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贵婵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着力点的“蒙养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研究》(编号:ZC2019023)研究成果
摘要:思辨教学是目前一线教学较常用的历史教学方式,其着力点为“思”与“辨”。本文是基于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培养的思辨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内容重构,创设思辨情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思辨课堂;必备知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4-0027
思辨教学作为一种思维探究型教学,关注点为“思”与“辨”,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与辨析力,其教学立足点是立德树人理念和学生学科素养。教学路径为明确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培养,通过创设思辨情境问题链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教学依据:以新课标确定必备知识
本課新课标要求为“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1]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1:“了解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2]基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根据一轮复习定位,本课主题立意为民主政治制度的传承与优化创新。
二、内容重构:解读必备知识,构建思辨知识体系
根据课标考纲和高考高频考点,拟定本课的必备知识如下。
1.解读历史概念群,培养学生思维支点
本课涉及的历史概念群是层次式的下拉概念群,通过解读厘清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厘清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必备知识的历史概念群。通过对历史概念群的深层次解读,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支点。
2.分析隐性知识,锤炼学生深度思维
隐性知识的考查是近年高考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对于一线教师的备考而言,需要关注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通过对隐性知识的解读锤炼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本课隐性知识主要有公民意识在国家权力变迁中的体现和英国文官制度。
关于公民意识在国家权力变迁中的体现,通过呈现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1215年《大宪章》、1628年《权利请愿书》、1641年《三年法案》、1679年《人身保护法》、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引导学生思考英国公民意识是如何在国家权力变迁中得以体现?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今英国民主政治是如何体现现代公民意识的?让学生明白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与公民的民主思想价值观念相关,通过行使相关民主权利,制定相关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通过层层的解读,学生明白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历史递进的发展过程。公民在国家民族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主导下,英国的民主权利从上层逐渐转移到下层,民主权利范围从贵族扩大到公民。
关于英国的文官制度,通过呈现材料解读隐性知识,通过概念解读文官制度,说明英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关系及特点,并通过深度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英国文官制度对近代欧美国家文官制度及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何影响?通过解读文官制度的隐性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力促成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三、能力培养:创设思辨情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环节一导疑:材料释疑,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材料如下。
通过分析上述材料得出知识点:从代议制间接民主到公投直接民主、从精英政治到大众政治、首相产生与内阁关系。以此向学生阐述英国民主政治是如何在现实中得以体现的。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思考问题,使学科素养渗透其中。
环节二追疑:材料追疑,培育学生思辨能力
思辨课堂追求思维力的纵深发展,通过追疑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在发展。如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做如下追疑:脱欧或留欧在目前规则下是否真实反映了民意?选民的素质是否能够有效支撑直接民主?如何解决民意与国家长远利益的矛盾?在面对国家利益和国家未来走向,各方利益主张如何有序合理地表达出来?执政党内的分歧是如何影响政府的决策的?反对党的存在对政党和政府权力是如何体现权力运行、决策的透明化的?通过一系列的追疑让学生思考英国民主政治规则在现实中的适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总之,高三的历史思辨课堂是基于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是与新高考中的立德树人理念相一致的,通过导疑、追疑,在争鸣思辨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核心素养落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6.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3.
(作者单位:广州市新塘中学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