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021-05-24 07:51:15韩慧
南北桥 2021年15期
关键词:积极性高中语文学生

韩慧

【摘    要】对于高中生而言,语文并不是一门陌生的学科,但是目前很多高中班级的语文教学质量并不理想,这主要体现在学生们缺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生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5.0080

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能力以及所学的知识能决定他们今后的学习走向,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这一时期的教学工作,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学科,只有学生学好语文,他们才能更为高效地学习其他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提高文学素养,体现教学的意义所在。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简要论述教师可通过活跃课堂气氛、举办语文活动以及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活跃课堂气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班级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效果。虽然和其他学科相比,高中语文是一门较为简单且有趣的学科,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参与度较低。这主要体现在很多学生都不会集中精力地学习语文,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语文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这种随意的学习态度严重阻碍了正常的教学进程,使得很多教师都无法正常地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参与度较低的原因便是很多学生都对语文学科有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语文是一门较为无趣且乏味的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极性并不高,很多学生始终以懒散的态度学习语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不仅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

虽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但教师应基于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对语文学科的态度,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学习语文。学生作为一堂课的主要因素,其学习积极性能直接决定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学习态度以及课堂气氛等,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活跃课堂气氛。绝大多数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中都存在学习不积极的问题,产生这一现象不仅包含学生自身的原因,还和教师有一定的关联。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渐渐降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能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气氛。课堂气氛是一堂课的外围环境,能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课堂效率,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气氛处于沉闷的状态,则很多学生都会失去学习的兴致。虽然语文是一门较为有趣的学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班级的语文课堂都处于死气沉沉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在学习过程中,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语文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通过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放松身心地紧跟教师的步伐高效地学习。而在沉闷的课堂气氛中,很多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或是无法集中精力的状态中,长久下去,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还会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长期在沉闷的气氛中学习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不愿意学习。高中语文教师应有计划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潜能,这样才能间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有很多,但教师不宜盲目使用,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使课堂气氛处于活跃的状态。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法是一堂课的“导航灯”,其能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同时也能决定学生的活跃程度。一般情况下,教学方法越新颖,课堂气氛越活跃;教学方法越老套,课堂气氛越沉闷。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采用老套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如“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教学法,虽然这种教学法也能促进学生学有所获,但长久下去,很多学生都会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使用讲授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反复讲解语文知识点,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枯燥且乏味的学科,他们并不能全身心地学习语文。一旦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厌倦心理,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方式都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则应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

语文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基于相关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在相关情境的加持下,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相关情境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由衷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这样学生才能倾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于学习之中。情境教学法的核心便是情境的创设,虽然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但在新时代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新颖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或是动画教学情境。根据一堂课的教学需求,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适宜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才能带动整堂课的课堂气氛。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伊始环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活跃程度。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都是以讲解课文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如若教师所讲解的课文和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有一定的联系,则可以在上课伊始为学生播放国歌或是和爱国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在听国歌或是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促进学生快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举办丰富的语文活动

教师还可以在班上举办丰富的语文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相比教师不厌其烦地在课堂上讲解语文知识点,在班上举办活动更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绝大多数学生都乐于基于相关活动学习,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倾注自己的時间和精力全身心地学习。虽然部分教师也会在班上组织各类活动,但要想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获,教师应尽可能举办一些和语文学习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接触语文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活动的乐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接触过多年语文教育,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很多学生都能构建独立的语文知识结构,这为教师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铺垫。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明晓的是,在举办活动之前教师应清晰举办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班上举办演讲活动,使得学生能站在舞台上放飞自我地进行演讲。演讲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内化语文知识,最为重要的是,在演讲的过程中,无论是演讲者还是听众都能收获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以及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坚持学习语文,并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为了保证活动能圆满地进行,教师应该提前设计好活动相关事宜,精心设计活动的每一个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教师应先确定活动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应围绕着相关主题进行演讲。其次,教师应确定演讲者以及评委人选,促使每一位参加者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演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闪光点,从而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在确定评委人选之后,教师还应该给评委做一个简单的培训,以此确定评委能明晓评分的细则以及要求,确保每一位评委都能基于公平且公正的原则对演讲者做出客观且公正的评价,从而体现举办活动的意义所在。教师不仅可以举办演讲活动,还可以举办诸多和语文相关的有趣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间接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举办角色互换活动

和其他阶段学生相比,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稍长,且已接触过多年学校教育,因此很多学生都对语文学科有独特的认知和见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班上举办角色互换活动,即鼓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在班上举办角色互换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平台,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能更好地消化和内化课本知识。虽然部分高中生较为刻苦且认真,他们每天都会紧跟教师的授课步伐认真地学习,但很多学生却不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导致他们并不能进入语文学习状态。长久下去,很多学生都会由此丧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在班上举办角色互换活动能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所学知识,为了上好一堂课,很多学生都会精心备课并不断试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学习到诸多课堂上以及课本上不能学习到的内容。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早已厌倦“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而是更乐于基于同学授课的模式中学习,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聆听同学授课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从而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在组织角色互换活动之前,教师应先给学生讲解活动的细则以及作为一名“小老师”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能更为专业地扮演好教师这一角色。由于学生缺乏教学经验,因此教师不宜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有过高的要求,而是应该始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仔细聆听学生授课,并及时记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授课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授课情况做简要的总结,这样才能引导班上的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给予授课学生客观的建议。通过举办角色互换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被有效激发,学生开始自主地去学习语文知识,由此实现提高学生积极性这一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应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他们才能配合教师,学有所获。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且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放松身心地紧跟教师的授课步伐高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蔡亚娟.如何活跃高中语文课堂氛围[J].读写算:教师版,2014,000(001).

[2]张丽.怎样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积极性[J].成功:教育,2018.

[3]张毓中.进行角色互换,把目光投向学生——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评价一堂高中学语文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

猜你喜欢
积极性高中语文学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