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本质教学之舵,张核心素养之帆——以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证明”为例

2021-05-21 01:36
读与写 2021年13期
关键词:缝隙实验课结论

陶 俊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淹城初级中学 江苏 常州 213100)

本文以笔者在执教的数学实验课《你的判断对吗?》(苏科七年级数学下册)介绍以实验课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获得经验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谈一谈基于尝试教育理论,对提高初中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1.从生活到数学,在尝试中体验

课前准备: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情,作为课前热身,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个魔术,以情激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充满兴趣和开心的去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之一。

实验一:

师:同学们,有句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真的为实吗?下面请看老师做一个实验,将一枚硬币压在一透明的杯子底部(如图1),你能看到这枚硬币吗?

众生:(学生观察后)异口同声:“能”。

师:如果向杯中加水,猜一猜这时从杯子的侧面还能看到这枚硬币吗?

【设置问题,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判断,透过实验现象探索本质,从而为本节课的核心思想:先猜想,再验证作铺垫】

众生:应该能吧?也有说看不到。

师:现在向杯中加水,请你们观察,看看究竟能不能?

生:(学生陆续走上讲台观察)怎么看不到了?

师:好奇怪啊,为什么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硬币上反射的光线从水中透过玻璃射向空气的时候,在界面上方向发生了偏折,于是人的眼睛接受不到光线,就看不到了.在生活中有时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数学中有时也会有类似的现象。

【从实际出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眼见未必为实,然后从生活自然引出我们的数学是不是也是这样?】

实验二:

【观察、操作】

师:观察:两条线段AB与CD哪一条长一些?(课件展示)先猜一猜,再说明理由。

生1:一样长。

生2:不一样长。

师:现在有两种答案,哪一种对呢?

生3:我们可以动手量一量。

师:非常好,你测量的结果怎样?

生3:一样长。

师:凭我们的肉眼观察,AB会长一点,因为我们的眼睛纵向移动时时间长一点,所以会感觉AB长一点,但我们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了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启发呢?

【启示:通过课件,实现生活到数学的过渡,让学生也感知数学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感觉的与事实不一样,也会有错觉,这几个事例都与学生的认知发生碰撞,固有的生活经验不能顺利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说理”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2.从实践到认识,在尝试中研究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效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思”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数学实验课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也成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2.1 动手实践辨真伪。数学实验课以“做”为抓手,以简单行为为条件,立足于学生的学力,参照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是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实验4:

师:如图是一张8cm×8cm的正方形纸片,把它剪成4块,按图⑵所示重新拼合。

这4块纸片恰好能拼成一个长为13cm,宽为5cm的长方形吗?请你们动手试一试

(众生动手实践,尝试简拼)

【并不是任何问题都值得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另一方面,数学活动并不能追求课堂气氛热闹,而去重活动而轻思维;这里的讨论是要让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也是加强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不可以用言语来传授的。】

师:你能拼成吗?认为能的举手(多数举手),不能的举手(少数举手),现在出现了两种答案,哪种对呢?大数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再次思考,给出正确答案。

学生代表1:我们认为可以拼成,(把拼图展示给我们看)

学生代表2:好像不能,可能有缝隙,肉眼难以发现。

学生代表3:我们认为不可以,原来正方形的面积为64,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应该不变,怎么可能变成13x5=65呢?

师:从64到65,面积增加了显然是不可能的,认为“拼成的长方形中间有缝隙”合情合理,中间是不是有缝隙,为什么会产生缝隙?因为所学知识的限制,今后都可以说明,老师这准备了几何画板,演示中间的缝隙。

【启示:数学实验课是学生通过各种日常情境,动手操作、观察归纳、反复试验、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新结论等实践活动来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形式,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实验,主动建构并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

2.2 交流感悟明事理。

师:通过以上的探究,你有哪些收获?

生4:这样的事例告诉我们:通过实验、操作得到的结论会有误差,有时不够准确。

生5:观察、实验、操作得到的结论有时不够全面,需要用说理的方法加以解释说明。

师:实验、观察、操作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观察、操作,得到的结论常常是正确的,但是仅凭实验、观察、操作得到的结论有时是不深入,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那么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得到的结论,我们应该怎样去说明它是正确还是错误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个例题。

【启示:此处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努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动手操作有时也会存在误差,同时激发学生“聚焦矛盾,明辨真伪”的探究欲望,并创造机会让学生上来展示,引导学生在畅谈感悟中,学会辩证地看到数学实验、观察、操作中的误差,并思考如何去说明数学实验、观察、操作得到的结论是正确还是错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具体可感的数学实验让数学课堂“始于欢乐”“终于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并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展开思考,实验验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综合的、立体的、多元的,这样的数学学科素养,才是最珍贵的,能让学生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缝隙实验课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雨的缝隙
有趣的实验
空中翱翔
魔术师的考验
缝隙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