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迈向了信息时代,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与建设也因此迎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不仅使图书资源利用更加便捷并进一步优化了图书资源配置,而且也使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各类图书馆需紧密联系自身实际,针对存在的不足,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强化精准服务、突出特色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建立共享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图书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建设。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资源;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1)01-0016-05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网络信息资源,而且也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可依托互联网获取更多的图书资源。基于此,各级各类图书馆要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深刻把握读者获取信息的新特点,主动研究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新规律,加强图书资源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资源管理与建设的意义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各类图书馆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使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利用、资源配置及信息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对图书馆资源管理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动图书资源利用更加便捷
信息化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将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馆员与社会大众紧密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了图书馆的资源体系,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一体系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一方面,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很多人已经不再局限于借阅图书,而是借助互联网广泛参与线上图书馆开展的文创活动和网络文化活动等,读者不必亲自到图书馆即可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虚拟空间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显而易见,当代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社会大众的第三文化空间,使广大读者利用图书文献资源变得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从文献资源的载体来看,图书馆文献资源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逐渐演化为信息资源,涵盖了期刊、报纸、音像、电视、广播等诸多载体,使读者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角度感受并获取文献资源,特别是音像载体将长篇大论的文字转化为微电影、短视频,进一步推动大众阅读进入了读屏的短视频时代,促使当代图书馆不仅在文献资源利用方面更加便捷,而且对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发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二)进一步优化图书资源配置
在传统的图书馆资源配置模式中,由于图书馆部分馆藏文献有限,使得读者在借阅此类文献时也面临着局限,部分文献资源在馆内比较稀缺,只有少数几份,不仅查找和借阅的难度比较大,而且纸质文献经过长时间后容易出现破损等问题,使其数量更加稀少。相比而言,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共享无论广度、深度还是资源数量和载体形式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规模,使得各类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配置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复制、储存和传播,读者可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阅读设备读取信息资源,实现随时随地共享图书资源。同时,很多图书馆开发了线上评论和反馈功能,一方面,使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及时、详细地了解读者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更多读者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文献资源提供了具体详实的参考,不仅有利于优化图书资源配置,而且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此外,图书馆还可根据读者的在线反馈,进一步借助互联网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行为进行跟踪,例如采取从读者日常阅读文献资源中提取关键词、摘要等信息,为用户及时、准确地推送整套个性化的文献资源定制服务。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读者阅读习惯的大数据进行更科学、合理、精准地资源配置[2]。
(三)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传播多为单次、单向传播,即图书馆将纸质文献一次性传达给读者。而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时代,单次传播升级为二次、三次传播乃至多次传播,并且呈现出网状式辐射传播结构。传播对象也由传统的馆员对读者逐渐转变为馆员对读者、读者对馆员、读者对读者的多方向传播。例如,当读者下载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图片等内容并进行转发时,信息由单次传播转向多次传播。同时,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一方面可在线上搭建虚拟社区,以供读者进行信息沟通、探讨知识、交流思想;另一方面,图书馆可在线下开展讲座等各类读者活动,增进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同时,在互联网Web3.0支持下,线上图书馆正由Web2.0全面跨越到Web3.0,基于虚拟空间的线上图書馆读者咨询服务也正向3.0方向迈进,使读者可随时随地通过各类网络渠道进行信息检索咨询及服务,最终使读者获取文献、查阅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这在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知识信息传播的多元化。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资源管理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国内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纷纷走上了改革创新的道路。然而,当前各类图书馆在图书资源管理与建设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服务的精准性不强、部分图书资源利用率不高、馆员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尚未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
(一)资源服务的精准性不够
当前,国内很多图书馆存在资源服务精准性不够的问题。一是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方面存在不足。一些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往往更多地考虑资源整合,却忽视了资源的精细化处理,而且部分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思路也限制了其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虽然,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但一些图书馆由于并未建立系统的信息化交流渠道,使得读者和图书馆双方之间缺乏了解与沟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图书馆难以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二是部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还没有达到精细化水平。例如,一些图书馆的搜索引擎还没有实现精细化检索,实现信息服务精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部分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源还未及时制作转化为电子文献资源。除此之外,与纸质期刊相比,部分图书馆的电子期刊资源比例较小,读者难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信息。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滞后,造成图书馆既难以适应当前读者对知识需求越来越精细化、多样化的特点,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3]。
(二)部分图书资源利用率不高
目前,部分图书馆存在图书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一是部分图书馆对网络资源的综合运用水平不够强,降低了电子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例如,部分图书馆引进的线上精品图书馆,虽然在内容上囊括了大部分电子文献资源且学科类型丰富,但由于图书馆自身对网络资源运用的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导致实际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尽如人意,给读者的线上阅读带来不便,使部分读者感觉线上阅读效果甚至不如纸质图书,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二是部分图书馆由于受到财力、人力等方面条件的制约,整体的图书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图书馆在软硬件方面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难以达到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例如,由于文献资源的自动化分类不够准确,导致图书分类错误,造成读者在某一个类别下难以搜索到真正要查阅的特定文献,既浪费了读者查询文献的时间和精力,也使该类文献的利用率降低[4]。
(三)馆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部分图书馆的馆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一是部分馆员的网络文献资源掌握水平不够高,在日常工作中对网络文献资源的发展关注较少,对读者咨询的有关馆藏网络文献资源的学科体系及其细分类别等情况难以作出专业性的答复,对读者提出的有关特定文献的具体搜索方法等问题较难提供准确指导和有效帮助。二是部分馆员的图书管理水平需要改进。部分馆员对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最新版尚未熟记,造成其在前期的纸质图书上架分类环节容易出现差错,而在后期文献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线上再分类环节也更容易出现漏洞。同时,不同学科知识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之间不断交叉、融合、渗透,出现了很多新兴的交叉学科,而部分馆员的知识体系却没有及时更新,在处理涉及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文献时会出现难以准确判断文献资料中心主题的情况,容易出现分类错误的问题。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在于图书馆对馆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不够到位,培训次数较少且培训时间也不长。
(四)尚未完全实现资源共享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图书馆的资源尚未完全实现共享。一是各级各类图书馆之间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很多图书馆的线上、线下文献资源都只对来到本馆的读者开放,线上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只能在图书馆的内部局域网环境中查阅,难以实现各个图书馆之间网络文献资源的共享。二是同类型图书馆没有完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例如,各高校图书馆将线下资源的共享称为“馆际互借”,具体的文献传递往往采用电子邮箱,馆际互借图书邮寄到馆后通知读者自取,与互联网文献资源获取的便捷性相比,这样的线下馆际互借效率不高,给读者带来不便,因而很少有读者采用这种方式。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线上文献资源系统仅局限于馆内的电子文献资源,未实现与兄弟院校在图书馆网站上的线上文献资源共享。此外,还有部分专业性院校的图书馆没有实现在本专业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例如,部分体育院校的图书馆并未实现体育院校系统内部图书馆线上文献资源的全面共享,因而难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5]。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资源管理与建设的途径
面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各类图书馆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积极采取强化精准服务、突出特色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建立共享机制等措施,全面推进图书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强化精准服务,适应时代发展
第一,各级各类图书馆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转换角色,调整发展思路,改变传统图书传递者的思维,走信息时代传播无形知识的道路。各类图书馆要顺应互联网时代读者需求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充分了解各类读者群体的阅读行为与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的配置,从而实现图书馆的精准服务。图书馆要针对自身的管理服务模式进行重点创新,从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精准完善本馆的文献资源。同时,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强云计算技术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研究,使其更好地为图书馆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服务。例如,图书馆可将云平台体系作为重点研发项目,全面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文献资源服务。第二,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借助互联网挖掘读者的服务需求,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文献资源筛选的精准度,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图书馆要为不同的读者群体开发不同的信息化搜索和阅览界面,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便捷的支持服务。例如,公共图书馆要为盲人读者群体提供优质的无障碍阅读服务,配备盲文点显设备、盲用电脑、智能听书设备、手持式电子助视器、语音引导上网设备等多类型的专业化视障阅读辅助设备,帮助盲文读者顺利实现数字文献资源的在线访问[6]。
(二)突出特色资源,整合数字服务
第一,各级各类图书馆要在结合本馆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特色资源,做到以点带面,努力构建完整且特色鲜明的文献体系。例如,公共图书馆可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建设反映地方文化的特色资源库,要邀请地方文化研究学者和专家确定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库的收藏范围,对其中的重点特色文献收藏要力争做到系统、全面。而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发展则要着眼于重点专业和学科发展,文献层次要符合学科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与本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相适应。因此,高校图书馆收藏各学科文献要做好取舍,做到突出重点学科文献,覆盖面宽而精炼。第二,各级各类图书馆要重点对馆藏特色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优化文献载体结构,将音频、视频和电子文献等在内的数字化资源纳入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中,推动文献载体向电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载体多样、结构合理、重點突出、层次分明的文献资源体系。同时,该体系资源不仅可检索和利用,而且可采集并下载,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特色文献资源体系。这不但能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为各类读者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图书馆还可借鉴微信读书等数字服务的模式,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符合广大读者需求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向读者推荐相关图书的精彩内容和片段,并通过免费读书等功能将其关联到特色文献资源体系中,使读者在手机上即可随时获取馆藏文献资源。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开发移动图书馆APP,使读者只需要用手机下载APP就可以建立手机与电子文献的同步连接,进而与数字文献资源实现书架共享,同步保存读者的阅读记录[7]。
(三)提升馆员素质,提高服务品质
第一,各级各类图书馆要着力提升馆员的专业化水平,优化配置服务人员与技术人员的比例,全面提升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品质。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馆馆员的要求更高,不但要具备图书馆管理、情报学等专业化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互联网计算机技术。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要专门引进互联网技术人才,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展日常维护等技术性工作,并对文献资源的人性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此外,针对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分类、管理、上架等基础工作,图书馆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以进一步促使其提升专业化工作水平。第二,图书馆要加强馆员日常培训、考察和考核工作,充分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要。一方面,图书馆要在图书分类、著录规则、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方面对馆员进行定期培训,进一步提升馆员的业务素养;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定期对馆员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使馆员能够熟练维护和管理图书馆内部的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并能熟练运用馆内信息检索服务,对有关各项搜索功能要做到了然于心,从而提升馆员对文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其对馆藏文献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分类、整理,最终为读者带来更加便捷的阅读体验。此外,图书馆还要鼓励馆员坚持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自觉提升业务素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不断适应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和互联网时代读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8]。
(四)建立共享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 各级各类图书馆要充分认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深刻含义,进一步更新资源共享观念,推动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的数字化,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图书馆要主动探索并积极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资源共享机制,以跨系统机制和系统内机制为主。例如,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可共同开发系统内的艺术文献资源共享机制,从而使各个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都能被充分利用。在建立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各级各类图书馆要依托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源互借、互通工作,使文献资源真正面向社会、面向读者,提升文献互借的效率和馆藏文献的利用率,从而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第二,各级各类图书馆要紧密结合所处地域的文献资源特色,开发和建立复合式地区文献资源共享机制。例如,所在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可联合建立文献资源共享机制,不仅有利于地区文献资源进一步发挥优势,而且有利于促进当地各类图书馆的共同发展。在这一复合式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各地图书馆还可依托该机制与读者建立更加广阔的信息沟通渠道,使有关文献信息服务的反馈信息能够更加及时、准确,从而使图书馆更精准地了解读者需求,以方便图书馆对馆藏资源进行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最终促进单个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和地区各类图书馆的共同發展。此外,各级各类图书馆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开展交流合作,一方面实现与所在地区教育、卫生等部门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的文献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延伸到学校、社区,大力推广电子书借阅机和电子阅报机等新兴媒体,使更多读者和社会大众在家门口即可感受到数字图书馆的便捷,从而将资源共享真正落到实处[9]。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与建设工作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及其共享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各级各类图书馆要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牢牢抓住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全面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与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廖双巧,邹序明.全媒体时代区域文化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J].图书馆,2015(8):87-89.
[2]李云霞.全媒体出版背景下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出版广角,2015(8):40-41.
[3]段晓林.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图书馆,2019(9):32-39.
[4]汪庆,任慧玲,周琴,等.基于图书出版和利用情况的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8):25-30.
[5]兰孝国,李萍.高校图书馆体育图书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构思[J].出版广角,2013(4):68-69.
[6]周文泓,刘静.数字人文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双向构建要点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6):101-110.
[7]佘晓黎,张敏.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建设调研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72-79.
[8]肖汉,张艳花,山洁,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利用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5):26-30+51.
[9]解登峰,温江妮,宫兆阳.“互联网+”背景下馆配服务O2O模式发展路径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9(11):81-85.
[作者简介]尕桑卓麻,青海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教师,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源管理。
[责任编辑 肖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