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加哲 杨东福 陈镇松
(康美医院儿科,广东普宁515300)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在广义角度上可将其看待为传染病的一种,其流行间隔为3~8 年,有一定爆发几率,MP 的感染源为感染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其主要在人与人之间以气溶胶形式传播,且人群对MP 抵抗力普遍较差[1-2]。众多研究表明,儿童发生MPP 后极易诱发其他肺部感染,严重威胁着儿童群体的健康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3-4]。因此本研究选取了40 例MPP 结合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感染(Adenovirus,ADV)的患儿展开研究,旨在明确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后续该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9 年5 月至2020年3 月接诊的40 例MPP 合并病毒感染患儿展开研究,其中20 例为合并RSV 患儿(作为A 组),余下20 例为合并ADV 患儿(作为B 组)。A 组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年龄30d~12 岁,平均(73.54±11.52)月。B 组男性17 例,女性23 例,年龄32d~11岁,平均(72.24±15.22)月。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在本院进行检查,由相同的护士收集所有患儿的出生日期、发病时间、是否伴有营养不良等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导致MPP 患儿结合RSV 和ADV 的具体影响因素,并通过多因素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筛选单因素,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单因素分析A 组患儿结合RSV 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6 个月~2 岁、发病时间、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以及免疫力低下是导致A组患儿发生RSV 的影响因素,各因素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MPP 结合RSV 的影响因素
2.2 单因素分析B 组患儿结合ADV 的影响因素:导致B 组患儿合并ADV 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反复6 个月~2 岁、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和免疫力低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单因素分析B 组患儿结合ADV 的影响因素
2.3 多因素分析结果:将两组患儿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的P<0.05 的因素带入多因素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发现,6 个月~2 岁、营养性贫血以及免疫力低下是导致A 组患儿结合RSV 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性贫血和免疫力低下是导致B 组患儿结合ADV 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3,表4。
表3 多因素分析A 组患儿结合RSV 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4 多因素分析B 组患儿结合ADV 的独立危险因素
儿童发生CAP 的主要原因为肺炎支原体(MP),现阶段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也导致医疗界对该疾病也越来越重视[5-6]。MPP 具有众多临床表现,主要为患儿体温多变、重度咳嗽以及肺部体征消失等[7]。婴幼儿群体患该疾病后,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憋喘以及喘鸣音突出,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还会并发皮疹、血管栓塞、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肾炎以及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在X 线影像学图片中的表现有支气管炎、肺炎、间质性肺炎以及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似大叶性肺炎改变等[8]。发生MPP 后,不仅会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系统,还会累及人体多系统、器官,若损害到人体的免疫功能,则会造成严重的免疫机制失衡,从而增加其他病原体感染疾病的发病率。
本研究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在所有患儿中,在6 个月至2 岁期间发生肺部感染共有28 例,占比为70%,更加验证了以上观点,因此可以发现幼儿发生MPP 合并RSV 和ADV 的高危时间段或许为6 个月至2 周岁,在临床中应该重点关注。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分别探讨了MPP 肺炎诱发RSV 和ADV 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导致MPP 肺炎患儿诱发RSV 的危险因素包括6 个月~2 岁、营养性贫血以及免疫低下;导致MPP 肺炎患儿诱发ADV 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营养性贫血和免疫力低下,可以发现并发两种病毒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分析其具体机制或许为,出生时间小于6 个月的婴儿体内具有众多抗体,因此免疫力较为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体给与的抗体会逐渐减少,在6 个月~2 岁期间,正处于抗体基本消失且自身尚未产生抗体的戒断,因此发生病毒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合并多种疾病的概率也明显增加。而营养性贫血患儿的免疫力均较差,因此和免疫低下共同作为导致MPP 患儿结合其他病毒感染的另外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导致MPP 患儿合并RSV 和ADV 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患儿年龄(6 个月~2 周岁)、营养性贫血和免疫力低下,因此对于以上三类MPP 患儿应重点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预防多重感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