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实践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2021-05-20 02:41
中国林业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景观设计案例

熊 辉 周 晨

(1.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长沙 410128;2.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长沙 410114)

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要“激发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创新的热情,推动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1]。教育部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指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2]。所以,高校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对于落实国家政策、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难点

“园林设计”是湖南农业大学园林及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要学生了解园林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基本的园林设计理论和前沿思想,具备独立或团队合作完成不同尺度场地设计的实践能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课程具有实践性强、设计思维抽象、教学案例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难点。

(一)设计思维再现的演示难度大

设计思维是设计者头脑内部系统思考的方法和能力,最终以图纸、作品等形式展现。园林设计思维囊括了设计思想、设计过程、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法等,良好的设计思维是创造优秀景观设计作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然而要将抽象的设计思维直观地演示出来,具有较大的难度,加之学时有限、作图方式落后、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以及缺乏园林设计的情境等因素,设计思维再现演示教学往往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设计场地的图纸分析、设计原则简单阐述以及园林设计方案的呈现。大部分学生将设计思维再现演示过程理解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仅凭直观感觉去完成设计,影响了设计效果。

(二)园林设计教学资源丰富且更新迅速

随着园林设计的生活化,景观设计教学资源大量涌现,为了使教学内容能与景观设计的实际发展紧密联系,教师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最新的景观设计方法与案例用以更新每一学期的课程教学内容。但是,面对丰富的景观设计公共资源,仅凭教师自身力量很难完成。无法将丰富的景观设计公共资源用于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三)学习过程难以实现师生的即时交流

园林设计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景观,随处都可能发现设计场地存在的问题。而“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发现设计场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但由于教师不可能随时陪伴在学生身边,所以当学生发现身边景观的设计场地存在问题时,却不能得到教师即时性的解答。长此以往,会导致部分学生漠视身边景观,也发现不了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无法养成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二、“园林设计”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兼具个性协同化、智能跟踪化、工具丰富化、活动智慧化等多重特征[3],对这些特征加以利用可以有效解决“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难点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并演示设计思维

园林设计思维是设计者头脑中构思的无形的设计思想,并最终以有形的设计成果展示。在实施信息化教学之前,设计思维只能通过语言讲解让学生自主体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

实施信息化教学后,教师借助虚拟仿真模拟再现场地情境,通过3DMAX和SU动画推导将头脑中的无形设计思维具体化,并且可以分步骤直观地呈现给学习者,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经典案例设计者的设计逻辑和思维过程。

(二)信息化教学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随着具有时代特点的园林设计优秀案例的不断涌现,“园林设计”课程组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了网络共享教学案例资源库,并用最新案例充实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传统经典设计案例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教学案例资源库更快、更精准地了解园林设计的时代发展方向,拓展专业视野。

(三)信息化教学营造了随时学习的环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听讲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4]。例如,学生通过手机专用的课程教学APP就可以把日常遇到的有关景观设计问题实时发送到讨论区,得到教师的适时解答和指导,同时还能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从而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手机专用的课程教学APP,不但提供了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还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5],实现了自由学习。

三、“园林设计”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实践

(一)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学结构,借助信息化技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从2015年开始,湖南农业大学面向本科三年级学生,开始了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探索。

首先,将“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分为绪论和场地阅读、概念设计、整体设计和详细设计4章,其中场地阅读、概念设计和整体设计3章注重园林设计方法论中的共性问题,第4章详细设计则强调解决个性问题,针对不同类别的设计场地进行分析,同时辅以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园林设计”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前后教学结构及目标见表1。

表1 “园林设计”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前后的教学结构及目标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信息化教学后,调整了教学结构,更多地借助了动画案例,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手段,加强了空间模拟,加大了设计构思过程的剖析,直观演示了设计的内在逻辑,展示了园林设计中最为困难的教学难点;另一方面,凭借信息技术构建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更新,充实了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信息化教学采取的虚拟讨论空间顺应了时代的特色,是青年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将信息技术与ARCS动机激励模型相结合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ARCS动机激励模型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凯勒教授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基础所构建的动机系统模型,它以注意(attention)、关联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4个因素的首字母命名了ARCS动机激励模型。ARCS动机激励模型通过引起学习者对某项学习活动的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产生兴趣后再帮助其认识这项学习活动与自身的联系,进而让其产生完成学习活动的自信心,从而体验学习结果所带来的满足感[6]。ARCS动机激励模型见图1。

图1 ARCS动机激励模型图

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笔者将ARCS动机激励模型与具有实时化、情境化、个性化、互动化特点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创新了教学方法。根据ARCS动机激励模型因素一attention,笔者在课程开始前,以互动投票的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的议题,进而将热门议题转换为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激发其探究的兴趣。根据ARCS动机激励模型因素二relevance,笔者为理论知识点的讲解选择了与之相配套的相应案例,这些案例多是设计大师的经典作品、城市热点作品、校园景观和教师自身的实践作品,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对教学案例进行直观演示并对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及时利用课程知识解决自己在熟悉环境中遇到的实际景观设计问题,使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各种需求进行关联匹配。根据ARCS动机激励模型因素三confidence,笔者通过设计成果也就是作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完成作品的第一步就是要动手设计,但是很多学生由于缺乏信心而害怕动手设计。因此,笔者在课程教学目标以及作业设置上都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进阶性。例如,笔者录制了经典案例剖析的视频,将其发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查看设计步骤,在视频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由元素到作品的设计全过程,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又帮助学生建立了信心。根据ARCS动机激励模型因素四satisfaction,笔者引导学生用优秀的设计作品收获学习的满足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将部分作业选题与教师承担的实际项目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成果上传到课程网络平台,学生、教师、企业单位皆可通过课程网络平台提供反馈意见。这一过程将传统的师生互动变成生生互动、校企互动,最终所有作品通过微信平台向全网公布,优秀的设计方案将会用于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收获学习的满足感。

(三)基于信息化教学的组织实施

笔者以公园景观设计教学为例,依照“课前引导”“课中互动”和“课后交流”3个教学过程说明“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组织方法。

1.课前引导

在公园景观设计这一章教学开始的前一周,笔者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公园景观设计知识点存在的困惑,并对高频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在教学开始的前一天,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有关公园景观设计的理论微课,引导学生预习,初步了解公园景观设计的关键理论知识。

2.课中互动

课中是指线下师生面对面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探究、案例分析、课堂实践和总结讨论4个环节。

首先,笔者通过手机课堂软件及时检测学生微课的预习情况,并根据预习情况让学生分组对预习中出现的高频问题进行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实现自我探究;其次,将理论教学与经典案例分析相结合,介绍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将设计师的设计思路通过动画分析的形式直观再现给学生;最后,笔者利用课堂教学的后15分钟开展课堂实践,即从从熟悉的校园公共空间着手,让学生对其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校园公共空间的功能布局是否合理,因此检验学生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结束前,教师对全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3.课后作业交流

课程理论教学结束后,笔者会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延续了课堂实践练习,主要强化学生的详细设计能力。笔者将作业的具体要求发布在线上教学平台,要求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研究并在线上教学平台提交详细设计方案。作业收齐后,每位学生可以自己随机选择3位同学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评价打分,教师参与所有评价并把控作业的总成绩,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都将进入课程资料库,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公园景观设计的教学组织及实施见表2。

表2 公园景观设计的教学组织及实施

四、“园林设计”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一)提升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2016级园林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调查,88%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解析设计师的设计思维;95%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提升了作图能力,加深了对园林设计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所有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都认为手机课堂加强了教学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92%的学生认为课程资源库对增强他们动手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自2015年改革以来,学生对“园林设计”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皆为优秀。“园林设计”课程凭借信息化教学改革还获得国家级信息化教学比赛三等奖、湖南省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同时获得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称号。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见表4。

表3 学生对“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满意度

资助项目: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教改项目——信息技术推动下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创新实践,项目编号B2018005。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景观设计案例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