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平
【摘要】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文字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结合统编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花钟》一课,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的一点思考与做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言文字;运用;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明确指出:“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文字训练,通过潜心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扎实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笔者结合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花钟》一课,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与做法。
一、立足文本,探寻语用练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现行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在于编者独具匠心把具有相同人文主题的文章编为一个单元,显性的是人文主题,隐性的则是语言训练。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诸多的语言训练的点,如何选择最有价值最有训练意义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文本,在备课前就要仔细研读教材,善于挖掘并寻找课文中在语言表达上独特的语言文字(字、词、句或段落),并指导学生学习。只有找准语言运用的训练点,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所依托,才能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提高“语用”能力,进而切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如《花钟》这一课在字词方面,笔者反复研读课文和教材,发现“芬”“芳”“燥”“灼”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又如在表达方法方面,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在这篇课文中,泡泡提示了概括第一、二自然段的大意,可以引导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到《花钟》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在第一自然段描写花的开放,运用了不同的动词,语言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如“万寿菊欣然怒放”用的是“怒放”,还有的运用拟人方法把花写活了,如“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这些字、词、句或段落在语言表达上都与众不同,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程年段目标,去捕捉和挖掘这篇文章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把握表达的特点,在课堂中进行品味语、积累语言,学习表达的方式。
语言训练点的寻找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长点,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力保证。立足文本深入挖掘文本,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才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有如源头之水,不断得到增长。
二、品析词句,领略语用魅力
崔峦老师指出,阅读教学“在语句学习中获得语言的运用性”,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悟到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领悟读法写法上下工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工夫。课文中的词、句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表示它们特定的意义和感情色彩的。因此,阅读教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从而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花钟》这篇课文写鲜花开放姿态的语句生动、准确,让学生进行句子的比较(如下图),学生通过听、读、辨,发现第一組的句子是那样单调,第二组的句子是那么生动丰富,领略到语文文字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感受、体验语言美的欲望。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万寿菊欣然怒放” 这两个句子的品读,通过动作演示“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结合图理解“欣然怒放”、比较句子、想象读、赛读等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品读感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妙,领会语言的表达方式,为“用”插上双翅,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自主探究,习得语用方法
全国特级教师沈大安明确先生指出,阅读教学要告别内容分析,转向让孩子领悟学习方法。统编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非常注重“给方法”,基本上每道课后练习都提出阅读策略、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通过讨论、交流、比较等方式,凸显学生在阅读策略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习得方法,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花钟》这一课时,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在第一自然段中,我发现(开花的时间、开放的姿态) ,我是从 发现的,由此我想到了(体会到)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发现时间的词语位置不一样,体会到时间的词语位置在前面,在中间,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把它放在不同的位置,表达的方式更加丰富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受到同样是写“花开了”,作者用不同的表达,告诉学生这几句话同样是写花的开放,运用了拟人的方法,抓住动作、颜色、外形写花开放的不同姿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感和想象的空间。我们平时也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又如在学习概括第一自然段大意时,先让学生找出能提示或概括第一自然段大意的关键句子,确定哪句话才是关键句,然后指导学生对关键句进行修改,把这段话的主要意思说得更简洁,最后进行小结:我们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一个关键句,它能提示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我们只要找到关键句就能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我们修改之后就可以把意思说得更简洁了。在学生分享与交流中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促进语言文字的内化,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