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实现路径研究

2021-05-23 01:08巫广永罗建文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巫广永 罗建文

摘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具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身发展与区域协调的关系。广东省Z市要实现“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绿色发展目标,必须充分发挥Z市资源优势,释放绿色发展潜能,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导向,完善市域绿色发展治理体系,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大局。

关键词:绿色发展;大湾区;治理体系;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3-0096-07

作者简介:巫广永,中共肇庆市委党校政法教研室讲师;罗建文,中共肇庆市委党校校委委员,教育长,高级讲师。

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并指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1]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是深刻体现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理念。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各地发展实际,已成为重大的时代命题。广东省Z市作为大湾区内的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地域空间广阔,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绿色发展基础好,已经具备“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①新秀”的条件,必须抓住绿色发展新形势,发挥自身优势,开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一、Z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

1.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绿色发展的本质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调节生产关系到能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人类经历了几次较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急剧变化时代,即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目前正处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数字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自然物质资源的能力和保护自然物质资源的能力同样重要,提倡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是这个时代的底色,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的时代要义。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践行生态文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动能、强劲驱动力及核心竞争力,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通过绿色发展生产关系的确立,即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生产力发展,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2.注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绿色发展理念是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一是通过绿色发展,解决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绿色发展的核心就是凸显绿色性,通过保障自然价值的实现,最终保障人民权益和根本利益的实现[3]。二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环境需要。三是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进一步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更加注重人的健康成长,促进医疗、卫生、养老等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文体、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齐备。

3.实现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问题上,必须坚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发展的追求就是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則,坚持“绿富同兴”方针,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和谐相融的必然要求,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Z市加快绿色发展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1.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方面,绿色发展是一种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强调敬畏和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并强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4]。过去长期存在的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的思维方式,污染和破坏了生态环境,因小失大、顾此失彼的做法也过度干预和利用了大自然,这些做法不可持续。必须敬畏、爱护大自然才能从中获得人类生存的真正钥匙。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是站在现代生产视野重新审视和看待自然的一种新经济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5]。绿水青山是物质财富,同时也是经济财富、精神财富,包含着巨大的绿色生产力,其价值无可估量。

2.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曾经Z市的发展门槛比较低,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因此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而且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Z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跳出“工业越发展,污染越大”的怪圈。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看到眼前利益破坏环境的短视行为,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6]。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3.自身发展与区域协调的关系

一方面,Z市确实要从发挥自身土地空间、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等自身优势基础上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和路径,但由于Z市内源不足,仅靠自我积累发展难以有大成效,必须依赖外源的大量投入,才能有突破性发展。另一方面,大湾区的建设为Z市外源进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要把准“绿色崛起”和争当“大湾区新秀”的关系,抓紧大湾区交通布局、人才政策、创新发展等机遇,利用后发优势,进行细分定位,承接大湾区产业、对接大湾区市场,形成差异发展、特色优势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大局,实现“自身产业强市”基础上的绿色崛起。

三、Z市加快绿色发展具备的条件分析

1.绿色发展存在的劣势

(1)总体经济实力较弱,绿色发展基础较差

目前Z市总体经济实力较弱,属于大湾区落后区域,绿色发展基础较差。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足。2019年Z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8.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936元,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20亿元,三项数据在珠三角各市中均排名末位。二是第三产业结构不够优化,2019年第三产业结构为17.1: 41.2:41.7,第三三产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8.7%、54.6%和36.7%,反映出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工业落后转型升级缺乏核心支撑,第三产业不够活跃。三是产业规模小,产业支撑不足。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50家,百亿规模收入的企业仅有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为692.45亿元,总量约为F市的1/5、 H市的1/4、Z市的1/3。四是企业效益不好。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仅180.33亿元。

(2)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难度大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能力不够强。全市传统低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50%以上,陶瓷水泥等资源型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例长期维持在30%以上,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3家,仅占18.4%。二是产业链、产业集群发育不够充分。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和节能环保三大产业集群还处于培育阶段,企业总数为273家,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企的23.5%,且尚未形成完备的产业链,集聚带动能力弱,集聚效益不明显。三是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放缓,生活性服务业存在小、散、乱问题,服务业内部结构仍需优化升级。

(3)城镇化水平低,区域发展差异大,农村发展落后

一是城镇化水平低。2019年Z市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仅为48.63%,比全国和广东省的城市化率都要低,Z市是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多的大湾区唯一城市。城市化率低导致城市集聚带动发展能力弱,没有形成带动、辐射广大市内腹地的集聚核心和经济增长极点。二是区域发展差异大。2019年端州、鼎湖、高新区和四会,人均GDP超过全国和全省水平,为珠三角核心区水平的60%左右;而广宁、德庆、封开和怀集四个山区县,人均GDP只有全国水平的61.3%,远低于粤东西北。三是农村发展落后。城乡融合水平低,农村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没有盘活、价值低、效益差,农民稳定的财产性收入不多;农村人才大量流失,农村缺乏支撑发展的基本队伍。据统计,全市农村净流出人口数为30多万,外出劳务人数达到112.5万,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75%。

2.Z市绿色发展具备的优势

(1)生态环境优势

Z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016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70.56%。2019年末,湿地保有量106.59万亩,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3.24%;水质持续保持优良,西江、贺江等大江大河干流Z市河段水质优于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2019年全市森林公园旅游收入约1.415亿元,旅游接待人数近450万。全市呈现出以鼎湖山为代表的北回归线上绿洲的优越生态环境,是世界唯一也是生态环境最典型的北回归线森林城市。

(2)土地空间优势

Z市土地空间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总量大,土地面积大。全市土地总面积占广东全省总面积8%,是珠三角最大的地级市;二是开发强度低,土地开发价值大。相比广州、佛山开发80%以上,珠三角其他城市平均开发强度达60%以上,当前Z市土地开发强度仅有30%,未开发利用土地多,能够满足多种开发利用需求;三是土地资源保护比较好,土地承载能力强,土地容易集中,开发容易,地价比较低。四是土地类型多,土地肥沃,农林资源丰富,适合多类型现代农业发展。

(3)区位交通优势

Z市位于大湾区中部偏西,与广州相距不足100千米,与深圳距离200千米,并且作为大湾区连接我国大西南的出口门户城市,地理区位优越;全市构建起“一条城轨、两条高铁、七条高速、一条黄金水道”的综合交通网络,并在白云机场的辐射范围内,搭建了大湾区1.5小时交通圈和市内1小时交通圈,具有融入大湾区发展和成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优越交通基础。

(4)后发优势

Z市的后发优势,是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相比于大湾区先发地区而言的。Z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相比相对落后,这种落后表现在資本、技术、制度、产业、人才等的欠缺,土地空间、历史文化、人力资源等利用水平低,但Z市的绿色崛起却使这种因发展水平低而导致的应用不足成为推动发展的优势要素,形成了后发地区追赶型发展的后发优势。因此,绿色崛起不是简单的向前发展,而是要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即Z市的资源禀赋、区位要素等条件实现追赶型发展,成为大湾区新秀。

四、Z市加快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释放绿色发展潜能

(1)持续释放土地改革动能

充分利用土地优势,推进土地改革,打好土地改革牌。一是土地规划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支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三产融合等新业态产业发展;二是加快建立“房地一体”发证,落实登记颁证和制定配套制度,保护进城农民的宅基地处分权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盘活宅基地,提高宅基地价值,促进流转;三是充分利用流转、出租、投资入股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解决当前农村土地丢荒、闲置、利用率低、效益少的问题,使农民变股民、土地变资源、资金变股金,为农民提供持续稳定的固定财产性收入;四是严格遵守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规定,为城乡融合提供用地保障,通过拍卖等市场方式大幅度提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值,或依法建设租赁住房、商铺、厂房或其他形式的经营开发,增加村集体收入。

(2)不断挖掘人力资源红利

Z市的人力资源优势要通过政策调整,沉淀本地人力资源,扭转大多数青壮年特别是农村人口选择外出珠三角就业务工这一局面才得以显现。一是要加快实施县城扩容提质,加快城市化进程,集聚县域人口,提高本地工资水平,留住本地劳动力资源;二是要不断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应用型职教类大中专学校,以聚集人口繁荣市场,活跃经济,促进消费市场发展,获取人口带来的技术、劳工、消费等诸多红利。三是创新突破人才政策,大力放宽人才落地入户、创业补贴扶持等政策,把优质人才资源不断转过来、引进来、留下来。

(3)充分转化生态环境优势

Z市是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有着其他大湾区城市无法比拟的广阔绿色空间。然而,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化Z市这种生态环境的优势,形成经济与生态互利互赢的新型生态产业,如全域旅游、体育、康养、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等生态产业,并且要始终坚持“真生态”原则,产业结构逐渐向绿色生态转变,打造大湾区生态发展增长极。同时,利用“山湖城江”等天然条件,发展高档住宅、优质医疗、幸福产业、休闲旅游,建设高品质都市、社区生活圈,营造不同于广州、深圳、港澳的工作节奏快、生活环境狭窄、悠闲活动量小的优质慢生活圈,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大湾区旅游度假首选地、康养医疗新高地和幸福生活梦想地。

2.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导向

(1)构建全域旅游产业

要改变Z市旅游业“通道经济”“门票经济”的现状,就要遵循旅游的客观规律,构建实现区域统筹、产业联动和协调推进的全域旅游。一是丰富旅游产品,挖掘景区内涵,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打造以七星岩、鼎湖山为核心节点,粤桂省际廊道、西江、北江、贺江、绥江以及266省道等沿线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的“处处是风景”旅游发展空间。二是完善产业链,购物和娱乐两个要素是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旅游收益的重要方面,Z市必须补齐购物和娱乐这两个旅游产业链短板。三是加强旅游业市场主体建设,大力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参与景区整体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导视系统、旅游厕所、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等相关基础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四是鼓励旅游业创新,积极推广“互联网+旅游”,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呼叫中心、一站式线上服务中心,建设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乡村。五是加大Z市全域旅游宣传力度,开通Z市观光号高铁,鼓励旅游企业深化协作,开展“高铁旅游护照”行动,完善旅游交通出行體系,加强域内城乡道路建设,提升目的地通达性。六是加强产业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旅游业市场监管,强化旅游经营主体,设立旅游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加大对旅游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如与游客实现气象、交通、景区人流、酒店入住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2)开发健康体育产业

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背景下,Z市开发健康体育产业是既绿色又新兴的产业方向。Z市不仅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而且体育资源丰富,如Z市乡镇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有较多的山川河流,可以因地制宜努力打造水上、山地体育运动小镇,如水上运动漂流、龙舟、皮划艇等等,山地运动如山地马拉松、攀岩、户外运动等等,体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小城镇基础设施、文化和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而城市地区已经建好如Z市体育中心、新区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文化综合体,各县区经过举办省运会也新建和翻新了一批体育场馆,这些体育场馆和设施具备承办或举办多种体育文化赛事的能力。充分利用这些体育资源不但能够促进旅游、餐饮、体育等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传承和发扬Z市的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助力绿色崛起。

(3)打造康养休闲产业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背景下,康养产业已进入风口期[7]。在相关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Z市要抓住生态旅游、生态休闲、生态养生、生态养老等新业态迅速发展的机遇,树立“生态Z市,长寿胜地”的形象定位,把Z市“长寿之乡”的品牌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建设国内一流的健康长寿养生基地。一是实施“健康在Z市”工程,深入对接大湾区城市群健康养生需求,打造粤港澳的“后花园”。二是加强健康养生养老产业链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负离子养生、深呼吸康复、慢生活养生、食疗养生等新型产品。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医养结合的专业度假村、养老社区、老年公寓。三是将生态健康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和日常管理之中,在健康养生养老机构推广质量体系标准,建设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综合支撑系统。

3.完善市域绿色发展治理体系

(1)建立绿色考评制度

彻底转变“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观念,在发展成效评价上,把当前利润、长远利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相结合评估,不单凭投资额、利润率和GDP等衡量项目及方针政策的得失成败。遵循节约、环保、效益的原则,使资源的利用效能达到最佳化和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提升“Z市资源”价值。首先,要制定、推行生态文明分类考核评价指标和办法,包括生态效益、环境破坏和资源损耗等评价指标,要形成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作为生态文明的约束依据和建设方向;其次,要建立生态文明离任审计制度,即领导干部离任前,要审计其分管的自然资源资产;最后,要建立追究领导干部终身责任的生态环境损害负责制度,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

(2)优化政府治理制度

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政府主要的职能是为市场主体,为企业生产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其次,要努力形成大财政运营机制。大财政运营机制是通过对各类财政专项资金、非税收入、竞争领域国资、行政事业性资产、土地河砂等资源性资产、政府债权等进行统筹、配置、运营,发挥政府统筹资源能力,确保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到位。最后,要深入“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开放、人才政策、市场准入和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政务数据各级政府和部门互通共享,探索实施政务服务终端“跨城通办”、办事窗口互通互办等便民举措,营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

(3)建立法治保障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8]。因此,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主体责任和实施要求等基本问题,要遵循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4.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大局

主动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大局,是Z市更好更快地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路径。因此,Z市要抓住“双区驱动”和“双城联动”的大湾区助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实现与大湾区城市群的一体化合作,借助强大的外源支持实现追赶型发展。一是以交通圈推进Z市加快融入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充分借助大湾区规划纲要布局大湾区互联互通和构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区域轨道交通格局的机遇,主动布局交通建设对接大湾区路网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主动对接广州南站、白云机场、南沙港等华南交通枢纽的交通运输服务,实现人流物流的便捷通达;形成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生活圈,以交通先行融入大湾区城市群,继而实现知识流的高效互联互通,使Z市真正成为大湾区门户型、枢纽型城市。二是主动承接大湾区外溢转移企业;充分利用大湾区的产业链和细分市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链配套合作、建设产业园创业基地,引入大湾区产业集群在Z市创业发展。三是加快大灣区交流平台的建设,在法律框架下,衔接港澳标准,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建设港肇、澳肇合作园,将其打造成为Z市融入大湾区的国际开放门户、共享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文交流平台。四是整理形成大湾区优势产业、高质量平台、品牌企业机构图谱,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实施“先注册后实体落地”等招商引资新方式,搭建“区中园、园中园”等合作载体,推进“总部+分支”“双总部”等产业链合作。五是政策性引导大湾区知名科研机构及高校在Z市设立分中心、分校等方式,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尤其是5G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输送到Z市的制造业中去,打造“互联网+制造”“智能制造”产业链。争取广州、深圳等的技术研发转化平台、技术交易平台、产学研平台在Z市设立创新服务中心或产业化基地,从而形成紧密的纽带,带动Z市与大湾区等全域融合。六是优化总部经济等政策,利用Z市新区积极承接大湾区制造业总部、金融总部后台服务、微总部、准总部等多种类型的总部企业。

参考文献:

[1]李艳芳.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8.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人民日报,2014-07-11.

[3][5]林艳梅.绿色发展的四个特质[N].学习时报,2020-07-06.

[4]王慧湘.论习近平的生态文化观[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6]陈禹希.新时代中国特色绿色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8.

[7]王淑佳,任亮,治丹丹,孔伟.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张家口市绿色崛起的战略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8]曹前发.习近平生态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4).

责任编辑:陈若水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