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键楠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帕金森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发生主要由于患者大脑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出现病变使得多巴胺的数量不断减少,导致大脑指挥肌肉的能力被削弱,进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衰退[1]。患者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静止性震颤或者肌肉僵直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语言障碍、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运动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为主要方式,治疗效果相对较好[2]。当前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以药物为主,因不能彻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控制病情进展,常用的药物有左旋多巴与普拉克索,但左旋多巴长期服用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晨僵等并发症,需要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来提高疗效[3]。本次研究对帕金森病采用普拉克索结合左旋多巴治疗,现报道如下。
本文将2019-02~2020-02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进行观察,随机分组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58~85岁,平均(71.65±3.35)岁;病程2~11年,平均(6.53±0.47)年。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59~86岁,平均(72.75±3.25)岁;病程3~12年,平均(7.48±0.5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1)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帕金森病;(2)均具有较高的依从性;(3)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4)均出现4~6Hz的静止性震颤。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痴呆症状或者语言障碍者;(2)神经系统严重病变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4)严重感染者;(5)对治疗药物过敏者;(6)存在视听障碍者;(7)处于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8)继发性帕金森病者;(9)其他器官衰竭者。
1.2.1 对照组以左旋多巴作为治疗药物
患者口服左旋多巴片(国药准字 H51023248;四川锦绣华福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g/片),初始剂量为25mg/次,3次/d,之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剂量,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750mg,共治疗3个月。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普拉克索治疗
患者口服左旋多巴片剂量与方式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普拉克索片(国药准字 H20110069;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生产;规格 0.25mg×30片),第一周0.125mg/次,3次/d;第2周0.25mg/次,3次/d,之后每周增加0.75mg,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4.5mg,共治疗3个月。
统计分析用药后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后患者症状消失,UPDRS评分降低50%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UPDRS评分降低20%以上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未好转甚至加重,UPDRS评分降低20%以下为无效[4]。临床症状评分主要包括情绪、行为与精神(0~16分)、日常生活运动(0~52分)、运动检查(0~56分)、并发症(0~23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症状越轻。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主要包括GSH、SOD、GSH-Px、CAT,于清晨抽取患者5mL空腹静脉血,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10min之后采用显色反应法进行检测[5]。
采用软件SPSS 22.0,计量资料的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之间用药后有效率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后有效率比较[n=45,n(%)]
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相比,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分)
治疗前氧化应激反应水平相比,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氧化应激反应水平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水平
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45,n(%)]
帕金森病已成为我国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又称为震颤麻痹,乙酰胆碱失衡及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丢失是主要致病原因,在病情不断进展的情况下,患者的多巴胺含量会不断减少,一旦神经末梢中多巴胺减少70%以上会导致患者出现肌强直、睡眠障碍与静止性震颤等症状,对患者健康有严重影响。帕金森病起病较为隐匿且呈逐渐进展趋势,患者发病后单侧受累会逐渐发展至对侧,进而出现行动迟缓等现象,对患者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尚无彻底治疗帕金森病的方式,治疗主要目的为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痛苦,通过药物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6]。
左旋多巴与普拉克索均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式,其中左旋多巴复方抑制剂,有效成分为脱羧酶,主要在基底神经节进行作用,且经过相关作用之后可转化为多巴胺,使得患者脑中的多巴胺水平不断提高,对苄丝肼进行抑制的同时可改善患者基底神经节情况,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但该药具有副作用,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时间仅为5年,之后药效会逐渐减退,导致患者耐药性不断增加,出现异动症与晨僵等较多并发症,甚至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因此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7]。普拉克索属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人工合成的氨苯噻唑衍生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用药之后可持续分泌多巴胺,对黑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用药安全性相对较高,可直接在多巴胺受体进行作用,通过调节多巴胺受体将其维持在稳定状态内,对脉冲样刺激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左旋多巴联合治疗帕金森病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研究中对帕金森病采用左旋多巴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后总有效率较高,占比95.56%,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有所提高,且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对较低,表明联合用药可提高用药安全性,保证药效持久,还可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8]。
综上所述,采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基础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氧化应激反应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