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峰
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在临床中较常见。急性肠胃炎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由于患者进食不洁或者生冷食物引起胃肠道刺激,出现急性肠胃炎[1]。尤其夏季,患者经常进食冷饮,再加上食物易变质,更容易发生急性肠胃炎。发生急性肠胃炎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否则会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因素使其脱水,加重病情,同时伴有严重感染者还会发生其他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甚至昏迷,危及生命安全。故本文对急性肠胃炎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替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9 年5 月~2020 年4 月期间收治的2000 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其中男1267 例,女733 例;年龄25~69 岁,平均年龄(47.7±8.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0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患者均经确诊为急性肠胃炎;②均无本研究药物禁忌证;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②本研究用药过敏者;③患有神经类疾病及意识障碍者;④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⑤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单纯使用阿莫西林治疗,给予500 mg 阿莫西林(四川援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3908)餐后口服,3 次/d,连续治疗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硝唑,给予0.2 g 替硝唑(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666)餐后口服,1 次/d,连续治疗5 d。针对病情严重者,在按照医嘱用药情况下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及时发现不良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未见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为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缓解,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变化,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口渴、呼吸困难、头晕、口腔溃疡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395 例(39.5%)、显效311 例(31.1%)、有效292 例(29.2%)、无效2 例(0.2%),治疗总有效率为99.8%(998/1000);对照组痊愈254 例(25.4%)、显效189 例(18.9%)、有效143 例(14.3%)、无效414 例(41.4%),治疗总有效率为58.6%(586/1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2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6/1000),其中口渴2 例、呼吸困难1 例、头晕2 例、口腔溃疡1 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92/1000),其中口渴38 例、呼吸困难16 例、头晕24 例、口腔溃疡14 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58,P<0.05)。
急性肠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胃肠道疾病,特点是有明显的饮食不当病史,发病突然而恢复也较快。以夏、秋两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为上腹痛,正中偏左或脐周压痛,呈阵发性加重或持续性钝痛,伴腹部饱胀不适;少数患者出现剧痛,伴有恶心、呕吐,有的患者甚至呕吐出胃酸或黄色胆汁;伴发肠炎者出现腹泻,随胃部症状好转而停止,可为稀便和水样便;由于频繁呕吐及腹泻可引起失水过多,发生脱水、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口渴、尿少等症状,严重者血压下降,四肢发凉,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此外,还有呕血与便血,少数患者呕吐物中带血丝或呈咖啡色,大便发黑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胃黏膜有出血情况。当出现上述症状及体征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从而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目前,临床上针对急性肠胃炎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同时要求其保持卧床休息,及时补充丢失的体液,对症给予止吐、解痉、止泻的措施,必要时给予敏感抗生素辅助治疗。阿莫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一种白色粉末,半衰期约为61.3 min,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较强,能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2]。阿莫西林口服给药后75%~90%由胃肠道迅速吸收,胃内食物不会明显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常被临床广泛应用。替硝唑属于第二代抗厌氧菌、抗滴虫药,主要用于各种厌氧菌的感染,如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败血症、支气管感染、鼻窦炎、皮肤软组织的感染,对肠道阿米巴及阴道滴虫、阴道炎等也有一定的作用。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和替硝唑能够增强治疗效果,有效杀灭病菌,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能迅速得到缓解和改善,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200,P<0.05)。这表明对急性肠胃炎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联合替硝唑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尽快出院。分析其原因发现,阿莫西林本身具有良好的耐酸作用,口服后吸收效果较好,能不受食物的影响,同时药物半衰期长,能够有效的渗入细菌中,达到抗菌浓度,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此药物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因此,在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其有无药物过敏史,并作青霉素皮肤试验。替硝唑是抗原虫药和抗菌药,替硝唑的硝基可被毛滴虫的细胞提取物还原,还原产生的自由硝基具有抗原虫活性。替硝唑口服后能迅速、完全吸收,其具有半衰期长,血药达峰快,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替硝唑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可迅速消除急性肠胃炎中厌氧菌所致的炎症,减轻临床症状,故联合使用,两种药物的疗效较单纯使用阿莫西林的效果更好。据王佳[3]研究报道显示,阿莫西林和替硝唑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肠胃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腹泻、腹痛、黏液便等临床不适症,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联合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64%,明显高于单一采用阿莫西林治疗患者的有效率80.36%,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58,P<0.05)。这与陈小艳[4]的研究结果类似。表明阿莫西林联合替硝唑治疗急性肠胃炎可有效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对促进预后有显著效果。其原因是由于替硝唑能抑制其他口服抗凝药的代谢,加强其作用,从而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从而强化其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据王莺樱[5]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8.33%,能有效控制病情,消除患者炎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急性肠胃炎患者应用阿莫西林联合替硝唑治疗,其疗效较单纯使用阿莫西林治疗更显著,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