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郑晓霆,张万林,胡小莲
近年肺部疾病发病率的升高主要与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特殊职业等因素有关[1]。早期诊断肺部疾病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2],既往临床主要依靠CT、X射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痰检,但其对肺部疾病的确诊率较低。近年随着医学发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逐渐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通过该项技术可获取病变部位标本并进行病理检查,进而明确病变类型,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虽然是一项安全系数较高、确诊率较高的微创技术[4-5],但其毕竟是一项有创检查,术后仍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明确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危险因素并及时干预亦非常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天长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经CT、X射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未明确诊断的80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8.7±8.4)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1.5±0.4)年;病变部位:左上肺20例,左下肺18例,右下肺15例,右上肺12例,右中肺10例,双肺多发病变5例。本研究经天长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批号H201603)。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有明显的肺部结节及肿块者;(2)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者。排除标准:(1)穿刺路径有肺大泡或重症肺气肿者;(2)肺内病变伴血管畸形及动脉瘤者;(3)所检病灶可能为肺包虫病者;(4)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者;(5)肺功能差,无法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者。
1.3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操作方法
1.3.1 仪器设备 德国西门子64排双源螺旋CT机(Definition Flash)、美国GE16排CT机(BrightSpeed)、德国西门子2排CT机、美国爱琅MCXS1815BP同轴引导活检针、美国爱琅18 G活检针。
1.3.2 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术前进食6 h,禁饮4 h,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肺穿刺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教患者练习屏气呼吸;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四项及心电图等检查。(2)穿刺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确定穿刺体位(包括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常规CT扫描以明确病灶位置,栅条定位,确定穿刺层面、穿刺点、穿刺路径及进针方位与深度,尽量避开大血管、肋骨、肋间神经、肺大泡。(3)穿刺活检: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嘱患者屏住呼吸,使用爱琅18 G活检针在CT引导下沿穿刺路径迅速进针,做CT扫描,确定针尖位于病灶内,置入同轴引导活检针并切取病变组织,给予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并送病理科检验。术后再次行CT平扫观察有无并发症,送患者回病房平卧休息6 h,予以心电脉氧监护、吸氧处理,适当使用止血药,避免用力。
1.4 观察指标 (1)统计本组患者穿刺成功率。(2)记录患者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确诊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有无并发症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既往吸烟>100年支定义为有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情况、病灶直径、病灶距胸壁距离、穿刺角度、穿刺深度、穿刺针停留时间、进针点位置及穿刺术后体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1.1 穿刺成功率 本组患者79例穿刺成功,仅1例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为98.8%(79/80)。
2.1.2 病理检查诊断率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9例穿刺成功者中54例为恶性病变,22例为良性病变,3例因组织标本不理想而未能明确病理诊断,病理检查诊断率为96.2%(76/79),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n=79)Table 1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specimens after CT 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in this group
2.2 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2.1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8例、咯血6例、血胸2例、发热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7/80)。
2.2.2 单因素分析 有无并发症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穿刺角度、穿刺深度、进针点位置、穿刺术后体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并发症患者合并COPD情况、病灶直径、病灶距胸壁距离及穿刺针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Table 2 Univariate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after CT 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diseases
2.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术后并发症为因变量(赋值:无=0,有=1),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病灶直径<2.5 cm、病灶距胸壁距离>3 cm、穿刺针停留时间>10 min是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after CT 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diseases
3.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肺内多种原因均可造成肺部占位性病变,如肺腺癌、肺鳞癌、肺转移癌、肺小细胞癌、肺大细胞癌、肺结核、肺脓肿、肺炎性假瘤、肺囊性病变等[6]。明确病变性质对患者选择治疗方案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可采用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及CT、X射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但上述检查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使部分患者无法明确诊断,进而影响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7]。近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8-9]。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可以通过该手术切取病变组织标本并进行病理检查,其已成为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金标准”[10]。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肺部疾病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其中79例(98.8%)穿刺成功、76例(95.0%)明确诊断,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11],其原因可能为:CT扫描可以进行高密度测量和准确定位,为经皮肺穿刺提供最佳穿刺位置、平面及进针角度,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病理检查诊断准确率。本组明确诊断的54例恶性病变患者以腺癌和鳞癌为主,22例良性病变患者以慢性炎症和肺结核为主,与JI等[12]研究结果相似。
3.2 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项有创操作技术,术后发生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故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及时干预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其中气胸发生率为10.0%、咯血发生率为7.5%,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相符[13-14]。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病灶直径<2.5 cm、病灶距胸壁距离>3 cm、穿刺针停留时间>10 min是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合并COPD患者会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再加上穿刺时胸膜破损会导致空气进入胸膜腔,故术后气胸发生风险升高。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合并COPD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率高达50%[15]。因此,针对合并COPD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时应注意尽量减少胸膜破损,以防止空气进入。(2)病灶直径越小,患者呼吸时越会影响病变部位的定位,从而增加穿刺难度,导致切割组织困难,可能会增加穿刺次数或导致穿刺针穿透病变部位,易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从而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反之,病灶直径越大,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时对周围组织和血管的损伤越小[16]。(3)病灶距胸壁距离远、穿刺路径延长会导致术者难以把握进针角度及深度,易损伤正常肺组织及血管,从而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4)穿刺针停留时间越长,患者呼吸时穿刺针通过胸膜穿刺点的范围就扩大,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的概率越大,从而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和病理检查诊断率均较高;本组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其中合并COPD、病灶直径<2.5 cm、病灶距胸壁距离>3 cm、穿刺针停留时间>10 min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较小,故结论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联合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贡献:张晓东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撰写论文,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张晓东、郑晓霆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论文的修订,并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张晓东、郑晓霆、张万林、胡小莲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张晓东、胡小莲进行结果分析与解释。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