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话语视域下壮族典籍英译中文化元素翻译策略研究

2021-05-26 05:18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英译中壮语典籍

陆 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由五十六个民族携手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各族文化优势互补、交相辉映,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作为重要的文化构成部分,各民族的典籍具有鲜明的特色与迥异的风格,文化价值极高。而且民族典籍也为世界多元文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提供了与主流文化不同的、对世界进行探索的思维方法与视角。我国约在五六十年代开始正式开展民族文学与民间文学的整理、搜集以及挖掘工作,使我国的优秀民族典籍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些典籍往往篇幅较大,很多被称颂为民族的史诗[2]。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典籍被流传下来,其中既包括北方的哈萨克族、满族、赫哲、蒙古、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也包括南方的哈尼、彝、俸、苗、瑶、壮等少数民族,都流传下来了汗牛充栋的叙事史诗与历史悠久的传统史诗[3]。这些传统民间文学作品凭借其独特的民族地方特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并且目前仍然以一种鲜活的形态被传播与传承。凭借这些民族典籍作品,我国的史诗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古印度、古希腊、古巴比伦的独特道路。其中北方民族所流传的史诗往往都是英雄史诗,与西方风格较为相似,具备很大的影响力,而南方民族所流传的史诗则具备迥异的风格,神话色彩较为浓郁,很多作品如《追念祖先歌》《梅葛》《创世歌》《金银歌》《盘王大歌》《布洛陀》等都属于神话史诗,被学者们称为南方创世史诗群。 其中壮族典籍就是典型的南方民族典籍风格。为使壮族典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宣扬,被更多人了解,探索其英译中的民族文化元素翻译方式,并在元话语视域下对壮族典籍英译中文化元素翻译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一、元话语视域下翻译方式的选择与技巧

(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壮族典籍凝结了壮族人民的智慧,既反映了壮族先民和部落的进步和发展,也反映了壮语在语法、词汇以及语音上的特点[4]。其中很多作品都广为流传,如《布洛陀》就是以布洛陀神话为基础而创作的壮族神话创世史诗。壮族典籍中蕴含着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在英译中对这些文化元素进行灵活与贴切的翻译,有助于壮族传统文化的宣扬,能够更好地对壮语的发展进行保护。很多学者都对壮族典籍英译中文化元素翻译策略进行了研究,其中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对《布洛陀》英译的研究上。有学者对《布洛陀》英译中壮语文字文化元素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也有学者对《布洛陀》英译中词汇文化元素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还有一些学者深入研究了其特殊语法现象中蕴含的文化元素的翻译策略。基于这些已经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在元话语视域下对壮族典籍英译中文化元素翻译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元话语是指描述与评论主要语篇的信息而自身仅含有次要信息的那些语篇成分。在元话语视域下对壮族典籍英译中文化元素翻译策略进行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对壮族典籍中蕴含的细微的文化元素进行宣扬。

在元话语视域下,对于壮族典籍文化元素,在英译中首先要做到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也就是将直译作为主要翻译方式,将意译作为辅助的翻译方式。在翻译中需要做到对壮族典籍原作含义与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忠实于壮族典籍原作,使译文与原文内容的思想、风格、语气、意思等尽量贴合,对原文进行精确翻译[5]。

同时,由于首先需要对壮语进行汉译,因此翻译中还要结合音译的方式,以保留古壮语语法、词汇、语音方面的独特性。

(二)巧妙添加注释

在壮族典籍文化元素英译中,为使英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壮族典籍中文化元素的含义,可以添加题解、虚词、词缀等进行宗教文化、礼仪、特殊词语、传说等的注释,也就是对壮族典籍的引文、背景、内容、语汇等进行介绍[6]。其中特殊词语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特殊词语

在翻译表1中的词语时,都需要进行注释,其中前者是水中的一种神怪动物,壮族的民间传说中这种动物有时以鸡的样子出现;有时以猪的样子出现;有时以牛的样子出现;有时以蛇的样子出现;有时以龙的样子出现,能够变成男青年在岸上勾引少女,亦能够变成少女在岸上勾引男青年[7]。而后者是壮族神话中专门管理水界的神话人物,其变形出现通常预示将会发生灾变。

通过添加注释能够帮助读者对壮族典籍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了解壮族独具特色的宗教、神祇、民俗、生活等方面的文化。由于壮语的语法使用特征,还需要通过题解帮助读者对整体意思进行把握,包括介绍民间传说、民俗、有关历史、题名意义等,方便读者对典籍内容进行理解[8]。

(三)通过修辞手段或文字技巧提升可读性

翻译时需要巧妙地应用各种修辞手段或文字技巧,并充分考虑受众的文化和心理来提升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壮族典籍中很多都是祈神时颂念的经书,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在翻译时应该注意修辞的运用来为译文锦上添花。如可以在翻译中采用一些拟声词,以及运用排比的修辞方式表现原文连贯的气势,并体现壮族以歌代言的民族特色[9]。

二、文化元素翻译策略

(一)追求语言的等值性

意义结构是整合内容与形式,翻译时需要对英语和壮语这两种译出和译入的语法词汇系统进行处理,并且需要兼顾译文和原文的共同真实值。英语和壮语这两种语言差异极大,必须同时深入了解二者。并在翻译中追求二者的词义准确性与语言等值性,也就是原文与译文描绘的事物在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上需要是等值的、相等的[10]。要想做到二者的词义准确性与语言等值性,需要尽量克服翻译时的不可译性,孜孜不倦地对词义准确性与语言等值性进行追求。

(二)提升翻译时的文化意识

在壮族典籍文化元素英译中,既需要在语言方面下功夫,也需要在文化方面下功夫,提升翻译文化元素时的文化意识,以向读者展示壮族文化的演变过程与先人表现出的智慧[11]。壮族文化的体系架构十分独特,有着以神话体系为主体的宗教文化,宗教信仰较为原始,宗教体系中包括太阳神、雷神、石神、山神、土地神、树木神、水神、火神等神明,自然崇拜理念为万物有灵,宇宙万物观为水下、大地、天上的三界说,其中水神管理水下即水界,里面住着小矮人;布洛陀管理中界即大地,里面住着人类[12];雷公管理上界即天界,里面住着神灵。在翻译壮族典籍文化元素时,需要完整了解壮族的文化体系,强化译者感应壮族文化信息的能力,对其中文化元素透露出的文化含义进行准确把握,使译文中具备适合情境的审美判断与良好的文化感染力。

(三)构建文化模因

在进行壮族典籍文化元素英译时,首先需要理解原作者的创作理念与原文中蕴含的文化模因,接着利用新的语言实施编码,以最大限度地对原本语言的文化模因进行复制,并使其更容易被读者接受[13]。利用策略再现的方式,在充分忠实于典籍原本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再现,即实现了壮族文化的严肃性与骄傲性,也满足了异国读者对壮族文化的好奇心,有效传递壮族的民族文化价值[14]。

(四)异化与归化层级递进

在翻译壮族典籍文化元素时,应结合异化翻译策略与归化翻译策略[15]。壮族典籍是承载壮族文化的精华,其文化元素翻译包括文化元素的大语境层面与显微层面,既要在篇章、文化、语言上进行多层次取舍,还需要在翻译文本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文化内涵,因此需要采取异化与归化层级递进的翻译方式[16]。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异化与归化的结合不存在对应的标准,需要译者根据读者接受程度、文本类型、翻译目的等因素,对异化与归化的程度进行综合把握[17]。通常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对语言形式进行规划,而对文化信息进行异化,以保证文化的多样性。在翻译中,民族灵魂、地域特色以及普世价值这三种文化要素也需要异化与归化层级递进地进行翻译[18]。在异化与归化层级递进的同时,还需要保障信息的传递,使译文保持流畅,具备可读性,达到文学翻译的化境。

这种翻译策略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19]。其中归化翻译的具体手法如表3所示[20]。而异化翻译的具体手法如表4所示。

表2 异化与归化层级递进翻译策略的具体内容

表3 归化翻译的具体手法

表4 异化翻译的具体手法

三、结语

对元话语视域下壮族典籍英译中文化元素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对于壮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引起更多人对壮族典籍翻译问题的关注,以实现大力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目标。

猜你喜欢
英译中壮语典籍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从合作原理分析《红楼梦》英译中的模糊语言
从江壮语语音特点及其内部差异
英译中的词汇空缺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从框架理论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