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郭维忠,张 媛,陶 可,马小军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以肱骨干下1/3段骨折较为常见。对于移位不明显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的肱骨干下段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制动、尺骨鹰嘴牵引等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效果[1-2]。对于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或手法复位后短缩仍>3 cm、短缩畸形>30°、成角畸形>20°的患者,建议积极行手术治疗[3]。随着内固定器械的逐步改进,肱骨干下1/3段骨折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远端骨折块如何进行牢靠且恰当的固定,目前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4]。故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与传统单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的手术指标、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为寻求经济、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提供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整理、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行肱骨干下段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提示肱骨干下段骨折;未经治疗的新鲜闭合骨折;年龄<80岁;入院1周内完成手术治疗。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及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因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合并肩关节等其他部位骨折而影响肱骨干下段骨折愈合者;具有麻醉药物过敏等手术禁忌证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缺失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80例患者,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0~71(50.47±4.29)岁;骨折侧别:左侧22例,右侧18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7例,重物砸伤4例,摔伤1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75(50.62±4.37)岁;骨折侧别:左侧19例,右侧21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7例,重物砸伤4例,摔伤1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在术前完善胸部CT、血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根据患处X线及CT片观察骨折部位,术前予预防感染、抗痉挛、抗凝血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单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具体方法: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或全身麻醉后,取健侧卧位,患肢上臂前伸,肘关节屈曲、前臂下垂置于托架上。取上臂远端外侧入路,从肱骨外上髁开始向近侧延伸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肱肌与肱桡肌间隙分离找到桡神经主干,橡皮条牵开保护,沿肱桡肌与肱三头肌间分离外侧肌间隔,显露肱骨中下段,行有限骨膜剥离显露骨折断端,清理骨折端后直视下复位,使用肱骨远端后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沿肱骨后外侧进行固定,骨折远近端至少固定3枚螺钉。手术中要注意保护桡神经,若存在桡神经挫伤则行神经外膜减压;如患者为粉碎性骨折伴有骨缺损时,可取自体骨或异体骨植于骨折断端周围;切口内彻底止血,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切口内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术前准备工作同对照组,手术操作在对照组钢板固定基础上使用4.5 mm锁定钢板塑形后沿肱骨前外侧进行固定,其余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判定[5]:优:患者血管损伤、骨折畸形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骨折部位无任何异常活动;良: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骨折部位基本无异常活动,肢体功能恢复尚可,但日常活动自理能力轻微受限;中:患者存在中度血管神经损伤,骨折部位外翻、内翻6°~10°,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限;差:患者未达到上述任一标准。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3.2手术相关指标: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1.3.3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6]:手术前后比较2组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该评分从疼痛、日常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稳定性4个方面进行评判,分别占分值45分、25分、20分、10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3.4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7]:手术前后采用WHOQOL-BREF量表比较2组生活质量情况,满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5并发症:以门诊复查方式对2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2组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松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1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疗效比较[例(%)]
2.2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3手术前后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比较 2组术前肘关节Mayo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肘关节Mayo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肘关节Mayo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2组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比较分)
2.42组手术前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 2组术前WHOQOL-BREF量表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WHOQOL-BREF量表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4。
表4 2组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手术前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量量表评分比较分)
2.5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多为暴力损伤所致,骨折部位以肱骨干下段多见[8-9]。因肱骨干解剖结构复杂,且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喙肱肌、正中神经、桡神经等肌肉、神经附着通过,故该部位骨折治疗难度大。对于肱骨干骨折,临床多通过保守及手术治疗使骨折部位闭合、复位,但保守治疗桡神经麻痹、成角畸形发生率高[10]。
由于肱骨干下段附着神经、肌肉众多,若该部位骨折复位、闭合困难,处理不当会导致骨折处滋养动脉受累,使得手术内固定物的选择存在较大争议。随着广大学者对肱骨骨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有学者建议使用钢板接骨技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但传统钢板直接与骨表面接触会影响皮质骨血运[11]。随着内固定材料的更新及手术技术的进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传统单锁定加压钢板和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80例肱骨干下段骨折,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既往报道结果一致[12]。
本研究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学者指出,传统单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强度较低,不利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肘关节功能障碍[13]。本研究采用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评估2组手术前后关节功能,结果显示2组术后肘关节Mayo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肘关节Mayo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术后WHOQOL-BREF量表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弥补了单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缺点,内固定强度高,利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患者术后关节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提高了术后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对80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2组术后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松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安全性较好。有研究指出,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较传统单锁定加压钢板在生物力学方面有绝对优势,抗旋转及抗轴向应力均可得到保障,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也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6,14]。
综上,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临床效果好,有利于保护骨折部位神经及血运,并可加速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但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未行前瞻性研究,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后续将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