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定”急救护理在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021-05-25 18:39吕元葳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三定头位休克

吕元葳 董 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急诊室,北京 100026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可引起流产、破裂出血等不良结局。其中破裂出血起病及病情进展均较快,患者存在隐匿性出血及快速性进展出血,出血量难以评估,症状较为严重,可出现休克,有一定致死率[1]。因患者病情较为危重,除实施相关治疗外,进行优质急救干预也有重要意义。既往临床对EP破裂出血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因急救流程较为复杂,医护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急救风险高,临床应用价值有限[2]。为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性,探讨新型急救护理模式尤为必要。“三定”管理是院内常用管理模式,可固定护理人员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并可规范护理流程,优化护理步骤[3]。研究证实,“三定”管理模式适用于透析患者护理中,可减轻患者不适,有效预防并发症,并可优化护士岗位管理,提高护士工作效率[4-5]。但目前有关“三定”应用于急救护理的研究较少,该急救护理模式在EP破裂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尚有待探讨。基于此,本研究选取EP破裂出血患者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患者行“三定”急救护理的获益,指导未来对EP破裂出血患者的合理干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EP破裂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3~41岁,平均(32.81±2.24)岁;孕次0~2次,平均(1.13±0.21)次;停经时间33~52 d,平均(43.74±2.21)d。观察组年龄24~41岁,平均(33.14±2.30)岁;孕次0~2次,平均(1.04±0.19)次;停经时间31~53 d,平均(44.02±2.1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EP破裂出血相关诊断标准[6];②妇科检查可触及附件区包块;③腹部叩诊判定为阳性移动性浊音;④患者有肛门坠胀、下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症状。(2)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②合并妇科恶性肿瘤;③合并凝血功能异常;④有宫内节育器置入史。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三定”急救护理,具体如下:(1)建立小组。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建立急救小组,每组内含3名护理人员。(2)职责分工。3名护士排1个班次,职责分别为尾位固定护士、侧位固定护士及头位固定护士。根据急诊科工作经验不同划分职责,其中尾位固定护士主要负责记录患者资料、救治过程与护理配合,可由低年资(1~3年经验)护理人员担任;侧位固定护士主要负责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需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需由3年以上经验护士担任;头位固定护士负责指挥小组成员及配合医师操作,是急救小组核心成员,需由10年及以上经验护士担任。(3)小组培训。划分小组后,对组内成员进行1周的EP破裂出血急救演练,使小组成员对自身站位及急救职责有充分的认知。(4)急救实践。对EP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急救,各人员护理步骤如下。①头位固定护士:头位固定护士需站立在EP破裂出血患者的头部,在医生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观察监护设备的各项指标,包括呼吸、体温及心率,进行急救现场指挥。观察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调节供氧。若患者存在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及时清理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辅助通气。于急救全程,每隔15 min测算一次休克指数,若发现患者有休克或严重休克征象,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与手术室联系。②侧位固定护士:在头位固定护士的指挥下做好急救前准备工作,包括更换患者体位、采血、送检、配血、皮肤准备等。患者急救中取“V”型体位,下肢抬高30°,上胸部抬高15°。侧位固定护士需站立在患者右侧中上方,遵医嘱建立静脉扩容通道,及时给药,根据医师吩咐行除颤配合及胸外按压。③尾位固定护士:需站立在患者左侧中下方,遵从头位固定护士指令,及时联络检验科、血库、手术科,辅助传递急救用品。全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急救执行时间及具体措施、输液及输血量等。告知家属抢救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支持。

1.3.2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EP破裂出血患者行急救时,由排班护士进行急救护理,遵医嘱进行急救前准备、严密监测、呼吸道护理、信息传递及记录工作。具体措施同观察组。

1.4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时间:经抢救后,患者脱离生命威胁、生命体征平稳,判定为抢救成功。急救时间包括总救护时间及抢救时间,其中总救护时间为EP破裂出血至送达手术室时间;抢救时间为EP破裂出血至急救措施落实时间。②于干预结束时,比较两组休克指数,采用公式计算:休克指数=脉搏(次/min)/收缩压(mmHg)。参照有关内容评估[7]:休克指数<1代表患者血容量基本正常,休克指数=1代表患者血容量丧失20%~30%,休克指数>1代表患者休克,需及时控制出血。③于干预前及干预结束时,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PUN-2048A凝血分析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时间比较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救护时间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时间比较

2.2 两组干预后休克指数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休克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休克指数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干预前APPT及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APTT及PT均短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t1、P1值为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值为两组干预后比较。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

3 讨论

EP破裂出血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可能与盆腔炎史、留置宫内节育器、异位妊娠史等因素有关[8-9]。患者发病后,存在腹腔持续出血,病情进展后,可造成失血量过多,引起休克,病死率高[10]。实施术前急救对降低患者预后风险有重要意义,而术前急救时间往往较短,工作量大,可造成医护人员较重工作负担。若未能确保急救的流程化和有序化,可增加患者急救风险,不利于后续治疗的顺利实施[11]。针对上述情况,于术前急救中实施有效护理尤为必要。

既往采用的常规急救护理通过选取排班护理人员进行临时搭配,护理人员投入工作后,职责分工不明确,协作能力较差,不利于顺利实施急救护理[12]。此外,由于排班护理人员未经过相关训练,急救过程中无指挥人员,可造成急救流程较为混乱,增加出错风险,且可出现护理人员重复操作,急救时效性较差,难以在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13-14]。针对常规急救护理的局限性,临床应探讨更为高效的优质急救护理模式。关格雪等[15]研究指出,“三定”急救护理在EP破裂出血患者急救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可降低护士身心压力,提高急救时效性及医生满意度。提示“三定”急救护理可提高EP破裂出血患者的获益,并对护士及医生有较好影响。

本研究主要探讨“三定”急救护理对EP破裂出血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而差异不显著,提示“三定”急救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EP破裂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主要原因在于,“三定”急救护理通过划分小组、明确组内成员职责分工、进行小组培训等措施,提高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配合度[16]。且在整个急救过程中,由头位固定护士进行指导,该护士具有10年以上急诊科工作经验,可合理安排急救护理工作,降低急救风险性,提高急救安全性,因此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17-18]。观察组总救护时间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三定”急救护理可缩短EP破裂出血患者的急救时间。主要原因在于,在实施急救时,“三定”急救护理对急救小组进行有效培训,各护理人员对自己的站位及主要职责有明确的认知,因此可使急救流程进行较为顺利,不易出现重复操作,可改善急救时效性[19]。此外,急救过程中,急救小组成员被划分为头位固定护士、侧位固定护士及尾位固定护士,站位较为稳定,传递急救物品较为方便,并可通过分工合作,对患者病情进展进行有效评估,及时处理急救中的意外事件,利于急救顺利进行,因此急救时间缩短[2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休克指数优于对照组,提示“三定”急救护理可降低EP破裂出血患者休克发生风险。主要原因在于,“三定”急救护理可促进急救顺利进行,患者得到及时补液、补血治疗,失血量得到有效控制,不易发生休克[21]。观察组干预后APTT及PT均短于对照组,提示“三定”急救护理可改善EP破裂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APTT及PT均可反馈凝血活性,APTT主要反馈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PT主要反馈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22]。干预前APTT和PT较长,提示EP破裂出血患者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较差,存在较高出血风险[23]。而干预后APTT和PT缩短,提示患者凝血系统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出血风险降低[24]。主要原因在于,“三定”急救护理实施过程中,头位固定护士通过严密监测患者各项指标,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降低急救风险;通过指导侧位固定护士及尾位固定护士,完善急救前准备工作,及时配合医生相关操作,为医生顺利实施急救提供便利,从而使患者破裂出血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凝血功能得到改善[25]。

综上所述,“三定”急救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EP破裂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并可预防休克发生,促进凝血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三定头位休克
谨防过敏性休克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参与修订省政府部门『三定』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用于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策略
徐绍史:发改委“三定”方案获批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