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芳,徐中明,翟喜成
(1.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2.重庆大学,重庆 400030;3.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1520)
2019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目标要求、工作重点以及组织实施办法。但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国际上现代学徒制应用的时间较早,宋凯旋以美国现代学徒制改革为研究对象,厘清了现代学徒制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陈文浩和陈欣欣搜集了2009—2018年国际上发表的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资料,发现欧洲是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中心;而现代学徒制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现阶段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主要以质的研究方法为主,并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1]徐峰和石伟平以瑞士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发展趋势及经验启示为研究对象,发现现代学徒制在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在近几年,通过积极应对现代学徒制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并不断创新,现代学徒制已拓展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综上可见,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相当漫长的发展历程。目前国际上对于现代学徒制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应用,我国可严格按照国际化标准,合理借鉴相关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激发社会各领域参与的积极性,共同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2]本文利用软件CiteSpace.5.7.R1对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之间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研究文献绘制了可视化知识图谱,并以此为原始数据,对该时间段的研究前沿和热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在Web of Science检索并整理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之间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文章,在“文献类型”中筛选“期刊论文”(Article),对检索所得数据进行精炼、整理,最终得到688篇相关研究论文。
通过知识图谱化软件CiteSpace对检索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其中主要运用突现和聚类两种分析方法。[3]前者是指为了观察关键词、主题词等类型节点热度的变化,利用软件本身的“Burst Detection”测算相对较短的时间区间内,[4]引用数据较为明显的变动情形。通常情况下,该软件只对两个类型的变量进行突现分析,包括文章中被引用的词句频次以及文章被引用频次。[5]后者则是对某些相似的对象组集合分类进行分析。在CiteSpace软件中,一共有三种算法,分别是LSI、LLR以及MI,[6]通常知识图谱的研究大多使用LLR。基于以上所述,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软件把原始数据绘制成科学且直观的图谱,然后结合文献内容对国际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研究前沿和热点进行分析。
安装最新版的软件CiteSpace.5.7.R1后,首先,在软件当前目录下新建两个文件夹并分别以data和project命名。其中data用来存放原始数据,project用来存放输出结果。将由Web of Science导出的原始数据命名为download** 模式,[7]用以进行软件识别,存放在刚刚建立的data文件夹中。其次,在软件CiteSpace中的执行操作区(Projects)点击New新建项目,[8]把data文件夹的路径设置为软件的数据目录路径,再把project文件夹的路径设置为软件的项目目录路径。在时间选择区(Time Slicing)设置时间区间,在配置功能区(Node Types)设置主题词(Term)、关键词(Keyword)等节点类型。[9]最后在执行操作区点击“GO”,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
某一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于某一时间区间内的分布数量,从某种层面上代表了此领域相关理论研究水平的历史轨迹,以及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根据本文原始数据统计整理得到2010年1月到2020年6月之间以现代学徒制为研究方向的论文共688篇,将这些论文进行整理分析后绘制图1。由图1可知,在2010年到2016年之间,每年发表的“现代学徒制”相关论文仅有40—50篇左右,而从2016年开始,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说明无论是从关注度还是研究角度方面,“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都在以极高的速度不断发展,[10]由于统计日期截止到2020年6月,所以20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看似略有下降,但预期将会再创新高。总体而言,“现代学徒制”研究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且形势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论文发布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分析出某一领域目前研究的广度及深度,能够促使研究团队更好地管理或者指导相关科研项目的进行。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对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之间相关文献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11]通过统计可知,688篇“现代学徒制”相关论文,共由257位作者参与完成。其中,完成4篇或4篇以上的有64人,完成3篇的有92人,完成2篇的有55人,完成1篇的有46人。该统计结果说明,尽管每年“现代学徒制”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在持续增加,但研究队伍的人数却并没有随之增加更多。实际上,有77%的论文产自于其中相对比较高产的156位作者。也就是说,在本文的研究对象中,60%的作者发表了77%的论文。而且,通过分析该统计结果可以发现,这些论文的发布者当中,大部分来自高等学校,只有相对较少的部分来自相关研究所。这也显示出“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没有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将本研究的原始数据利用CiteSpace绘制针对作者“Author”的知识图谱,[12]可得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之间研究“现代学徒制”相关研究者的协作结果,具体见图2。其中,节点文字的粗细和大小说明了该研究者在该时间区间内分布论文数量的多少,而连接各研究者之间的线则表示了两者之间存在协作关系。通过研究者协作分析的知识图谱可知,在“现代学徒制”研究中,很多学者之间都有着协作关系,这有利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协调各研究机构之间在某一学术领域上的协作及投入力度,将原始数据导入软件CiteSpace中,绘制机构“Institution”的知识图谱,可得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之间研究“现代学徒制”相关研究机构的协作结果,具体见图3。图中节点表示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各个研究机构,每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各机构互相有着协作联系,结合具体统计数据可知,乔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发表论文6篇,[13]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astricht Univ)发表论文5篇,[14]苏黎世大学(Univ Zurich)和切斯特大学(Univ Chester)各发表论文4篇,等等。[15]除此之外,根据知识图谱中的连线可知,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和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astricht Univ)有着较为密切的协作,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和弗吉尼亚大学(Univ Virginia)也有着较为密切的研究协作。[16]但对图谱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发现,虽然部分大学或研究机构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协作关系,却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这导致了各地研究投入不集中,进而出现研究效率低下等问题。综上所述,进一步加强各大学和研究机构间的协作也是当下“现代学徒制”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利用Node Type区的文献共被引(Reference)对原始数据进行文献的共被引分析,然后对所得分析图谱进行聚类,通过LLR算法得到聚类结果。[17]以该方法所筛选出的文献及关键词,既反映了该研究的知识代表,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前沿。根据整理所得文献,筛选出突现值排名前九的用以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与此同时,依据本研究突现被引文献的相关参数,可以将其各自的基本特征看作三类不同的前沿研究,分别包括渐强型前沿、渐弱型前沿、核心型前沿。
通常情况下,被引论文的突现值较高且被引用数逐年上升的论文被归类为渐强型研究的前沿论文。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领域,其优势不言自明,不但能使相关学者的研究角度得到扩展,更能使研究内容得到更高质量的提升。以此类论文中的《通过学徒制确认职业身份:来自四年纵向案例研究的见解》AffirmingProfessionalIdentitiesthroughanApprenticeship:InsightsfromaFour-YearLongitudinalCaseStudy为例,[18]其由J Donald Boudreau等人共同创作发表在学术期刊AcademicMedicine上,[19]该文的研究目的是了解学徒制学习的过程及其对职业认同产生的影响,研究对象分为三个学徒小组,研究基于学徒制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最终得出纵向学徒制有利于形成职业认同的结论。该论文在2017—2019年期间,被引用数稳定攀升,这意味着在“现代学徒制”相关学术研究领域内,“学徒制与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正逐渐成为学术前沿。而基于学徒制的学习,正是该前沿的重要基础。其次是渐弱型研究的前沿论文。此类论文一般有着相对较高的突现值,虽然被引用数出现了一定的下滑现象,但所研究的内容依然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以此类论文中的《学徒制作为一种学习模式和教育模式》ApprenticeshipasaModeofLearningandModelofEducation为例进行分析,[20]该文是由澳大利亚内森格里菲斯大学的Stephen Billett于2016年发表在Education+Training上的,[21]其主要对学徒制的学习模式及教育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并论证了该文的中心论题:学徒制的学习模式是在工作实践中渐渐形成的,而并非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而形成。该文的被引用数在近几年来出现持续下滑的趋势,不过该文的研究内容“学徒制的学习和培训模式”依然是该领域内的研究前沿,所以该文属于典型的渐弱型研究的前沿论文。最后是核心型研究的前沿论文,此类论文的特征是其被引用数在某个节点突然出现激增现象。与此同时,该类型也涵盖了本研究中突现值最高的论文。以论文《职场认同在学徒期学习氛围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建议》WorkplaceIdentityasaMediatorintheRelationshipbetweenLearningClimateandJobSatisfactionduringApprenticeshipSuggestionsforHRPractitioners为例,[22]该文探讨的是学习氛围和职场认同对学徒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所以,该研究内容属于“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最新前沿内容。
表1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现代学徒制”国际前沿论文
某学术领域的热点通常指在某一时间区间内,出现频率、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基于此,本研究利用软件CiteSpace将导入的原始数据绘制成2010—2020年之间关于“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关键词知识图谱,结果见图4。剔除掉筛选文献是所选取的“apprenticeship”等关键词,可得出引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有education、student、knowledge、school、vocational education等,[23]这也意味着在“现代学徒制”的相关领域研究中,此类内容就是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根据统计结果进一步整理中心度相对较高的关键词,依照中心度排名可列出前20个,见表2。
1.学徒制教育的培训目标
职业教育中的学徒制基本原则是大众性、社会性以及就业性。由于职业教育的非义务属性,它从培训开始就是以某一产业为就业领域,完成培训并达到就业目标。可以说,这具备了教育与工作相结合的双重培训属性。而通过知识图谱统计整理出的高中心度关键词可以看出,劳动力开发(workforce development)、基于工作的学习(work-based learning)、双重教育制度(dual education system)、就业(employment)、学校(school)、能力(competence)等,无不显示着它们遵循了这个基本原则。如论文《教育是通往成功的途径吗?瑞典、法国、德国和荷兰第二代土耳其专业人士的比较》IsEducationthePathwaytoSuccess?AComparisonofSecondGenerationTurkishProfessionalsinSweden,France,GermanyandtheNetherlands,[24]该文是Crul和Maurice在2015年发表于EuropeanJournalofEducation的一篇论文。文中详细且深入地探讨了土耳其移民如何以就业为目的成为专业人士,具体探讨了学徒制、受教育程度以及教育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等现实问题,所举例的移民以及移民二代正是遵循了大众性、社会性以及就业性这些基于学徒制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才成功达成在某一领域成为专业人士的就业目标。所以,相较于单纯的知识教学,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培训目标就是为了在某一产业成功就业。而这种目标更加明确的职业教育,更能够从社会角度满足大众的就业需求。
表2“现代学徒制”知识图谱关键词中心度排序
2.现代学徒制与学术教育融合的趋势
现代学徒制是工业时代推行产业职业教育的迭代产物,它在实践中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发展至今渐渐出现了和相关学术领域融合的趋势。在本研究所突现的引用频率高、中心度高的关键词中,就出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词句,如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学校(school)、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科学家(scientist)、数学(mathematics)、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等关键词。[25]但是以工作经验为主要基础的学徒制,在与学术融合方面却往往相对滞后。通过对本研究的大量论文进行筛选梳理发现,由Christoph Pimmer与Norbert Pachler等人合作发表的《跨学科和跨学科问题解决的学习:用认知学徒制分析医生对医生的咨询》LearningthroughInter-andIntradisciplinaryProblemSolving:UsingCognitiveApprenticeshiptoAnalyseDoctor-to-DoctorConsultation就在医学领域引入了基于认知的学徒制概念,对认知的情境性、临床环境中跨学科等进行了深入且具体的探讨。可见,现代学徒制发展至今,不但能够满足大众的就业需求,同样可以和学术研究相融合,并能科学、有效地解决该领域内的相关问题。而基于此的认知学徒制也在该趋势出现后成为该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强调学术教育中的思维塑造,并将新兴的理念与传统学徒制进行有机的融合。
3.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政策研究
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好的政策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换言之,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会受到政策的影响,最终在产业实践中对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而这一点在引用频率较高以及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中也有所体现,如政策(policy)等,说明了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联系。对此,Bonoli等人合作发表的论文《德国、瑞士和丹麦双重学徒制的包容性引入公司》BringingFirmsonBoard.InclusivenessoftheDualApprenticeshipSystemsinGermany,SwitzerlandandDenmark,就从政府和雇主合作的角度对基于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与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一步结合瑞士、德国、丹麦这三个国家的相关政策作了具体的探讨。而在相关研究中,企业在职业教育的某些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政府推出相关政策来进行大力的支持,以促进其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根据关键词引用频率的幅度变化来分析相关领域研究热点变化的趋势。本研究在软件CiteSpace中用导入的原始数据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得出具体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关键词学生(student)、教育(education)、科学(science)均在2010年就已经存在突现,又分别在2013年、2012年、2013年结束突现。本科生研究(undergraduate research)在2011年出现突现,在2016年结束,时间相对较长,其余关键词的突现时间均只维持了一年左右便结束。以上关键词突现的变化,也意味着近年来热点研究趋势变化的基本情况。
针对研究热点变化的趋势绘制时间线图谱,可以更直观地观察热点内容从出现到结束的整个变化过程。在软件CiteSpace中对时间节点进行聚类,然后绘制聚类节点的时间线知识图谱。其中,每个关键词的出现都意味着一个研究热点在该学科领域内的扩展。本研究在众多研究热点中选取三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聚类节点,并针对近年来现代学徒制热点变化的趋势分别进行探讨。
第一,以learning(学习)为代表的节点,共有三个节点与之相连(如图6),分别是医生(doctor)、实习(internship)、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在CiteSpace的图谱分析界面选中节点learning,单击右键选择Node details可得出该节点突现持续时间图,具体参数见图7。结合图6可知,learning节点开始突现的时间是2017年,在2018年结束。该节点和与之相连的三个节点的共同特点是热点持续时间均仅有一年,其中与医生(doctor)和实习(internship)相关的论文同是Allyson Agnew以及Tarun Sen Gupta等人合作发表的《大师学徒:澳大利亚医学实习生如何学习?》TheMaster’sApprentice:HowdoAustralianMedicalInternsLearn?通过引入学徒制的概念讨论学习医学知识的过程。而与节点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相关的论文是《尼日利亚药学课程临床药学部分教学模式的开发》DevelopingaModelforTeachingandLearningClinicalPharmacyComponentsofthePharmacyCurriculuminNigeria,主要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引入现代学徒制概念以后如何创新学习方法,以便提高药剂师的临床技能。综上可发现,两篇论文主要局限于医学领域,以learning(学习)为代表的此类节点主要特征是突现时间很短,研究的热点期主要集中在2017年,在整个领域中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第二,以work(工作)为代表的节点,共有六个关键词与之相连(如图8),分别是工作场所学习(workplace learning)、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学徒培训(apprenticeship training)、适应性专业知识(adaptive expertise)、吸引力(attractiveness)。[26]进一步绘制work节点的突现持续时间图得到图9,可知其突现开始的时间是2015年,经过小幅度波动以后,一直持续到2019年。结合实际情况可得出分析结果,在该时间区间内,关键词work相关的研究内容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热度,但因为该领域内研究方向改变等原因,其热度也随之减退。分别整理出关键词work、vocational education被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分别是《观念、偏见和可能性:年轻人讲述学徒经历》Perceptions,PrejudicesandPossibilities:YoungPeopleNarratingApprenticeshipExperiences以及《销售助理的成型:通过责任学习》SalesAssistantsintheMaking:LearningthroughResponsibility,前者探讨了学徒制培训与高等教育对年轻人观念和选择的影响,后者从缺乏指导的角度研究了学徒制的学习和实施,可见学徒制的具体实践以及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是2015年至今仍具较高热度的研究内容。而此类节点的主要特征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热度,在现代学徒制领域内有着较大的影响。
第三,以impact(影响)为代表的节点,共有十个关键词与之相连(如图10),包括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设计项目(design project)、信仰(belief)、科学家(scientist)、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ssessment)等,进一步绘制该节点的突现维持时间图,具体见图11,可知该关键词突现出现在2011年,其间经过幅度较大的波动,持续至今。再筛选出与impact节点相连接的关键词被引用次数较高的论文,得到论文《跨学科和跨学科问题解决的学习:用认知学徒制分析医生对医生的咨询》LearningthroughInter-andIntradisciplinaryProblemSolving:UsingCognitiveApprenticeshiptoAnalyseDoctor-to-DoctorConsultation,该论文引入了当下最新的核心热点认知学徒制概念,[27]对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这说明该节点与当下最新研究热点相契合,其研究势头仍在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根据本研究所列举的三类具有典型意义节点的基本特征,可将现代学徒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划分为三类,分别是短期型、持续型、最新型。它们在现代学徒制领域内的影响各有不同,都给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贡献,并推动其研究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本研究在Web of Science中检索整理了2010年至2020年6月之间关于现代学徒制的论文,并将精炼所得的原始数据导入软件CiteSpace.5.7.R1,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经过对图谱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现代学徒制研究领域持续扩展
随着世界技术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学徒制研究领域的规模和范围在持续扩大。基于职业教育的大众性、社会性、就业性等基本原则,世界各国纷纷将现代学徒制和本地的职业学校进行深度结合,而两者的结合为职业教育规划了更加科学的产业就业路线,其范围几乎涵盖传统与新兴技术的所有行业。除此之外,高等教育学校也开始引入学徒制,并为现代产业学徒提供了相应的学位文凭,使得现代学徒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欢迎,现代学徒制教育的普及由此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不但有助于产业就业率的提升,更在某种程度上自下而上地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研究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2.现代学徒制和学术教育逐渐融合
现代学徒制和学术教育的融合可谓大势所趋,两者的融合不但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强化了技术人才的复合优势。在融合了学术教育的优势以后,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范围会相应地扩大,不仅能应用于传统产业就业,还可以参与新兴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教育和培养。在普通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搭建桥梁的同时,也满足了年轻人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及就业需求。现代学徒制和学术教育逐渐融合,带来相应的好处能使学徒制得到各行业主体更广泛的认可。
由于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和推广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在其具体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相对迟缓、相关理论及政策相对滞后;其二,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存在研究力量分散的客观问题。鉴于上述两点问题,再结合本文研究分析所得,提出如下建议:
1.借鉴国际学术理论,出台相关政策
鉴于现实情况,我国的学徒制实际仍在传统学徒的思维模式里转圈,而国际上之所以将学徒制冠以“现代”二字,是因为它融入了更“现代”的思维方式,视域上的扩展极大地丰富了该领域内的科研内容。除此之外,国内相对僵化的研究体制也加大了与“现代”之间的距离。所以,我国的现代学徒制研究不但要融入新的思维方式、多元化研究团队的理论,更要创新研究方法、教育方法,在相关研究上实现跨学科推进,以利于符合当今世界主流的研究趋势。与此同时,国内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此双管齐下,才能有助于我国深化现代学徒制的研究。
2.加强国内研究机构的协作,集中科研力量
经过前文分析可知,国际上研究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机构,只有少数之间有着不甚密切的协作,绝大多数都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这在客观上分散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力量,从而导致研究效率低下。针对该问题,我国在现代学徒制研究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研究机构单打独斗的情况。与此同时,还有必要进一步整合相关领域的科研资源,加强各研究团队间的交流,用以提升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学术质量。
3.立足我国国情,创新学徒制体系
由于各个国家国情和体制的不同,西方各国虽然有较为成功的现代学徒制体系和经验,但不能全部被我国直接引用。同时,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融入,我国本土文化知识不断充实,学徒制体系也需要在创新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一方面,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创新学徒制体系,要从学徒制的课程内容、课程安排等方面着手,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创新。另一方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研究体系,需要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从教育的多元化等方面入手,实现我国现代学徒制体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