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国大选中的涉华报道分析

2021-05-16 06:46:31罗扬李文慧石永军
中国新闻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

罗扬 李文慧 石永军

Analysis of China-related Reports in the 2020 US Election

—Take Four Major US Media Outlets as Examples

Luo Yang Li Wenhui Shi Yongjun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four representative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 CNN, Fox News, New York Times, Washington Post, and builds a Chinese-related reporting corpus. With the help of “wordsmith” softwa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inese-related reports of the four media during the 2020 el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porting trends and frequency, high frequency words and related colloc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embodied in the Chinese-related reports of the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tical polarization of the American media, the“ Chinese image ”as a tool of the Partys conten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bias hidden in the“ rhetorical trap ”of the Chinese-related reports.

Key words: The US Election; China-related report; Discourse analysis

摘 要:本文选取四家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主流媒体 CNN、福克斯新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作者简介:罗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文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石永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

课题项目:本文系部校共建项目《全媒体背景下融合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罗扬,李文慧,石永军.2020 年美国大选中的涉华报道分析——以四家美国主流媒体为例[J].中国新闻评论, 2021,2(2):1-16.

https://doi.org/10.35534/cnr.0202001

自建涉华报道语料库,借助“wordsmith”软件,对 2020 年美国大选期间这四家媒体的涉华报道从报道趋势与频率、高频词以及关联搭配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探讨美国主流媒体话涉华报道所体现的话语表征,以揭示美国媒介政治极化的特征,作为党争工具的“中国形象” 以及隐藏在涉华报道“修辞陷阱”中的意识形态偏见。

关键词:美国大选;涉华报道;话语分析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2020 年的美国大选无疑是 2020 年美国政治领域最为重要的事件,作为两党竞选中的“常量” 话题,中国在此次选举中受到的关注度远超出往届,成为两党候选人拉动选情的“重要工具”。在此期间,美国主流媒体能否客观、公正、全面地进行涉华报道,直接影響中国国际形象的建构。本文选取四家美国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美国大选期间美国媒体涉华相关报道的内容 和方式,并揭示其背后的态度和情感倾向。

一、研究对象

为了尽可能保证研究样本的多元化,本研究拟选择四家政治立场倾向不尽相同,且在报道 平台和受众人群亦有差异的美国主流媒体。2014  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根据美媒受众群体不同,对一些主要媒体进行了政治倾向划分。结果显示,美国广播公司、《今日美国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华盛顿邮报》等偏自由主义,比这些媒体左倾更明显的是《纽约时报》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公司等。与此同时,《华尔街日报》略显保守,而福克斯新闻频 道明显偏右。a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最后选择了两家电视主流媒体与两家报刊主流媒体作为研究对象,分

a    张朋辉,殷淼,吴志伟,等.美国媒体战队成“大选常态”各自代表不同政治思潮[EB/OL].[2016-10-11].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XZON.

别为FOX News(福克斯新闻)、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The NewYork Times(纽约时报)和 The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同时,为了确保研究样本的内容具有官方权威性,并保证样本内容、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本研究最终选择四家媒体官方网站的文字报道内容 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将 2020 年 8 月 19 日与 2020 年 11 月 7 日作為研究的起始时间点与终止时间点, 搜集所选择的四家美国主流媒体 the Washington Post、the Newyork Times、CNN、FOX News 官方网站上在此大选期间所有有关中国话题的报道,整理并建立四个原始语料文本。将每个原始语料文本进行两次处理,第一次剔除所有不规范的标点符号、超链接以及多余的空格与空行得到第一版清洁的语料文本;第二次剔除所有的冠词、介词,得到第二版以实词居多的语料文本,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对累计得到的 8 个语料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四家媒体在涉华报道中的重点话题,以及所蕴含的态度和情感偏好。

选取该段时间内的报道基于以下原因:2020 年 8 月 19 日,乔·拜登被正式提名为 2020 年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与谋求连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展开角逐。2020 年 11 月 7 日,美联社、福克斯新闻、《纽约时报》、CNN、NBC 等多家美国媒体宣布,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拜登已获得超过 270 张选举人票,赢得了 2020 年总统选举。

这一时期,涉华报道明显增多。同时,这也是美国政府两位候选人进入白热化竞争的重要阶段,他们之间的辩论是美国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美国媒体的涉华报道中传递出对华的态度倾向、最新政策与政治经济风向。因此,选择这一时间段的报道能够集中体现美媒眼中的中国形象,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三、美国主流媒体相关报道的话语分析

(一)报道的频率与趋势

2020 年 8 月 19 日至 11 月 7 日,Fox News 共发布涉华相关文字报道共计 142 篇。其中有 66 天单日发文数量在一篇及以上,有 21 天单日发文数量在三篇及以上,有 6 天单日发文数量在五篇及以上。从发文趋势来看,重大事件的发生是 Fox News 涉华相关报道数量增加的重要因素。如 8 月 19 日, 即乔· 拜登被正式提名为 2020 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当日,Fox News 发布了 5 篇涉华相关报道;9 月 2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联合国必须对中国在大流行初期未能遏制冠状病毒负责,当日 Fox News 接连发布了四篇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涉华报道。11 月初,随着大选结果的逐渐明朗,Fox News 未发布任何涉华相关报道。

2020 年 8 月 19 日至 11 月 7 日,The NewYork Times 共发布涉华相关文字报道共计 155 篇。

其中有 57 天单日发文数量在一篇及以上,有 26 天单日发文数量在三篇及以上,有 7 天单日发文数量在五篇及以上。总体而言,大选期间 The NewYork Times 始终对于中国及中国相关话题进行了持续报道,相较于 2020 年 8 月份和 10 月份,2020 年 9 月份,电影花木兰放映、美国总统特朗普封禁 TikTok,新冠疫苗开始进行使用和推广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形成了 The NewYork Times 涉华相关报道的高峰期。

2020 年 8 月 19 日至 11 月 7 日,The Washington Post 共发布涉华相关文字报道共计 264 篇。

其中有 45 天单日发文在三篇及以上,18 天单日发文在五篇及以上。从 2020 年 8 月 19 日起至当月底,涉华相关报道数量持续增长,在月底达到顶峰,主要内容涉及共和党大会,2020  年10  月中旬,涉华相关报道围绕中国干涉美国大选、两位总统候选人之间的辩论而展开,出现了一个小峰值。2020 年 11 月随着大选结果出炉,The Washington Post 涉华相关报道逐渐减少至 1 篇。

2020 年 8 月 19 日至 11 月 7 日,CNN 共发布涉华相关文字报道共计 287 篇。其中有 31 天单日发文数量发文数量在三篇及以上,有 13 天单日发文数量在五篇及以上。2020 年 8 月,CNN 大部分涉华相关报道关注中国对美国政策环境的塑造及影响,以及 TiKTok 影响国家网络安全的问题;2020 年 10 月中下旬,则有大篇幅报道着眼于诸如中印边境、中日岛屿冲突以及美国在南海的军演等。2020 年 11 月后,CNN 发布的大部分报道更为强调大选结束后美国现实问题, 涉华报道的数量逐渐减少。

(二)高频词

高频词是一定时间范围内报道文本中出现次数多、使用较频繁的词, 对特定时间段内媒体报道文本中的高频词进行统计和收集, 能够看出相关媒体的报道内容分类和报道侧重点。

本研究通过使用“Wordsmith Tools”中的 WordList 功能,首先将四家媒体第二版语料文本分别导入,得到四个纯文本生成的高频单词列表,分别筛选和统计出具有研究意义的高频词(详见表 1);其次,将四家媒体的语料文本同时导入,得到另一个纯文本生成的高频单词列表, 筛选和统计出具有研究意义的高频词(详见表 2)。

总体而言,由表2  可知,在美国大选期间,四家媒体的涉华相关报道离不开新冠肺炎疫情(Coronavirus)这一全球性的事实背景,以及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Biden 与Trump)。表 1 表明,在美国大选期间,四家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文本中,与中国相关的重要话题,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文化娱乐、商业科技、外交及内政等多个方面,内容相对广泛。

其中,在中国内政方面,除了中美政治间的常量话题——“Taiwan China”(中国台湾), “XinJiang”(新疆)和“HongKong China”(中国香港)成为大选期间 Fox News、The NewYork Times、The Washington Post 三家媒体共同关注的重点话题。

以“XinJiang”(新疆)为例,三家媒体的报道内容主要围绕着中国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人权问题而展开,如 Fox News 2020 年 8 月 25 日发布的相关报道题为《Trump administration considering labeling Chinas oppression of Uighur Muslims a genocide》(特朗普政府考虑将中国对维吾尔族穆斯林的压迫标记为种族灭绝),文中指控“中国在新疆进行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以及 2020 年 9 月 17 日发布题为《How US can help Chinas Uighurs, who suffer disappearances, forced abortions, other atrocities》(美国如何帮助中国的维吾尔人,他们遭受失踪、强迫堕胎等暴行)的报道,称“维吾尔人正在遭受野蛮和胁迫性的计划生育政策。”;The NewYork Times 2020年 9 月 7 日发布的相关报道题为《U.S. May Ban Cotton From Xinjiang Region of China Over Rights Concerns》(美国可能出于对人权的担忧而禁止中国新疆地区的棉花),以及 2020 年 9 月 24 日发布题为《Night Images Reveal Many New Detention Sites in Chinas Xinjiang Region》(夜景图片揭示了中国新疆地区许多新的拘留所)的报道,称“中国表示正在逐步减少对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 ‘再教育营,但研究人员发现证据表明,监禁人数正在上升。”;The Washington Post 在 2020 年 8 月 23 日发布相关报道《Fashion firms rush to trace cotton provenance ahead of sanctions on China》(时尚公司在制裁中国前急于追踪棉花的来源),指出“新疆的棉花收入促使中国建设了针对维吾尔族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监控技术网络和拘留营”。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首发地“Wuhan”(武汉)、和中国首都“Beijing”(北京)也是四家媒体报道文本语料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国地区词汇。

在中国外交方面,中美关系毋庸置疑是四家媒体关注的重中之重,不过除与 2020 年两位美国大选候选人相关话题外,与国家及国防安全相关的话题是四家媒体关注的一个重点。

如 Fox News 2020 年 8 月 26 日 发 布 报 道《Chinese diplomats aided military scholars in gathering intelligence》(中国外交官协助军事学者收集情报),文中称“美国官员说中国研究人员正在 收集生物医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情报”及 2020 年 10 月 21 日发布题为《Trump adminstration approves more than $1 billion in new arms sales to Taiwan, angering China》(特朗普政府批准向台湾出售超过 10 亿美元的新武器,激怒了中国)的报道;The NewYork Times 2020 年 9 月 18 日发布的相关报道题为《China Sends Warning to Taiwan and U.S. With Big Show of Air Power》(中国大展空军威力,向台湾和美国发出警告)的报道,2020 年 10 月 5 日发布题为《China Ramps Up a War of Words, Warning the U.S. of Its Red Lines》(中国加大口水战力度,警告美国不要越过红线)的报道,称“随着美国和台湾的距离越来越近,中国的国家宣传正在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有必要,中国将发动战争。”;The Washington Post 在 2020 年 10 月 28 日发布报道《With an eye on China, India and U.S. sign accord to deepen military ties》(印度和美国着眼于中国签署了深化军事关系的协议)以及《Some unease in Taiwan as U.S. election unfolds》(随着美国大选的展开,台湾局势有些不安);CNN 在 2020 年 10 月 15 日发布了题为《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ells troops to focus on ‘preparing for war》(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军队关注‘战争准备)的报道,10 月 23 日发布题为《Chinas Xi Jinping delivers thinly-veiled swipe at US during Korean War

anniversary speech》(中国的习近平在朝鲜战争周年纪念演讲中对美国进行了轻微的抨击)的报道。此外,由于美国大选期间,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事件,加之美国始终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地缘政治关系,“India”(印度)和“Russia”(俄罗斯)也成为了 The NewYork Times和 The Washington Post 涉华相关报道中重点关注的国家。

将各家媒体的报道高频词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相较于 Fox News 和 CNN 两家主流电视媒体更加关注美国大选期间的涉华政治相关话题,The NewYork Times 和 The Washington Post 兩家主流报刊媒体的涉华报道在话题类别和内容上显然更广泛。其中,在商业科技领域,“TikTok”(抖音)和“WeChat”(微信)是这两家媒体独有的高频词,以 The NewYork Times 为例,美国大选期间共发布与“TikTok”和“WeChat”的独家报道共12 篇,主要聚焦于特朗普对于“TikTok”的政治禁令、两者的商业市场以及可能带来的中美间的技术竞争。

(三)关联搭配

高频词可以反映出相关媒体在报道内容层面的偏好和侧重,但要挖掘报道文本中隐含的态 度和情感偏向等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高频词所在的具体语境。本研究通过使用“Wordsmith Tools”中的“Concord”功能,将四家媒体第一版语料文本分别导入,依次选择特殊单词进行关联搜索, 得到相关单词的关联搭配列表。

将四家媒体的共同高频词进行筛选后,本研究选择了三个分别在人物、事件背景及国家地区上具有代表性的单词——“Biden”“Coronavirus”“China”,在每家媒体的语料文本中依次 进行关联搜索,得到 12 个关联搭配列表。部分搭配展示见表3 至表 5。

分析与“Biden”有关的的关联搭配,并在此基础上点击软件中的索引行,回归报道原文本, 进行进一步的解读、总结与归纳。

结果表明,在 Fox News 的涉华报道中,与乔·拜登相关的内容保守主义倾向明显。绝大多数报道在情感上有明显的负面倾向,始终将乔·拜登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借机宣传中 国威胁论与中国阴谋论。如 2020 年 10 月 16 日的报道中称:“Hunter Biden pursued lucrative deals involving Chinas largest private energy company.”(拜登猎人(Hunter Biden)与中国最大的私人能源公司进行了有利可图的交易),指控拜登与中国之间存在利益往来;2020 年 8 月19 日的相关报道称:“The best thing for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 in China would be for Biden to be elected president.”(对于中国共产党政府来说,最好的事情就是拜登当选总统。); 2020 年 9 月 9 日的相关报道称:“Biden doesnt even comprehend the geopolitical threat China poses to the U.S...China, on the other hand, is determined to undermine Americas hegemony and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world order”(拜登甚至不理解中国对美国构成的地缘政治威胁

另一方面,中国决心破坏美国的霸权,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秩序)等,都是在抹黑中国有目的性 地干预美国大选。

相反,CNN 在有关拜登的报道中更多看到的是民主党的影子。大部分报道提及 Biden 当选后将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The Democratic nominee has promised to rejoin the Paris climate accord, restore traditional American global leadership and convene a conference of the worlds democracies early in his presidency if he wins in November”(这位民主党候选人承诺,如果他在 11 月获胜,他将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议,恢复美国传统的全球领导地位,并在总统任期初期召开世界民主国家会议)。部分报道直接为拜登进行背书,如在特朗普指责拜登在乌克兰与中国有不当往来以及腐败行为时,报道使用了“unfounded and false claims ”(毫无根据的虚假指责)以及“But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wrongdoing on the part of either Biden, and no evidence Joe Biden has profited from his sons business dealings abroad”(但没有证据表明拜登都有不当行为,也没有证据表明乔·拜登从他儿子在国外的商业交易中获利),为拜登的乌克兰事件做了事实上的澄清。此外,CNN 也多次将拜登与特朗普进行对比,如,在 2020 年 11 月 3 日报道中提到“A 47-year veteran of US politics,      , Biden is considered abroad to have a steadier pair of hands than Trump”(拜登拥有 47 年的美国政治经验,……,他被认为在海外比特朗普有一双更稳定的双手),旗帜鲜明地展现其对于拜登与特朗普的立场。

The Washington Post 关于拜登的相关报道也体现出该报对于拜登当选持积极态度。如在 2020 年 8 月 26 日 的 报 道 称“The broadly accepted view that Trump has mishandled the virus is a political liability for the president, as polls show his Democratic rival, Joe Biden, leading nationally and with key voting groups that will determine the outcome”(人们普遍认为特朗普处理病毒不当,这对总统来说是一种政治责任。民意调查显示,他的民主党竞争对手乔·拜登在全国领先,关键投票小组将决定选举结果)以及 9 月 28 日报道指出“Biden has learned from his mistakes, unlike Trump”(与特朗普不同,拜登已经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

相较而言,The NewYork Times 相关涉华报道中与乔·拜登相关的内容多采用间接引语,没有较为明显的情感倾向,在四家媒体中立场相对来说较为中立。报道更关注乔·拜登本人的言论, 如“Mr. Biden has denounced Chinas repression of Muslim Uighurs as genocidal and vowed to meet with the Dalai Lama, the exiled Tibetan spiritual leader.”(拜登曾譴责中国对穆斯林维吾尔人的镇压是种族灭绝,并称要与流亡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会面);可能采取的对华措施,如“Mr. Biden, according to analysts in China, could do more damage than Mr. Trump by pursuing a more coherent strategy to counter Chinas global agenda.”(据中国的分析人士称,拜登采取更加协调一致的战略来应对中国的全球议程,可能会比特朗普造成更大的损失),以及特朗普对于这位竞争对手的态度和实际做法等,如“Mr. Trump has also sought to tar his opponent with overblown or unsubstantiated assertions about Hunter Bidens business dealings there while his father was in office.(”特朗普先生还试图用关于亨特—拜登父亲在任时在中国的商业交易的过分夸张或未经证实的说法来抹黑他的对手)。

在以新冠病毒为主位词的相关搭配中,Fox News 涉华报道大多是对中国的指责和埋怨,且多采用“怀疑”“指责”“破坏”等极具负面情感倾向的词汇。如 2020 年 8 月 20 日的相关报道称: “Doubt still remains over coronavirus figures repor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中国政府报道的冠状病毒数据仍然令人怀疑。);2020 年 9 月 15 日的相关报道称:“Her revelations fueled ongoing complaint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ailed to tell the world early on about the virus threat.(”她的揭露引发了不断的抱怨,即中国政府未能及早向世界通报该病毒的威胁。);2020 年 10 月 7 日的相关报道称:“Pence said China is ‘to blame for the coronavirus.”(彭斯说中国是冠状病毒的 “罪魁祸首”。)

而 CNN 除了关注新冠疫情对于美国社会生活、经济的普遍影响之外,还把目光投向了新冠病毒作为选举话题的政治化影响。CNN 甚至直接在报道中指出“Polling shows the coronavirus is the top issue in the US election, superseding all else.At the same time, a focus on the coronavirus could also give the President plenty of ammunition to go after China, particularly as Pew found that 78% of Americans ‘place a great deal or fair amount of the blame for the global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 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initial handling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Wuhan.”(民调显示,冠状病毒是美国选举的首要问题,取代了所有其他问题。与此同时,关注冠状病毒也可以给总统足够的弹药来追赶中国,尤其是皮尤发现 78% 的美国人‘将冠状病毒全球传播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中国政府对武汉新冠疫情的初步处理。)

作为自由派代表的华盛顿邮报,在“coronavirus”的相关报道中站在了民主党的立场上, 指责特朗普在疫情中的不作为,将“新冠肺炎”的政治化——把中国当做替罪羊,使用贬损性的“china virus”或者“Kongfu virus”,试图转移人们对其应对不利的注意力。华盛顿邮报的这些报道从侧面澄清了“中国病毒”这一污名。例如,“ These are facts. This is reality. the excess deaths and illness are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Mr. Trumps failures of leadership……Mr. Trump —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impact on his reelection prospects than with the risk to human life      ”(这些都是事实。这就是现实。过度的死亡和疾病将直接归因于特朗普的领导能力失败……特朗普更关心的是对他连任前景的影响,而不是对人类生命造成的风险……)

CNN 与华盛顿邮报在新冠疫情方面也有相对客观的涉华报道。例如,CNN 报道:“As the initial hub of the outbreak and the first in the world to impose draconian measures to try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China was the first major economy to reopen”(作為疫情爆发的最初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严厉措施试图控制病毒传播的国家,中国是第一个重新开放的主要经 济体),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称“But life has returned to a relatively normal rhythm in Wuhan — the first epicenter of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 which has not reported any local transmissions since May. ”(但作为冠状病毒爆发的第一个中心,武汉的生活已经回到了相对正常的节奏。自 5月份以来,武汉还没有报告过任何地方传播的情况),这些报道从某种程度上肯定了中国的 抗疫成果。

相较前三家媒体而言,The NewYork Times 涉华报道中与“Coronavirous”相关内容更加全面,包括了新冠病毒的起源和传播、中国的相关管理措施和中国领导人的态度以及新冠疫情带来 的影响等内容,用词较为客观,但也很少使用正面意义的词汇。如 2020 年 10 月 29 日发布的报道称:“The coronavirus crisis has slowed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creased unemployment and hurt the countrys global standing.”(冠状病毒危机减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失业率,并损害了该国的全球地位。);2020 年 10 月 30 日发布的相关报道称:“China has effectively sealed off its borders from the outside world and doubled down on efforts to eradicate the virus.”(中国已有效地将自己的国界与外界隔离开来,并加倍努力消灭该病毒。);2020 年 11 月 2 日发布相关报道写道:“In late January, Dr. Gao co-wrote one of the earliest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bout the virus.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markets links to the outbreak. But a close look at the data reveals something significant: Four of the first five coronavirus patients had no clear links to the market.”(1 月底,高博士与人合写了一份最早的关于该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该研究强调了市场与疫情的联系。但仔细观察数据,会发现一些重要的东西。首批五名冠状病毒患者中有四名与市场没有明确的联系。)

总体而言,四家媒体的涉华报道都呈现出负面的情感偏向。

有关“China”的关联搭配表明,Fox News 的涉华报道以政治话题居多,在文本中与“China” 搭配使用的词汇大部分具有明显的负面意义,如“warn”“threaten”“discredit”“revenge” “retaliation”等;不仅如此,有些报道更恶意捏造内容,歪曲事实,试图诋毁中国形象。如2020 年 9 月 22 日發布的报道称:“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long sought to discredit the free Tibet movement and heavily restricts the regions conta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试图诋毁西藏的自由运动,并严格限制该地区与外界的联系。);2020 年 10 月 13日发布报道称:“To date, China still ha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populations of religious prisoners- believed to be well into the tens of thousands-with pastors and faith followers routinely swept up in police crackdowns, ‘disappeared in the dead of night, and detained in dark dungeons and killed with impunity.”

(迄今为止,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宗教囚犯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据说有数万人——牧师和信仰的追随者经常被警察镇压,在夜深人静时“失踪”,被关在黑暗的地牢里,然后被杀害而不受惩罚)等,都是媒体本身臆测和编造的内容,没有任何的事实依据。

同样的方法也在 The Washington Post 涉华相关报道中有体现,如“since late 2016, China was forcing the Uighurs into a system of incarceration and cultural annihilation.”(自 2016 年底以来,中国正迫使维吾尔人进入监禁和文化毁灭体系),实属赤裸裸的污蔑。总体来说,The Washington Post 涉华相关报道将中国与人权问题紧密结合,妄图将中国塑造为一个独裁者的形象。如,“When the scale of the human rights abuses in Xinjiang came to light in 2017 and 2018, China categorically denied their existence.”(2017 年和 2018 年,当新疆侵犯人权行为的规模被曝光后,中国断然否认了它们的存在),“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20,China has adopted a far sterner posture toward Taiwan       ”(自 2020 年初以来,中国对台湾采取了更严厉的姿态)等等,这些报道试图通过虚假的指认来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

CNN 的涉华报道中,与“China”相关的关联搭配中也多使用负面倾向明显的词语诸如“thug”(暴徒)、“provocative”(挑衅的)、“accuse”(指控)、“condem”(谴责)等,表现出 对中国长期以来的偏见与敌视态度。在报道中,与词语“against”关联搭配的语句都涉及贸易战、中国科技公司等等,体现了美国在不同领域对中国的打压。

相较而言,The NewsYork Times 涉华相关报道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负面倾向明显的词汇,但却将态度和情感隐藏在了大量的间接引语之下,内容多为负面。如 2020 年 10 月 6 日发布的报道写道:“‘I think this sentiment is likely to persist because of longer-term trends in China toward growing repression,said Jessica Chen Weis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government at Cornell University who studies Chinese foreign policy.”( 康奈尔大学政府副教授杰西卡· 陈· 魏斯(Jessica Chen Weiss) 表示:“ 我认为这种情绪可能会持续下去, 因为中国的长期趋势是日益加剧的压制。”);2020 年 10 月 26 日发布的相关报道中写道:“‘Our society is not fair,said Jike Erge, 27,a construction worker from the southwestern province of Sichuan.‘My dream is to be rich, but I dont know if it can be realized. A stable income and job are impossible.”(“我们的社会不公平”, 27 岁的吉克·埃尔格(Jike Erge)说,他是西南省份四川的一名建筑工人。“我的梦想是致富,但我不知道能否实现。稳定的收入和工作是不可能的。”)并称“China has for decades treated rural people as second-class citizens”(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将农村人口视为二等公民)。

四、结论探讨

(一)媒介的政治极化,阻碍民主参与

政治极化是当今美国社会的典型特征,一方面表现为选民态度的极化,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不同政党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a 媒介化的政治传播在公众的民主参与以及政府的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美国的政治传播过程中,市场和金钱占据了主导地位,作为“防护堤” 的新闻自由并没有促进公众参与,更多保障的是新闻机构的经济力量和精英的政治力量。

政治极化与政治媒介化相互交融,使得极化程度不断加深。从美国大选期间的涉华报道来看, 有关新冠肺炎的责任话题是两党辩论的重点。疫情的大流行本应是抛开分歧,团结一致的机会, 无论是 FOX News、还是 CNN、The Washington Post 又或是 The New York Times 都没有讨论有关疫情处理的实质性问题,仅仅关注竞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与中国的关系。在有关两位候选人 的报道中,这些媒体也并未做到信息的客观与平衡,甚至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相互指责,为各自 的利益集团而发声,并未向公众传达有效的信息,反而进一步加深了政治极化。

为了迎合粉丝与流量,这些观点的对峙日渐成为各类媒体关注报道的焦点。两党之间日益尖锐的党派冲突和政治对立经过媒体报道后被放大,在某个议题上的态度分野成为选民决定是否支持政党的重要依据。这进一步加剧了整个美国社会的党派偏见和意识形态极化。

由此可见,美国的新闻媒体不再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四权力”,在记录美国大选的同时, 也成为权力争夺的一部分。美国学者班尼特在《新闻:幻象的政治》中指出,“新闻其实是由 政治人物制造的幻象的政治”。c 这些极具党派倾向性的报道戳破了美国媒体一贯推崇的所谓“新闻自由”泡沫,也侵蚀着美国的民主基石。

(二)中国形象的异化,党争工具作用凸显

在涉华报道的相关研究当中,中国形象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张隆溪在《他者的神话: 西方眼中的中国》指出:“中国形象的变迁,从静止僵化到‘遥远‘异国的殖民形象,只为西方的自我认同而存在”。当我们从西方建构的话语文本中反观中国形象的同时,也要注意话语的建构机制,这种镜像也可能是一种幻象,是投射在中国他者身上的意识形态。

首先,中国的不同形象受到不同社会历史语境下建构。在本研究涉及中国新疆的报道中,华盛顿邮报采用“镇压”“折磨”“种族灭绝”“统治者”和“集中营”等词汇勾勒出一个“专制”“独裁”的中国形象,同时也展现出美国自身对于曾经殖民统治与种族撕裂的危机感。另 外,有关中国经济、科技方面的报道也是以“控制”“压迫”“反对”等否定词为主,营造压 抑对立的舆论氛围,中国更多被塑造为“竞争者”而非“合作者”的形象,侧面反映出随着中 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美国对于自身发展的担忧。法国学者巴柔提出:“‘我注视他者, 而他者形象也传递了‘我这个注视者、言说者、书写者的某种形象”。a 一系列的涉华报道关照出来的并非是中国,而是美国自身。

其次,中国的“工具化”形象也反映出不同政党、党派媒体的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对华的矛 盾态度。尤其是以 Fox News 和 CNN 为代表的美国媒体,一方面,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另一方面纷纷打起“中国牌”——将中国议题设置成公众话题,影响美国公众想什么以及怎么想, 并通过各种叙事技巧重塑事实,使之更加符合媒体背后的党派利益。在 2016 年的美国大选当中, 特朗普就把抨击中国作为竞选活动的一个核心,寻求美国民众(尤其是中西部各州)的共鸣; 四年后,为共和党站台的 Fox News 仍以抹黑攻击中国为主要路线,一方面作为其竞选策略,另一方面也为了转移美国疫情矛盾,为特朗普连任造势。

为民主党代言的 CNN 虽然一贯以负面内容为主进行涉华报道,但是在 2020 大选期间的报道中,尤其是涉及特朗普抹黑中国与拜登关系的报道中,多次指责特朗普转移疫情矛盾,将新冠疫情政治化的行为。在反华即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不同党派媒体对华的敌对态度有程度上的不同,中国议题的工具化作用凸显。

(三)设置“修辞陷阱”进行“媒体外交”

新闻修辞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寻求获得最佳修辞效果的方式、原则和规律等,即为提高新闻的表达效果而对语言形式的选择和加工。新闻修辞存在于信息传播之中,诸多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制约着修辞手段的选择和运用。b

曾有学者研究表明,西方主流媒体在一些对华报道中并非单纯地报道新闻事实,而是有意无意地在报道中加人主观臆断的想法,或是一些“据说”“听说”的内容,利用修辞等手段在报道中加入主观倾向,以达到引导舆论、传播意识形态的目的。

纵观美国大选期间四家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既有明显基于政治目的的“修辞陷阱”,也有基于固有价值观念的“修辞陷阱”。这些设置了“修辞陷阱”的句子和报道或直接使用大量含有负面倾向的主观词汇引导读者对中国产生消极的负面认识;或采用间接引语的方式将意图表达隐含其中,看似客观公正,却巧妙地传递了媒体自身的态度和情感倾向;还有的采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捏造新闻“真实感”,巧妙地将“主观真实”转换为“事实真实”,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声譽。

美国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修辞陷阱,也是美国“媒体外交”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谓“媒体外交”,即政策制定者专门利用大众媒体向他国受众发送信号、施加压力、建立信心、谋求支持等 ?,因此美国主流媒体利用新闻修辞,为提高新闻报道的表达效果、传播效果、劝服效果而对语言形式进行选择和加工,一方面传播新闻话语,另一方面实现政府的外交目标。由于在这场世界瞩目的美国政治大选中,全世界的公众直接接触到的信息首先是新闻修辞表述的内容而非政府,加之美国主流媒体在当前国际舆论场上仍占据着有利地位,由传播学的劝服理论可知,权威信源的说服力相对较高,因此,看似隐晦的“修辞陷阱”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抹黑了中国形象,更对中国外交活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目前,在国际舆论上西方媒体仍牢牢占据主要地位,控制着国际话语权。在对外传播中,信息的不对称影响着外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美国大选期间的涉华报道也再一次表明,以负面为主的对华报道倾向还将继续持续下去,想要扭转这种话语被动的局面,中国媒体必须要不断加强国际传播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对外传播内容和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建构出真实的中国形象。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媒介批评话语分析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
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下语篇人际功能分析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8:25:47
多模态视角下外语教学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20:16:18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新闻界(2016年11期)2016-11-07 21:22:06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宣传网页的多模态解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0:12
《南方人物周刊》新闻语篇的话语分析与事实建构
新闻世界(2016年8期)2016-08-11 08: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