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疗效

2021-05-18 07:46肖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4期
关键词:活菌双歧沙拉

肖敏

(河南省虞城县疾控中心门诊部 虞城476300)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道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各种原因引发的肠道炎症,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 其中以20~40 岁及60 岁以上人群为高峰人群,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1]。 美沙拉嗪肠溶片是临床常用治疗药物,有效成分为5-氨基水杨酸,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白三烯形成的效用,从而阻断炎症反应信号传导,达到缓解肠黏膜炎性作用[2]。 临床资料显示,UC 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属于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发挥肠道屏障保护作用[3]。 对此,本研究对UC 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治疗,旨在观察其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1 月于我院治疗的114 例UC 患者,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和中度共2 层,每层患者采用“电脑伪随机数生成法”生成伪随机数,然后排序,将排序榜中处于偶数位置的随机数所代表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余纳入试验组,每组57 例。 试验组男37 例,女20 例;年龄20~72 岁,平均年龄(39.2±5.9)岁;病程10~62个月,平均病程(20.5±4.1)个月;疾病严重程度:轻度35 例,中度22 例;病变部位:直肠30 例,乙状结肠17 例,降结肠10 例。 对照组男36 例,女21 例;年龄19~69 岁,平均年龄(38.4±5.8)岁;病程8~60个月,平均病程(19.3±4.4)个月;疾病严重程度:轻度37 例,中度20 例;病变部位:直肠29 例,乙状结肠16 例,降结肠12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分型及疗效标准》[4]中诊断标准者;轻、中度活动期者;年龄19~72 岁者。 排除标准:哺乳期、妊娠期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国药准字H19980148)口服,1 g/次,4 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国药准字S10950032)口服,0.42 g/次,2 次/d。 两组均用药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腹泻、腹痛、黏液血便)改善情况。(2)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后,取两组患者空腹外周血,加入非抗凝管中静置,待凝血后离心分离出上层血清,采用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 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3)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恶心、食欲下降、皮疹、头晕)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组内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P<0.05 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2 个月后,两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率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2 个月后,两组D-乳酸、DAO 及MDA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D-乳酸(mmol/L)治疗前 治疗2 个月后DAO(U/L)治疗前 治疗2 个月后MDA(kU/L)治疗前 治疗2 个月后试验组对照组t P 57 57 5.5±0.6 5.6±0.5 0.966 0.335 2.0±0.4*2.6±0.6*6.282<0.001 8.0±1.1 7.9±1.1 0.485 0.628 3.5±0.8*4.7±0.9*7.524<0.001 8.4±1.2 8.5±1.1 0.463 0.643 6.2±0.7*7.1±0.9*5.959<0.001

2.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UC 病变部位主要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多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发生病变。 流行病学显示,近年来UC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可引发肠穿孔、大出血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 药物仍是目前治疗UC 的主要方式,且近年来UC 治疗药物亦在不断发展。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在临床UC 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 可抑制患者黏膜内前列腺素合成及炎症介质的释放,而美沙拉嗪是首个UC 治疗药物柳氮磺胺吡啶在机体内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 是发挥治疗UC 作用的有效成分。 有学者指出,美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UC的效果相当,而美沙拉嗪的不良反应更少,因此越来越多国家更倾向于使用美沙拉嗪治疗UC[6]。临床研究证实,相较于健康人群,活动期UC 患者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数量明显较低,而治疗后恢复至正常水平[7]。 因此,本研究给予试验组患者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和美沙拉嗪肠溶片联用方案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说明加入益生菌治疗UC 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究其原因,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可有效缓解肠道菌群失调状态,富含的活菌帮助构成菌膜生物屏障,增强内源性保护,并抑制致病菌定植、繁殖,从而改善UC 患者临床症状。

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是UC 患者致病的重要因素,临床病理研究发现,当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时,肠道乳酸菌等固有细菌产生的D-乳酸通过破损黏膜大量入血,导致血液D-乳酸水平升高,因而可作为衡量肠黏膜受损程度的敏感性指标;DAO 是细胞内酶,主要存在于小肠黏膜,可作为反映肠道屏障受损与修复的有效指标[8]。 MDA 为不饱和脂肪酸在氧自由基作用下的过氧化产物, 其水平变化可反映细胞受氧自由基损伤的程度。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UC 患者的血清MDA 明显高于健康水平, 指出UC 患者肠道黏膜存在氧自由基损伤[9]。 本研究发现,两组治疗2 个月后D-乳酸、DAO 及MDA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更大,说明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可协同美沙拉嗪发挥促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作用,通过植入益生菌改善胃肠道微生态平衡, 直达肠道病灶,具有减少氧自由基损害作用。 亦有学者认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激活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肠黏膜上皮细胞,从而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10]。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均较低, 说明联合用药安全性高。综上所述,对UC 患者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肠黏膜屏障功能,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活菌双歧沙拉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益生菌产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能力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蔬菜沙拉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提升了养殖 现代养殖离不开活菌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杰米的碎蔬菜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