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东梅,郭力铭,孙 迪
(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847)
辽宁中医药大学留学生本科教育始于1992年,历经近30 年的探索与发展,留学生规模日益壮大,办学层次不断丰富,如今已拓展成为以中医药专业学历教育为主、汉语言培训与中医药传统疗法研修协同发展,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学历层次的教学机构,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辽宁省政府奖学金等招生院校。
中医学本科教育是学校留学生教育主体,也是中医药教育服务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为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了更多机遇。随着东南亚诸国对中医药的认可度、需求度的空前高涨,辽宁中医药大学于2012年5月与泰国皇家庄甲盛大学签署协议。两校按照“4+1”学制,通过学分互认、学位联授制度,广泛引进体验式教学法,联合开展中医学本科教育合作项目。截至2017年7月,共培训泰国本科学生320人、临床见习106人、实习89人,培养师资35人次,为泰国曼谷及周边居民提供中医药医疗服务两万余人次。鉴于教育合作成果丰硕,双方于2017 年10 月续签5 年期合作协议,本合作项目荣获2020 年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为响应国家中医药国际推广要求,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抓手,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深化体验、弘扬文化、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整体人文教学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努力打造国际中医药精品教育,提升辽宁中医药大学整体国际化水平。
本项目按照深化体验、优化结构、提升素养、突出特色的原则,贯彻中医专业课与汉语文化相互融合,建立以“教与学互为体验,课内与课外整体体验,校内与校外交汇体验,理论与实践融入体验”为一体的大型体验场域,通过将汉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教学相结合,五年不间断,切实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和人文素质,发挥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专业优势,努力传播中医药和中国传统文化。
本项目服务国家中医药出口战略,立足行业前沿,突显中医药发展特色,构建基于体验教学法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困扰留学生本科教学的诸多难题。
(1)解决了留学生招生规模问题。通过灵活招生机制,拓展生源渠道,将招生形式由过去的零散式招生转变为成体系的较大规模经营,每年35-60人的招生规模为学校的留学生本科教学提供了中坚力量。
(2)解决了留学生人文教育失衡、体验场域不足问题。通过以汉语、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中医专业课程的穿插、融汇,将留学生人文教育提升层次,创设课内外体验场域,弥补单纯注重专业知识的局面,培养更多友善、爱校、尊师、敬业的优秀留学生。
(3)解决了留学生汉语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配备赴泰国的专职汉语老师在学生入学之初,由零起点入手,将基础汉语与中医汉语相结合,强化HSK训练,切实保证语言能力持续提升。
(4)解决了留学生中医基础知识薄弱问题。量身打造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既符合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教学要求,又贴合泰国从业的实际情况,重体验、厚基础、强临床,中、泰双语的中医学教学能更利于学生理解中医学精髓,保证了培养质量。
(5)解决了本科留学生就业难题。由于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使泰国留学生中文应用流畅、中医功底扎实,毕业后从医、执教、读研,条条大道都很顺畅。据统计,目前在庄甲盛大学替代医学院共有在职人员19 人,其中执教、门诊部出诊的学生6人,占其专业教师的近1/3,李富德任教学副院长,负责中医诊断学课程的中文授课,杨彬任中医班班主任,中文讲授方剂课程,彭喜彬讲授中基课程等。
(6)解决了教学资源的问题。学校教师编写了多部泰文中医教材,更好地保证了教学效果,解决了泰文中医教材的部分编写不足。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开创了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7)解决了学校硕士、博士等高层次国际人才培养的生源问题。泰国留学生本科毕业后大部分选择来辽宁中医药大学攻读研究生,申请比例在1/3 左右。辽宁中医药大学以此项目为基础,申请了中国政府“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实现留学生教育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8)解决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高层次教育提升问题。泰国最初只有十余所大学开设中医学专业,皇家庄甲盛大学替代医学院只开设本科教学项目,而且教学人员配备不足,门诊部医疗资源也很匮乏。通过五年合作,辽宁中医药大学为泰方培养了多名教学力量,教学副院长及多名中医专业教师、门诊医生均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目前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正积极向泰国教育部申报硕士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以泰国合作项目为基地,积极拓展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高层次教育合作项目,努力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层次中医教育水平。
图1 2013年泰国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就业情况
图2 2017年泰国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就业情况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适应国外留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国内学生接受习惯不同,留学生更倾向于实践型知识的获得,更注重源于生活的体验,传统教育中的理性思辨和知识灌输不易触动他们的内心。“体验式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认知,用亲身经历去感知、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整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的思想。”
在中泰国联合班的教学中,侧重引进体验式教学法,以人文教育为纽带,将其广泛应用于中医专业课程,以及汉语和文化课程的课堂教学,专业课与文化课并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同步推进,更利于培养中医专业知识扎实、人文素质较高的优质留学生。
(1)创新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以体验教学法引领教学。针对泰国学生的特点、发展方向制订和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将五年教学期分为泰方教学四年、我校教学一年(包括毕业实习1 000学时),设置各期核心课程,单独组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中、泰双语授课,开展精品特色教学。根据教学实际将课程分为泰方教师教学(泰文+中文)、学校外派教师教学(中文)、入校教学(中文)三种类型,这比较符合教学规律和学习特点。中医专业主干课程注重留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由单纯强调知识把握,转向中医思维框架的构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理论课程为主线,以人文教育为纽带,以临床实习环节为载体,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深体验的课程体系。践行专业与文化融合,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学方向,优势互补,递进式展开,打造精品课程群。
(2)夯实汉语基础,提升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选派优秀汉语教师赴泰国开展基础教学活动,每期半年,先后派出专业精深的汉语教师进行语言强化训练,确保学生能顺利通过HSK(汉语水平考试)4级考试。通过基础汉语加中医汉语的规范教学,迅速提升学生汉语水平,使其能够顺利进入中医专业学习。第四学年来校学习时,继续保证汉语学习,要求学生在离校前通过HSK5 级或6 级,扫除临床实习期间与导师和患者的交流障碍。
(3)精英教师培养精品学生,学术、人文同步提升。选派具有十年以上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精英教师赴泰国开展中医专业课程教学并指导课间实习,为泰国提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升泰国教学、医疗水平。派出数十位中医专业教授赴泰国执行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正规的中医教育。教学中通过讲述“中医故事”,极大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文素质。同时为泰方培训部分教师和指导门诊,极大提升了泰方大学的教学实力,形成了学术合作与人文交流共同推进的新模式。
(4)发挥专业优势,强化临床实习。周密安排来校学习计划,选择任务重、内容复杂的课程来校学习,由资深专家精讲授、重体验,为中医理论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安排经验丰富的实习导师“精准带教”,每名导师负责三名学生,满足1 000 学时的实习任务。内、外、妇、儿、针灸、骨伤、药局等的全科实习任务,完美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让泰国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练、学有所用、学有所进。毕业后能顺利走上教学、临床岗位,得心应手。
(5)搭建开放式体验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开放式交流平台,先后组织“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体验中国文化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认同。设立“留心中医”讲堂,先后邀请校内中医名家开堂授课,体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思想,帮助学生培养中医思维体系,促进学科交叉、学术交流。从三子养亲汤的“孝”道到“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传播中医好声音,搭建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6)“4+1”的沉浸式人文教育,创建异彩纷呈的国际化校园。配备专职班主任,优先安排校内住宿,丰富学习生活。开展宋干节(泼水节)等特色节日的庆祝活动,使学生尽快融入教学和生活环境,实现沉浸式的学习,保证学生在“4+1”学制中的文化融入性。
基于体验的教学模式,顺应国际中医药教育发展趋势,坚持开放性、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泰国联合办学项目是理念创新、模式灵活的教学实践,采用双语教学、两校教学,复合型、小班型,重体验、增人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项目设计充分尊重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调动了院系和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是鼓励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措施和选择。
(1)两个创新:中医药教育服务出口模式创新与中医药本科教育联合模式创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中医药教育服务出口模式及中医药本科教育联合模式,是省内首个在泰国开展的中医专业学历教育项目。该项目通过学分互认、学位联授,使学生获得两校毕业证书,对开发其他合作项目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大学以泰国为中心,辐射东南亚,开创海外本科教育合作基地。
(2)三个同步:语言、文化、专业同步学习,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注重对学生全面培养,语言培训、文化沉浸、专业修习同步进行,从学习兴趣、个性特点等方面挖掘潜力。专职班主任负责指导、沟通、协调,定期与学生和泰方学校交流互访,动态调整,保证项目整体培养效果。本项目旨在培养认同中国文化、对中医药有着浓厚兴趣、汉语应用流畅、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临床实践能力的海外中医药人才。
(3)以优质校友资源储备推动项目追踪及后续推广。此项目的早期毕业生大多在庄甲盛大学等从事教学或临床工作,如李富德回到替代医学院担任副院长,林柔儿赴清迈大学任教,刘谈雅回到泰北医院呼吸科从医,大多数毕业生都从事与中医药相关工作。他们认同中国文化,感激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培养,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络,有利于项目向纵深推广,开辟了更多的合作项目。
(4)开展订单式教育模式,实现双方共赢互惠。本教育模式的推行,取得了稳定生源、精品教学、优质成果和良好就业等成果,获得了从招生、培养到毕业跟踪多个层面的成功经验,惠及合作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其成功做法和经验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教育教学项目提供参考。
人文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要真正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辽宁中医药大学与泰国皇家庄甲盛本科联合办学项目是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学子已成长为杰出人才,有的在泰国中医药界执业,有的成为中医药教育界的一员,有的著书立书,有的参加相关媒体节目,他们均通过不同的方式弘扬中医药理念,深化中医药研究,将中医药的福祉惠及泰国民众。
(1)教学效果明显,泰国班留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近几年来,泰国班留学生汉语水平整体上进步明显,HSK 考试六级通过率明显上升,在“汉语桥”比赛中连获大奖,成绩斐然。留学生的中医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也显著增强,在全国中医类理论和技能大赛中屡建奇功,泰国班林柔儿在2017年《黄帝内经》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郑彩翊更是泰国中医界网红,2016 年在我国《现代养生》杂志发表论文《治未病在肿瘤方面的研究现状与策略》,2017 在泰国SE-ED 出版社出版《中医养生方法》一书,2018 年在Facebook 创立一个关于中医养生的账户www.facebook.com/dr.nan.tcm,在You-Tube 创立一个关于中医养生的频道https://www.youtube.com/drnantcm,总关注超过5万人。
(2)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教研成果丰硕。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积极投身高水平教材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始终保持教材建设的先进性和前沿性,先后编写出版了留学生“中医汉语”系列教材、中泰双语《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并将进一步开展后续教材编写工作。外派教师创建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完成“中药川芎定痛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研究”项目的实验任务,并申报泰国诗琳通公主科研基金项目1 项,发表论文4 篇,申报、完成各级各类本成果相关课题4 项。教师在全国性教学比赛中获奖11 项,其中国家级7 项、省级3项、校级1项。
(3)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建立东南亚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泰国中医学本科班的成功建设及取得的成效,成为对泰国开展教育、科研合作的巨大动力,2017 年获首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高校,每年向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约20 名奖学金名额。2018 年获批建立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庄甲盛大学)。中心依托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建立中医门诊部,建有门诊楼五层。门诊部配备了专业的中医适宜技术和脑病诊疗设备与仪器,为泰国曼谷及周边居民提供中医药医疗服务。2019 年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正式揭牌,基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集中精品教育资源,探索多元化的中医药国际推广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汉语教育和中医推介平台,推广汉语、弘扬中医,推动大学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影响力,构建效率高、质量优、服务强的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