理,鱼塘的精准投喂和智能化增氧作业,以及温室的环境控制提供参考,并通过集成远程可视化技术进行全天候作业设备的工作状态监测和园区的安防管理。
农业科研具有明显的公益特征,公共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基础条件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公益性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创新能力,转变科技发展方向,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