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金,孙奇男,谢宝良,顾清,吴大军,张小斌*,仇丹
(1.宁波市奉化区水蜜桃研究所,浙江 奉化 315502;2.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信息溯源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3.宁波工程学院奉化研究院,浙江 奉化 315502)
桃胶是桃树或山桃等蔷薇科植物的树干受到机械损伤或致病后从树皮中分泌出来的胶质半透明物质,主要成分是多糖[1],传统上桃胶可以用作中药,还被用于食品、化妆、印刷纤维等[2-5]。近年发现,桃胶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6-7],包括降血糖、降血脂、烧伤治疗等。我国桃胶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南方地区。以宁波市奉化区为例,每年可采收桃胶原料约60万kg。按照加工成产品100元·kg-1计算,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6 000余万元[8]。因此,大力开发桃胶生产对于综合利用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增加桃农收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桃胶的产生表明桃树生长可能受到了细菌、真菌或病毒的威胁[9-10],也可能受营养、水分、温度、光照的影响,从而导致桃经济产量下降[11]。因此,以往的桃胶研究主要集中在桃流胶病的防控[12]。目前,国内外涉及桃胶的文献多数是关于防治病虫害、提高树体抵抗力以减少桃胶分泌的方法[13-14],对桃胶在性质、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一些药物的使用虽然改善了桃流胶病的现状,提高了桃经济产量,但对桃胶的品质及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使桃胶产业受到限制[12]。本研究从桃胶的品质及应用出发,通过对不同时期采摘的桃胶农药残留的分析,确定桃胶采摘最佳时间段,并对桃树用药选择提供指导意见。在不影响桃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将以往依靠经验操作的简单桃胶采集上升为考虑桃胶内在品质的最佳时期采收,为更科学深入地开发、利用这一优良资源提供依据。
桃胶为桃树的树皮分泌出来的红褐色或黄褐色胶状物质,采摘地为宁波市奉化区水蜜桃研究所桃园。采用密封透明塑料袋可对采摘得到的桃胶进行密封保存。
在宁波市奉化区水蜜桃研究所桃园选取4棵存在一定机械损伤或受过病虫害影响的桃树,确保桃树产生的桃胶能满足试验用量要求。利用透明塑料薄膜对这4棵桃树进行隔离,使其不受周围桃树的影响。为了控制试验条件,使对象桃树的原始农药残留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先将这4棵桃树隔离40 d。在此期间,不打任何农药,其他农事操作与周边桃树一致。
选取适量的不同种类的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混合配比后,均分成四等分,在周边桃树未喷洒农药前先对选取的4棵桃树进行喷洒。喷洒农药为日常种植过程中农户所使用的大部分杀虫剂和杀菌剂。本试验中使用的杀虫剂有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毒死蜱、阿维菌素、啶虫脒、甲维盐、四氯虫酰胺和吡虫啉;选取的杀菌剂有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噻唑锌、肟菌戊唑醇、腐霉利、啶酰菌胺、嘧菌百菌清、腈苯唑、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喹啉铜和阿维菌素,其中阿维菌素既是杀虫剂又是杀菌剂。农药喷洒时间为2019年8月15日。
喷洒完毕后,继续用透明塑料薄膜将4棵桃树进行隔离。在农药喷洒后第5、10、15、20、25天对4棵桃树进行桃胶采集,每棵桃树每次采摘桃胶80 g,并将4棵桃树的桃胶样品共320 g用1个密封塑料袋进行封装保存。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每次采摘得到的桃胶样品进行恒温保存,避免温度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对桃胶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使用标准为欧洲标准BS EN 12393∶2013和BS EN 15662∶2018。
利用Excel 201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及绘图。
从表1可知,对5批样品共检出6种农药成分,其中包括3种杀虫剂(辛硫磷、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3种杀菌剂(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从检测结果可知,大部分杀虫剂和杀菌剂未被检出,说明其吸收/分解速度较快,5 d之内均可吸收/分解完毕。从表中可以看出,3种杀虫剂均仅在第一期(药5 d后)样品中检出,而未在后4期中检出。这说明杀虫剂的分解速度较快,10 d内便全部分解完毕。在杀菌剂中,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在前3期样品中均有检出,而至第20天便无法检出,至第20天仍有检出的残留仅有多菌灵,药后25 d所有农药残留均未被检出。
表1 桃胶中不同种类的残留农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从表2可知,6类指标中的3种杀菌剂(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的降解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慢。3种杀菌剂随着在桃胶中含量的不断降低,其降解速度也在不断的变慢。3种杀虫剂(辛硫磷、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前5 d的降解速度较快。因此,5 d后的残留量已经很少,其降解速度也变得比较缓慢。结合表1可知,虽然桃胶中杀菌剂的降解速度较快,但由于杀菌剂含量比杀虫剂含量高,导致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在打药后15 d仍能被检测出,多菌灵在药后20 d仍能被检测出。
表2 桃胶中不同种类残留农药降解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杀菌剂腐霉利每隔5 d农药残留的百分比维持在30%左右。而杀菌剂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第10天时,农药残留的百分比已接近为0。3种杀虫剂(辛硫磷、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农药残留百分比在第10天时已为0。
桃胶对于桃树而言是一种病害,会导致桃树树势衰弱,果实产量及品质下降[12],但桃胶又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价值[6]。桃胶的产生是难以避免的[11]。目前对桃流胶病的治理方式主要有选育和应用抗桃流胶病的品种[15],高标准建桃园,杜绝使用除草剂,强化土肥水管理,高光效整形修剪,冬季清园消毒,药剂防治和虫害防治。选取合理的桃胶治理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桃胶对桃树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16],还能够保证桃胶的品质。
药剂防治方法对桃胶品质的影响是最大的。对桃树或者桃胶喷洒杀虫剂或者杀菌剂,虽然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桃树的侵害,降低桃胶对桃树的果实产量影响,但是杀虫剂和杀菌剂会在桃胶中残留,影响桃胶的品质。从研究结果可知,大部分农药在打药5 d后就不会在桃胶中检出,小部分杀虫剂在桃胶可以残留达到5~10 d,小部分杀菌剂在桃胶中残留的时间最长可以高达15 d以上。当杀菌剂喷洒浓度更高时,残留的时间还可以继续延长。同时,杀菌剂的残留时间越长,桃胶对杀菌剂的分解速度越慢。而在实际生产中,对桃树的病虫害防治一般是20 d左右喷洒1次农药,因此,极容易造成桃胶内杀菌剂剂量的不断积累,影响桃胶的品质,同时残留的杀菌剂会使病菌加快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桃树果实产量的提升。因此,在维持杀菌剂杀菌的作用下,减少杀菌剂的剂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桃胶的品质,减慢病菌对杀菌剂和杀虫剂产生耐药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桃树果实的品质及提升果实产量。
在对桃树进行药剂防治和虫害防治中,杀虫剂只需较小的剂量就可以达到防治效果,从而使桃胶对杀虫剂的分解时间大大减少,10 d左右时间即能达到桃胶高品质所需的要求。但杀菌剂的剂量较大,且分解时间也较长,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杀虫剂的发展速度比杀菌剂要快,而杀菌剂的应用技术比较复杂,从而导致杀虫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桃胶中分解。同时,不同农药同时存在时,其降解行为、残留特性可能发生改变[17]。因此,深入分析杀虫剂与杀菌剂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杀虫剂与杀菌剂对果树的防治效果,同时能够加快杀虫剂与杀菌剂在桃胶中的分解速度,提高桃胶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剂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果及桃胶的食品安全。
结合检测结果分析,本文认为在使用杀菌剂时,应减少使用腐霉利。该杀菌剂无论在浓度较高时还是浓度较低时都较难被分解,且分解周期较长,对于桃胶的品质影响较大,应选择其他能够达到同样效果的杀菌剂来替代腐霉利。其次,应严格控制多菌灵的使用剂量。因多菌灵的使用剂量较大,导致第20天时仍能在桃胶中检测到该杀菌剂。但其前期的残留下降速度较快,只要研究控制用量,就能有效减少残留,提高桃胶安全性。
最后,在梳理完农药对桃胶的影响后,选取合适的时间段采摘桃胶,也是控制桃胶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第二节内容,可以初步确定喷洒农药15 d以后采摘的桃胶即可达到较高的品质,最佳时间段应选取为喷洒农药20 d以后至下一次喷洒农药前。在第20天时,还能被检测到的农药仅有杀菌剂多菌灵,其他杀菌剂和杀虫剂均未被检出,因此,在该时间段内采摘桃胶,其品质相对较高,并且越接近下次喷洒农药,采摘得到的桃胶品质质量越高。同时,对桃树进行药剂防治和虫害防治的时间间隔也应在不影响桃树病虫害防治的条件下适当延长,这样可以确保桃胶的品质和食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