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德 刘国梅 刘华
摘要: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开展“课程思政”十分必要。介紹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方案与案例设计。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必须自然,不能影响专业教学,还要保证思政效果。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资源,采用多模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案例;设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1-0133-02
Desig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n Fundamentals of University Computer
SUN Xin-de, LIU Guo-mei, LIU Hua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lan and case design of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 is proposed.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must be natural. Professional teaching should not be disturbed and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guaranteed. By making full use of online course resources and employing multi-mode teaching method, the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improved.
Key words: fundamentals of university compute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 design; fusion
1 引言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把思想教育的培养贯穿于所有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融通,实现全方位大思政教育目标[1]。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思政工作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与国家发展实践相结合,与学校专业课程相结合,回应思想困惑,引导健康成长。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通识教育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展思政教育责无旁贷。大学计算机基础很容易把思政要素融入课堂,比较容易以学生喜闻乐见、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可以在爱国主义、哲学思维、道德法律、传统文化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课程思政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1][2]。2019年以来,我校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适应“四新”专业建设需要,课程内容融入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知识;教学理念融入OBE,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考核;基于学校的教学平台建设了丰富的线上资源,并据此实施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施课程思政。2020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被学校评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二等奖。
2 思政元素融合于教学全过程
为了保证课程思政的效果,课程思政应该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表1)。
在录制课程视频时,我们专门录制了“我国科学家勇摘巨型机桂冠”“《易经》的辩证法与二进制”“自媒体人的道德与法律约束”“大数据时代的新思维”等蕴含思想教育的视频。在设计这些视频脚本时重视了故事性和趣味性,以引起同学观看的兴趣。这些视频为课前思政提供了条件,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可以引入的思政案例有很多,比如我们国家的“核高基” 计划、中国制造2025规划、“棱镜门”事件、“Wintel”联盟、操作系统的调度与团队合作,等等。但是,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时一般都非常紧张,案例的引入必须恰到好处。作者所在学校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知识点共计8个单元,课堂教学时间共计16课时,思政元素插入情况如表2所示,每个案例用时均控制在10分钟以内。
在布置课后作业,或者进行课程考核时,适当加入一些涉及思想教育的题目。命题时,可以采用从思政事件提炼问题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考察对课中思政案例理解的形式。
3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案例设计
我们设计了比较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语言力求通俗生动,并录制了讲解视频,以供上课时选用。这里摘录几个介绍如下。
3.1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
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充满艰辛,是一部独立自主突破西方技术封锁的奋斗史,堪比“两弹一星”。而这些内容又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必讲内容,所以把这些历史事实讲给学生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振民族自信可以起到“细雨润无声”的效果。
中国超级计算机技术是被美国认为的对其霸权构成威胁的高科技之一,近幾年不断受到美国的打压。青年学生应该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勇于冲破打压,把中国超级计算机技术推向前进[3]。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这部分内容属于第一单元“计算机与计算思维”的内容,一般放在第1次课进行讲授。采用PPT讲解,用时大约5分钟。
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图1进行案例植入。当引入巨型机这个知识点后,要注意使用“一笔带过”的语言进行介绍,案例详细内容建议学生观看线上视频。
3.2认识“网络暴力”
中国约有9亿网民,互联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互联网是言论自由的地方,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4]。教育年轻的大学生成为遵纪守法、道德水准高的模范网民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职责之一[5]。引入经典案例,事实胜于雄辩,避免空洞说教,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这部分内容属于“第五单元 资源共享与数据传输”之“互联网思维”的内容,所以可以放在第6次课进行讲授。采用PPT讲解,用时大约5分钟。
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图2进行案例植入。课堂上只做简单介绍,案例详细内容建议学生观看线上视频。
3.3大数据时代的新思维
当今社会已悄然进入“大数据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进行科学素养培养的公共基础课程,讨论一下大数据对我们的思维的冲击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在讨论大数据时代新思维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与认识。
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有新思维[6],但是辩证唯物主义依然是制胜法宝,远没有过时。通过大数据与社会的互动现象分析,帮助年轻学生把握时代脉搏,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做时代的弄潮儿,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由事例现象入手,避免理论灌输,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教育。
唯物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和否定之否定律。对立统一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质量互变律的核心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变化都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可见没有因果律唯物辩证法将不复存在,正确理解舍恩伯格的三大思维转变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再认识。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这部分内容属于第六单元“数据处理与大数据”的内容,可以放在第7次课进行讲授。采用PPT讲解,用时大约10分钟。
教学过程可以按照图3进行案例植入。课堂上只做简单介绍,案例详细内容建议学生观看线上视频。
4 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专业教育课程也要肩负起德育的职责。课程思政可以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有力措施。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在学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的理念,给出了思政案例设计与使用方法。思政教育,效果是关键。我们将不断改进思政案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松,陈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教育观察,2019,8(39):123-125.
[2] 周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3):77-78.
[3] 施江勇,付绍静,谷松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J].计算机教育,2020(1):9-11,15.
[4] 屈文锦,李玉琴.中国网络伦理发展研究述评[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11(1):11-22.
[5] 颜慧佳.计算机伦理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福建电脑,2020,36(5):147-149.
[6]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 盛杨燕,周涛译.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