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选茹
2016年《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框架明确指出阅读能力包括解读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方面。因此,如何从“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三方面解读文本,构建有效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时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实际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把语篇里的新知识讲清楚,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英语课题组骨干教师针对类别语篇的内容进行研讨、解读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英语阅读课时教学模式。下面具体介绍英语阅读课时教学模式及操作的原则。
英语阅读课时教学模式
一是情境导入,创设任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穿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完成最后的课时表现性任务。
二是理解文本,梳理知识。该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探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创设相关问题,灵活运用略读、查读、细读的阅读策略,训练学生阅读技能,从而理解作者意图,使学生对阅读的文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建构文本知识框架。
三是分析文本,深度解读。该过程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品读、独立思考后,需要进一步从语篇层面理解文本的逻辑框架,对文本进行深度结构化梳理,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与思辨,落实单元主题意义,使知识在思考中被主体内化,师生间的多元交流和学生的心智发展得以共同促进,是对语言范式的学习,也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渗透文化,挖掘文本的深度。文本存在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对文本意义的探究不应是一蹴而就或贴标签式的,而应当贯穿、渗透于文本解读全过程。
四是深入主题,情感升华。学生在对文本表层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深入到文本内部结构中去揣测作者的立场、态度和写作目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从阅读层面上升到欣赏层面,实践主题意义,落实英语核心素养。
五是小组探究,迁移创新。该环节主要是对以上获得的阅读和理解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完成表现性任务,也就是我们的情境任务。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继而小组讨论,再统一组内观点,最后积极争取到黑板上的展示机会。通过展示,学生基本可以把课文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既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自信,使其在学习中能持续发挥自身的潜能,切实树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践英语语篇深度学习,落实单元主题意义和英语核心素养。
在实践中需把握的原则
一是情境创设启发性、适度性、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适度性原则: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但要求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做到精心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也就是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能有完成任务的机会和成功的喜悦。开放性原则:开放性的情境设置不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能够调动学生对各种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迁移,促进学生的讨论和师生的交流,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得出各种结论。
二是分工明确、有效引导、论评结合的原则。首先,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也是学生参与合作的前提。其次是针对有效学习做合作引导。虽然小组合作学习让自主学习变成了几个人共同去进行,但是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方向还都需要教师做引导,确保课堂中学生可以有效完成知识理解,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是针对知识总结做论评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中需要知识总结的步骤。教师在知识的总结上要改变以往的直观呈现,可以通过理论应用的方式来做总结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便于学生应用思维的发展。在总结阶段的评价上,需要建立一个自我评价的标准,以合作学习态度、成果、交流次数为指标,使学生可以完成自我了解,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优势,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改变。
英语阅读课时教学模式运用于英语语篇教學,操作可行,成效显著,有助于教师更加清晰教学思路,解构语篇内容,从而改善与优化教学行为;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学生英语阅读的积极性及学习能力得以有效提升,英语成绩也随之取得明显进步。新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进入角色,绽放出智慧的光彩,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主人,最终实现提高语篇深度学习能力和提升英语学科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