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婉红,叶玉娥,尹雪莹
(东莞市寮步医院 妇产科,广东 东莞 523400)
子宫腺肌病即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指子宫肌层被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出现过度增生以及肥大,从而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1]。近年随着人工终止妊娠频率不断上升,使得子宫腺肌病发病率呈现了年轻化趋势。目前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细胞凋亡、多次人流、高雌激素水平刺激以及遗传因素等[2]。子宫腺肌病症状多样,其中70%的患者存在经期延长、进行性痛经以及子宫增大等症状,会明显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主要包括根治性手术以及保守治疗。根治性手术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但会让患者丧失生育功能,无法被育龄女性所接受[3]。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常用药物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单独采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实际疗效会受到一定程度限制[4]。我院对2017 年4 月至2020 年1 月间收治的60 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取了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治疗,效果较优,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选入患者均符合子宫腺肌病诊断标准[5],存在进行性加痛经史以及月经过多史。妇科检查显示子宫均匀增大或存在局部性隆起、触诊质硬存在压痛,且经过阴道超声确诊,已婚已育或近期无妊娠要求。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已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允许。
排除标准:药物禁忌症者;存在急慢性盆腔炎者;存在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乳腺肿瘤者;子宫脱垂或宫颈口松弛者;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
对2017 年4 月至2020 年1 月间在我院进行的120 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联合组(n=60)以及对照组(n=60)。联合组年龄为23~51 岁,平均(36.12±4.76)岁,病程为1~6 年,平均(3.21±1.23)年;对照组年龄为23~47 岁,平均(35.45±4.23)岁,病程为1~7 年,平均(3.45±1.44)年。两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国药准字J20090144,Bayer Schering Pharma Oy(芬兰)产,规格:含左炔诺孕酮52mg/个)进行治疗,治疗前向患者阐述具体治疗方案、注意事项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适当心理疏导,以取得患者配合。对外阴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对宫颈、阴道进行消毒。以探针探测宫腔深度,确认子宫位置,再将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置入宫腔中,距离宫颈口2cm 处剪断尾丝。
联合组联合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吉妮柔适环)进行治疗,治疗前先对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以及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完整性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治疗。上推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植入针,将手术线以及铜套显露出来。将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用尾线固定于节育器第一铜套与手术线结之间,在第一铜套上缘设置固定点,剪断剩余尾丝,多余的手术线结及铜套置入器鞘当中。沿着宫腔方向将放置器置入宫腔底部,前端到达宫底后,取下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对尾丝进行固定。在外鞘固定的情况,推进内杆,逐渐子宫底部肌层(深度为0.5~0.8cm),外鞘固定后将内杆逐步退出,将放置器外鞘退出宫腔,距宫颈外口2~3cm 处将尾丝剪断。
治疗后6 个月,以VAS 法对患者痛经程度进行评价,记为0~10 分,分数愈高表明患者痛经程度愈严重[6]。对比两组患者子宫体积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以Epidata3.1 完成数据录入,并以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0,P=0.639);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痛经程度明显下降,但联合组VAS 评分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54,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子宫体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5,P=0.822);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子宫体积所有缩减,但联合组子宫体积更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8,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对比(,cm3)
表2 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对比(,cm3)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要低于对照组(2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43),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具备浸润、增殖以及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妇科良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异位内膜周围肌细胞代偿性增生及肥大,会形成局部性或弥漫性病变[7]。子宫腺肌病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性痛经、子宫异常出血等症状,会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8]。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常用药物治疗方法,它是一种新型宫内激素避孕系统。将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置于宫腔内,其所释放的激素能够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可发挥局部孕激素作用[9]。在子宫内膜高左炔诺孕酮浓度作用下,使得子宫内膜雌激素与孕激素受体下调,导致子宫内膜对血液循环当中的雌二醇失去敏感性,以此发挥内膜增生拮抗作用[10]。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让内膜周围增生和肥大的平滑肌纤维萎缩,促进子宫体积缩小,可改善痛经、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生等症状,从而缓解子宫腺肌病[11]。但单独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长期使用会出现脱落、下移、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不良反应,会对实际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程度影响[12]。
本次研究当中,联合组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治疗,结果表明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痛经程度明显下降,但联合组VAS 评分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均存在一定幅度缩小,但联合组子宫体积要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以及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可进一步缓解子宫腺肌病痛经症状,有利于缩小子宫体积。固定式宫内节育器遵循无支架柔性设计,较传统硬支架模式更具优势,弯曲范围大,能够充分占据宫腔,与宫腔保持较好关系,配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降低血浆P 物质、PGE2、子宫内膜COX-2水平,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密度,限制NGF及其受体表达,以此缓解痛经症状[13]。同时对雌孕激素受体能够进行有效调节,让血管、腺体以及间质受到抑制,使得异位病灶组间萎缩,让肥大增生平滑肌纤维退化,使得子宫体积缩小[14]。另外,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利用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可形成双环结构,与宫腔关系可保持较为理想的关系,能够避免机械摩擦以及相关炎性反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与固定性,可有效降低脱落、下移以及阴道不规则等不良反应,适用性更好[15]。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所形成的双环,能够促进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释放药效,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固定式宫内节育器的舒适性与固定性,产生优势互补效果。
综上所述,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病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缩小子宫体积,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