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渡碧
【摘 要】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学会阅读。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学生通过读书,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活跃了思维。但读书贵在兴趣,贵在方法,贵在坚持,只要我们坚持引导,也就给了学生一把了解世界的钥匙。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056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加之受到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生的阅读量很少,阅读效果差,阅读习惯欠缺,特别是对优秀作品的接触更是不多,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英国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钱伯斯说过:“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传统的教学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目光短浅、视野狭窄、思想落后,不符合新时代、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读书的路上,教师必须担任学生的引路人。
(一)大造声势,让学生生活在读书的氛围中
1.让教室成为书的海洋。教室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学生读书的一个重要场所。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这里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安放图书柜;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读书名言,在学习园地设置“书海拾贝”“阅读指南”“名作欣赏”等版块。
2.组织书源。为了满足学生的读书需要,教师可以倡导学生每人奉献一本书,鼓励每个小组订一份优秀的杂志或刊物。这样,班上就成为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徜徉于书的海洋。由于读书活动的开展,很多学生改掉了不良嗜好,如上网、玩游戏等。
(二)以榜样激励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提高学生閱读兴趣的问题上,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在学生的视线之内,教师要多看书,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兴趣。同时,榜样的力量不仅来自于教师自身,也来自于那些成功的人物,让他们成为学生心中的精神偶像。所以教师要经常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功人士的读书之道,告诉学生古往今来那些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好学的典范。
二、让学生学会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里将阅读的数量进行了界定。伟大的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只求数量,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要想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也是难以实现的。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精读法
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代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教师应强化课内语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二)有选择地去读
知识浩如烟海,书籍多如繁星。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什么样的书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呢?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没有鉴别图书好坏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列出书目,向学生推荐和介绍。对学生奉献给班上的图书要进行筛选,一方面要保证图书内容健康,另一方面图书要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阅读。
(三)摘录批注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都可以摘录下来,为以后的写作进行丰富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四)读书要持之以恒
在阅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其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不仅达不到读书的效果,反而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1.定时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确定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一读就通宵达旦,一不读就几天不看。
2.定点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在家读书,有的学生喜欢在学校图书室读书,有的学生喜欢在卧室读书,有的学生喜欢和父母一起读书……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不必强求。总之,只要有规律地读书,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习惯。
三、定期举行各种读书活动,检查读书的效果
1.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开展读书汇报活动。每节课上大约用10分钟的时间,让两名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要求回答:①近期我读了什么书?②近期我读书的内容是什么?③我读了这些书有什么收获?④向同学推荐读过的书,向同学及老师展示读书笔记。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形成,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
2.组织读书竞赛活动。本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如读书知识抢答。
总之,学生通过阅读,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活跃了思维。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