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肌功能矫治器干预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1-05-24 07:03杨善麟杨番
医学综述 2021年9期
关键词:错颌安氏齿槽

杨善麟,杨番

(上海沪东医院口腔科,上海 200129)

儿童在生长发育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某些因素常出现一些不良口腔习惯,如吐舌、吮指、异常唇习惯、夜磨牙、异常吞咽等,以上不良习惯若不及时矫正,可引起口腔肌肉的功能异常,从而出现咬合异常现象[1]。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是青少年儿童常见的错颌畸形类型,主要表现为下颌后缩,上牙前突,深覆颌深覆盖,面下1/3过短[2]。为避免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患儿的容貌、口腔健康、心理健康,应尽早进行错颌畸形的矫治,研究显示,12岁左右换牙前是错颌畸形的最佳矫治时机[3-4]。然而,该时期正处于替牙期,儿童的牙齿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口腔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对矫治器的有效性、舒适性等要求均较高[5]。肌功能矫治是指不直接作用于牙齿及颌骨,通过改变颌面部肌肉环境及舌体位置等软组织而促使牙列正常发育及颌面骨骼正常生长的治疗理念。与传统功能矫治器相比,MRC肌功能矫治器体积较小,简便实用,尤其在矫治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主要探索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沪东医院收治的80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47例;年龄5~13岁,平均(8.9±3.5)岁。纳入标准:①均存在口腔不良习惯;②牙列无拥挤,均角或低角;③尖牙与磨牙为远中关系;④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⑤上下齿槽座角(AB plane angle,ANB)≥5°;⑥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排除标准:①存在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器质性病变;②硅胶过敏;③偏颌畸形;④存在主观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疾病;⑤存在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⑥失访病例。其中45例患儿采用合适的软质MRC肌功能矫治器进行错颌畸形矫治,作为研究组;35例患儿采用传统的功能性矫治器进行错颌畸形矫治,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口腔不良习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矫治方法 研究组根据石膏模型选择适宜的MRC矫治器,矫治期间确保患儿处于上下唇完全闭合状态,舌尖位于诱导装置处。叮嘱患儿用鼻呼吸,并根据错颌畸形情况进行肌功能训练(抬舌尖、紧闭双唇等)。每日佩戴≥9 h,如夜间佩戴时间不够,可延长白天佩戴时间。每月复诊1次。不良口腔习惯破除后,牙列初步排齐整平,可改戴较硬的MRC矫治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性矫治器,有吮指习惯和咬异物习惯者应用带舌刺、内收唇弓进行矫治;有咬下唇习惯者应用开窗前庭盾矫治;有吐舌习惯者应用带腭珠和舌栅进行矫治。两组矫治疗程均为9~15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情况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矫治结束后的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情况。评价标准[6]:显效,口腔不良习惯完全纠正,咬合异常矫治效果较好;有效,口腔不良习惯得到纠正,咬合异常矫治效果不明显;无效,未完成治疗,口腔不良习惯未得到纠正,咬合异常矫治无效果。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矫治效果主观评价 参考矫治效果主观评价问卷[7],问卷中由患儿及其家属对佩戴顺利、佩戴舒适性、佩戴依从性三方面进行评价,各项目满分5分,评价标准:优(5分)、良(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分数越高,表明矫治器佩戴后患儿的主观评价越理想。

1.3.3矫治前后头影测量 所有患儿分别于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观察指标包括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A point,SNA)、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B point,SNB)、ANB、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及交角(U1-NA)、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U1-L1)、上中切牙长轴与颅底平面交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1-MP)、下颌平面角(FH-MP)。

2 结 果

2.1两组口腔矫治不良习惯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口腔矫治不良习惯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67%(39/45)比68.57%(24/35)](χ2=3.852,P=0.049),见表2。

表2 两组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矫治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情况比较 (例)

2.2两组矫治效果主观评价情况比较 研究组佩戴顺利、佩戴舒适性、佩戴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矫治效果主观评分比较 (分,

2.3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比较 治疗前后SNA、SNB、ANB、U1-NA、L1-NB、FH-MP、U1-L1、U1-SN、L1-MP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SNA、U1-L1、U1-SN、L1-MP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B、ANB、U1-NA、L1-NB、FH-MP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SNB、ANB、U1-NA、L1-NB、FH-MP、U1-L1、U1-SN、L1-MP的组间和时点间均无交互效应(P>0.05)。两组治疗前SNA、SNB、ANB、U1-NA、L1-NB、FH-MP、U1-L1、U1-SN、L1-M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NB、L1-NB、FH-MP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ANB、U1-NA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比较

3 讨 论

发达国家对儿童替牙期的畸形矫治是一种普遍行为,德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错颌畸形患儿中有26.2%需要矫治[8]。国外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证明,早期错颌矫治能够有效地阻断错颌畸形的进展[9]。

MRC肌功能矫治器是由澳大利亚正畸专家Chris Farrell设计,以肌功能研究中心(Myofunctional Research Center,MRC)的简称命名[10]。MRC的设计理念是通过重新训练口周肌群,同时有效地纠正口腔不良习惯,从而将肌功能矫治与错颌畸形矫治理念相整合,改善面型和牙弓发育。有研究显示,MRC肌功能矫治器佩戴后的舒适度较高,尤其适用于处于生长高峰期的儿童,能够建立良好的肌功能平衡,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引导恒牙萌出和颌骨正常发育[11]。与传统的错颌畸形矫治器相比,MRC肌功能矫治器具有经济、体积小、使用简便的优势,能够将前庭盾、保持器、舌刺等矫治器的功能进行整合[12]。研究发现,在下前牙拥挤、前牙开颌以及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磨牙症等的治疗以及矫治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方面,MRC均取得了理想的矫治效果[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口腔不良习惯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证实了MRC肌功能矫治器在改善儿童不良口腔习惯方面的优势。在佩戴的感受和佩戴的依从性方面,也进一步证实了MRC肌功能矫治器的应用优势。

不良的口腔习惯将导致软组织肌功能的运动方式异常,单纯的依赖正畸固定方式改变不良口腔习惯与异常的软组织肌功能运动方式效果往往不佳[16]。因此,本研究中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的同时,也根据错颌畸形情况对患儿进行了相应肌功能训练,如抬舌尖、紧闭双唇等,通过对唇颊舌肌的训练,利用“肌肉记忆”来实现对软组织肌功能运动方式异常的纠正[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SNB、L1-NB、FH-MP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ANB、U1-NA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证实了MRC肌功能矫治器能够显著减小上前牙唇倾斜度、增加下前牙唇倾斜度和改善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其在肌功能矫治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纪俐彣等[20]研究了肌功能训练器治疗早期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效果,结果显示,经过MRC肌功能矫治器的矫治,颌骨矢状和垂直向生长、下齿槽座角增大、上下齿槽座角减小、下切牙唇倾增加、上切牙舌倾、覆盖减小。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MRC肌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矫治方面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纠正患儿口腔不良习惯,患儿容易接受,未来研究中将对其远期的佩戴效果进行进一步探索。由于研究时间和入组样本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可能存在偏倚,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加大样本量和延长观察时间,并适当增加观察指标,进行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错颌安氏齿槽
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优化分析
正常咬合与错颌畸形磁性覆盖义齿种植体生物力学比较分析
电机槽极配合与电机运行质量特性研究(Ⅲ)
大块头安氏中兽
错颌畸形 不仅伤牙还伤脸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自贡地区学生错颌畸形调查与分析
直驱采油用永磁同步电机削弱齿槽转矩优化
关于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非减数矫治对唇部软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