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柳,丰志培
(安徽中医药大学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卫生领域的重要地位,不断推动传统中医药保护、传承与现代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中医药大会上强调,中医药发展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增进人民健康贡献力量。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也发挥了独特优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中药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发布相关政策推动中药现代化20多年来,中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人们日益追求“回归自然”“健康发展”的潮流中,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自2006年之后,中药产业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学者们对中药产业的研究日益深化,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基础逐步夯实。回顾中药产业研究进程,理清中药产业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不仅是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1]。
目前国内学者对中药产业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系统梳理中药产业研究进程的文献尚不多见。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主要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中药产业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描述中药产业目前研究的热点、前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中药产业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鉴于有关中药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因此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选择主题检索的方式,以“中药产业”为检索词,时间跨度设定为2006—2019年,共检索到文献2148篇。为提高结果的精准度,通过手工筛选,剔除新闻、会议通知等无关文献,得到1676篇有效数据,每条数据主要包括作者、关键词、题目、机构等信息,数据最后更新时间为2020年3月2日。将文献以EndNote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Top N per slice为50,采用科学合作网络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等方法对中药产业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中药产业研究领域相关知识图谱,全面展示中药产业当前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
为了解中药产业领域文献产出的变化趋势,本文统计了2006—2019年以“中药产业”为主题发表的文献数量(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近14年来中药产业领域的论文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幅度较小,2006年中药产业论文数为108篇,2019年达到141篇,平均年增长率为2.07%。2018年中药产业论文增长明显,增长率高达54.5%,其主要原因是2016年以来中药产业迎来政策红利,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以及中医药法的正式施行等使得中药产业领域的关注度逐渐上升,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快速发展[2]。
图1 2006—2019年中药产业主题论文发表数量图
为找出中药产业研究的核心学者和机构,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从微观学者合作网络和中观机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得到中药产业研究领域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2.2.1 作者分布分析
高产出作者对其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明晰中药产业领域的高产出作者,本文按作者的发文频次进行统计排列,如表1所示。其中发表论文数为10篇及以上的学者有黄璐琦、丰志培、段金廒、袁红梅、张伯礼、申俊龙、杨明8人,占作者总数的0.25%,发文8篇及以上的学者有17人,占作者总数的0.54%。其中黄璐琦主要从中药资源的角度研究中药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丰志培主要基于产业经济视角,探索中药产业创新及产业升级发展路径;袁红梅侧重于从中药专利的角度,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张伯礼研究集中在中药现代化方面;申俊龙主要从生态效应和循环经济的角度探讨产业绿色发展模式等等。
表1 中药产业研究核心作者(n=17)
2.2.2 研究机构合作分布
为考察文献主要来源机构,本文统计了各个研究单位在中药产业领域发表的论文,如表2所示。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30)、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20)、成都中医药大学(20)四所机构发文量均≥20篇,居于前四名,表明这四个机构在中药产业研究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发文量超过10篇的机构达到20多个,说明中药产业已逐渐受到多部门、多机构的广泛关注。
表2 中药产业研究文献中机构文献产出量
为分析不同机构间的合作情况,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中药产业领域研究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见图2)。从图中网络连线和整体密度可以看出,虽然当前研究中药产业的机构较多,但不同机构间缺乏合作,目前多为同一机构内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还未形成极具凝聚力的科研群体。
图2 中药产业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提炼,通过关键词频次的分析,可以明确某段时间内研究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时间阈值为2006—2019年,时间切片为1年,连线强度选择Cosine,进而得到2006—2019中药产业研究热点可视化图谱(见图3)。通过对CiteSpace软件输出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得到如表3所示的中药产业关键词的共现频次以及中心度等信息。
图3 中药产业关键词聚类图谱
从图3和表3可以看出,关键词“中药产业”出现的频次最高,达445次,进一步对该领域的其他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06—2019年间中药产业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中药材、中药现代化、中药人才培养、产业创新以及大数据等方面。
表3 中药产业关键词频次及中心度
3.1.1 中药材
中药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中药材生产层面看,生产规范化、种植规模化是中药材发展的必然趋势。李颖认为中药材生产应着眼于市场,加快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3];也有学者提出应加大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中药材领域内的应用,加强药材规范化种植。从中药材质量层面看,质量标准和规范体系、药材质量可追溯体系等一直是各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刘昌孝密切关注中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问题,认为其是中药质量的核心,有利于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4]。张铁军提出构建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以解决中药质量发展难题[5]。从中药材物流层面看,中药产业应加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强化物流领域内信息技术支撑,同时培养专业物流人才,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6]。
3.1.2 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是指在对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优势进行发扬的基础上,将现代科技成果注入中药产业发展进程中,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首要目标是中药国际化,有学者提出中药产业必须建立国际认可的药物标准体系,调整产品结构,才能振兴我国民族医药,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7]。还有学者对中药现代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张建武提出中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产业现代化获得突破性发展[8];姜程曦认为中药企业的国际市场意识、与高校、政府等多方的合作也对产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9]。
3.1.3 中药人才培养
人力资本的投入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中药人才培养主要以师承和院校教育两种模式为主,路志正等认为中医药学以经验医学著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中药人才培养必须把临床实践放在首位[10]。彭成基于中药多元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三种类型的中药人才,满足中药产业各环节的发展需求[11]。石继连从主动适应社会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两个角度出发,认为中药人才培养应构建“2+1+1”的新模式,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12]。
3.1.4 中药产业创新
创新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包括技术、产品、管理、营销等多方面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中药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动力,孙启泉阐述了过程分析技术(PAT)、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在中药企业创新中的应用与进展[13]。李广乾从产品创新的角度提出要实现中药品种保护制度转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中药品种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现代化进程[14]。还有学者提出在研读中医经典的基础上,加强中药理论创新,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促进中药安全、有效发展。
3.1.5 大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将现代信息技术渗透于中药产业链各环节发展过程中,对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崔正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角度对中药材流通和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中药材全程可追溯体系,打造完善的中药材市场[15]。李振皓认为可以采用大数据科技应对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科技竞争力不断提高[16]。丰志培提出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载体,将中药产业特殊性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遍性相结合,实现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中药产业升级[17]。
突现词是某段时间内频率变化较大的关键词,可以用来探测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趋势。借助CiteSpace软件,得到2006—2019年间中药产业突现词的关键信息,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图4 中药产业主要突发性关键词(部分)
第一,突现度最大的关键词是“中药现代化”,始于2006年,于2009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在2006—2009年间中药现代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属于中药产业领域的研究前沿。各学者也从规范中药农业种植、加快中药工业项目建设、促进中药商业模式创新及发展产业集群等方面研究推进产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措施。
第二,关键词“中药学”突发性持续时间最长,始于2013年,持续到2019年,以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为主。不少学者研究了中药学人才的培养、发展趋势、临床实践等,还有学者从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产品的角度探讨中药学发展现状,如张伯礼等在对中成药二次开发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加速培育名优中成药大品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18]。
第三,2016年以来,中药产业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在“中药学”“中药质量”以及“大健康产业”等领域。中药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促进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保证和用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治未病”思想是对传统中医药在健康管理中的高度概括,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以及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独特优势,使得中药健康产业也成为目前研究的前沿性问题。
本文以中药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研究了2006—2019年间中药产业领域文献产出的时间、作者和机构分布,通过知识图谱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结论如下:第一,2006—2019年间中药产业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中药产业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第二,中药产业领域的核心学者有黄璐琦、丰志培、段金廒、袁红梅、张伯礼、申俊龙、杨明等,主要研究团队分布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等机构,各学者和机构间合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第三,中药产业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中药材、中药现代化、中药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大数据等,各阶段研究前沿不同,近三年研究前沿主要分布在中药学、中药质量以及大健康产业等方面。
为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各研究机构和作者间的合作应进一步加强,整合创新资源,共同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同时加强中药材的保护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鼓励自然科学成果在中药产业内的运用,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协同培养高水平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