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平台账号乱象与治理研究

2021-05-16 11:34:31李洁
中国新闻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粉丝文化

Research on Account Disorder and Governance of Tiktok Platform

—Taking “fake Jin Dong” Incident as an Example

Li Jie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5G technology, cyberspa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ctivity space in the daily life of Chinese people. As a social software for national short videos, Tiktok has accumulated a large number of user groups. As far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concerned, the platform disorders that are widely discussed are mainly pornographic anchors, imitation accidents, addiction and other problems, while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of fake star accounts.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 of account chaos on Tiktok plat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inally, it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s to manage the chaos and create a clear and peaceful network space.

Key words: Cyberspace governance; Tiktok platform chaos; “Fake account”; Fan culture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 5G 技术普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我国民众日

作者简介:李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硕士。

文章引用:李洁.抖音平台账号乱象与治理研究——以“假靳东”事件为例[J].中国新闻评论,2021,2(2):79-87. https://doi.org/10.35534/cnr.0202006

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的构成少不了短视频的身影,而抖音作为国民短视频社交 软件,积累了大量用户群体,就现状而言,讨论较多的平台乱象类型主要是涉黄主播、模仿事故、沉浸上瘾等问题,而对伪造明星账户治理问题研究较少。本文从抖音平台账号乱象微观视角切入, 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最后探究治理乱象的有效途径、营造天朗气清 的网络空间。

关键词:网络空间治理;抖音平台乱象;“伪账号”;粉丝文化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一、事件回放

2020 年 10 月, 中年妇女恋上抖音“ 假靳东” 事件牵扯出仿冒名人账号的黑灰产。随后,演员靳东将抖音诉至法院,案由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将于 2021 年 5 月 26 日开庭。

事件发生后,抖音发布《抖音打擊仿冒名人黑产的处罚公告》,永久封禁仿冒名人黑产 账号 5000 余个,包括“东 * 哥”“勒 **63”“勒 ** 助手”等。这些仿冒账号的真实目的被披露——假借情感之名,骗取用户的关注、点击,进而通过电商、打赏等形式获利。更有部 分诈骗账号,将用户引导到外部平台骗取钱财。截至 3 月 20 日,以“靳东”“勒东”“东哥”“东弟”等为关键词,已难在抖音上搜索到仿冒用户。但与“勒东”相关的话题仍在,该话题下 仍能看见靳东的影视片段中混杂少数由他人配音合成的视频。抖音客服对此建议,用户可对 相关视频进行举报,后台将审核后进行反馈及相应处理。但“假靳东”们,却并没有消失。3 月 19 日,快手平台上以“靳东”“东哥”“东弟”等为关键词搜索,仍能得到大量以演员靳东为头像的用户。

虽说现在网络真实身份信息以“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为原则。但据实测发现,平台间对于“前台自愿”的审核不一,例如快手可直接修改昵称为名人姓名。对于意图不轨者而言,仍有仿冒空间。“假账号”乱象为何屡禁不止?法院如何认定平台对仿冒名人账号的管理责任?抖音靳东事件 将成为网络平台治理的一次典型案件。

据统计,至2020 年6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数量已达8.18 亿,相比于2020 年3 月同比增长4461 万,占网民总体的 87.0%。短视频正在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影响着中国社会。而抖音APP 作为短视频软件中的佼佼者,在中国社会中,尤其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认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抖音短视频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只是人们为获得消遣娱乐信息的社交软件,更是很多人获得新闻资讯的来源。随着我国民众对于移动终端的应用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中,短视频平台所传播的内容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对世界的看法,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背景下,一些非主流意识观随着网络社会的交往不知不觉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为此,抖音平台账号治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抖音平台“伪账号”乱象的现状

抖音是一款可以通过安卓手机或苹果手机下载的应用 APP,用户可以自行创作视频和发布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移动社交软件。据《2020 抖音数据报告》统计,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数突破 6 亿a。随着用户数量的大量增加以及监管问题的逐渐累积,短视频平台账号乱象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2018 年是短视频出现问题的集中爆发期,随着舆论影响力的扩大,快手、火山小视频两家平台的主要负责人被国家网信办预约谈话,国家对其进行违规查处,随后,这两款短视频软件进行内部清理,一段时间,在各大应用商店里无法下载这两款软件。就算国家以严苛手段治理网络平台乱象也依然无法从源头上阻止不良内容的出现。

在短视频爆发式增长之前,我国诈骗手段普遍是电信诈骗,以电话或短信形式来诓骗防备心理不高的人群。当短视频以迅猛之势席卷而来,诈骗方式开始变得多样化,其中,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欺诈主要有两类。

一是进行“伪科学”知识传播进行引流,进而引诱受众购买商品成为消费者。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国一直在倡导科学发展观,也在义务教育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但是随着抖音影响力逐渐 扩大,部分抖音用户为换取点击率,在平台上大刀阔斧的谈论健康养生问题,诸如“转发到家 人群”之类的话术频出。但是在抖音平台上的大部分涉及医学健康的账号是没有黄 V 认证的, 即没有三甲医院资质认证。近两年来,抖音用户中老年群体正在逐渐上升,对于平台上所传播 的健康养生类内容关注较多,但由于自身的科普类知识储备相对较少,所以往往成为“伪科学” 内容积极的传播者。随着我国民众对健康问题关注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有些抖音账号为吸引流 量从而变现,冒充医生身份,为用户提供一些未经核查的“伪科学”知识。更有甚者在视频左 下角会嵌入购买某商品的链接,从而引诱受众进行购买。

二是造假明星身份赚取流量,怂恿粉丝购买商品或将她们引导到外部平台进行捐赠。一般而言,短视频平台采用的是用户生产模式(UGC)即平台本身是不会创造内容的,内容的制造大部分来自抖音用户,也还有一些来自专业内容团队,在审核机制并不健全的情况下,抖音短视频鱼龙混杂,烂俗低质量的内容非常普遍。就此次“假靳东”事件来看,据调查,抖音上有 2000 多个假靳东的账号,假账号持有者以中老年女性用户为目标,对她们进行情感熏陶,然后将“入网之鱼”拉入到群组中,让中老年女性购买“三无”产品。无独有偶,虽然在此事件中,靳东工作室进行了官方辟谣,但是在 11 月 1 号,央视报道一则新闻表示,一名女子到派出所报警称被“靳东”诱骗,两人是在某短视频社交平台上相识,“靳东”在和她结识后,利用各种方法让她购买了高额理财产品,价值 8.88 万。在被家人发现和劝服后,女子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一场网络诈骗中。“靳东”并非唯一被冒充的名人,在快手平台上还有如“假马云”的账号。这些仿冒账号也许正在编织着一张张诈骗的网络,而矛头所指向的,往往是中老年人等弱势群体。

三、“伪账号”乱象形成的原因

(一)“粉丝文化”的影响

“粉丝”—词源于英文fans,粉丝是fans 的音译,“粉丝”是一个网络词语,也叫追星族。“粉丝文化”是一种由大众文化滋生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由大众所创造的文化。粉丝文化也正是由于粉丝这一现实群体的存在才得以形成。粉丝出于情感的需要集合在一起, 有共同的关注焦点,共同建立群体的运作机制,共同遵守群体所认同的道德感。

中年女性粉丝又被称为“妈妈粉”,该词出现于香港“四大天王”时代,但当时一般不叫“妈 妈粉”而是称中年女性粉丝为“师奶”。早些年 TVB 像温兆伦、方中信等男星成为了风靡全国的“师奶杀手”,不过近来随着国内娱乐圈的崛起,也出现了比如像靳东这样的佼佼者。 在新媒体时代,当代中国女性积极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活跃在网络空间中的媒介平台里, 对于那些对现实生活存在不满而又无法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成年女性来说,抖音上“假靳东” 的出现无疑在获得情感满足方面为她们提供了一种“改变”的可能性。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 学院鲍震培教授曾提到:成年女性以追星“另类”生活构成逃避现实的真空地带,获得自身 需要的存在感和补偿性自尊、获得精神寄托与激励 a。所以当出现一个虚假的“完美恋人”时, 她们深信不疑难以自拔。

(二)媒介技术带来的“在场感”

柯林斯指出,如果神经系统能够直接远程产生连带作用,那么其效果与亲身在场是一样 的b。而随着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抖音上的互动将实现另一种意义的“亲身在场”。

1.虚拟现实的建构

当靳东的粉丝们长期浏览或停留在有关靳东的视频时,抖音平台使用算法推荐技术,会持 续不断给用户推送相关内容,从而使粉丝们置身于“信息茧房”中,每天就沉醉在自己的追星 幻想里,久而久之无法分辨现实生活与平台构建的虚拟环境。大众传媒的环境监测功能可以有 效地使受众了解自然界或社会的各种变化,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而指导其行为。大部分短视频的内容制作来自用户自己。通过算法推荐和个人设置,用户可以轻松获得围绕位置、兴趣和行业的视频推送。这个过程加强了受众对环境的感知。然而,根据媒体收集到的用户个 人信息,在定向推送机制的加持下,受众处于全景敞视监狱中,但受众全然不知甚至还沉浸在 算法推送的“信息茧室”中,受众的所见所想被媒体精心营造的视觉景观悄然占据。

2.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

抖音平台音频播放器設计加入动效设计达到视听一致效果,再加上冒仿者们实时更新靳东的最新动态,利用技术进行声音合成,给予用户最佳的情景式体验。这得益于抖音短视频 App 设计上的可视性及易通性,呈现的明确性实体信息与暗示性实体信息清晰,让人信以为真。视觉景观主要以图片和文字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公众更愿意相信所见即是事实。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对于图像处理水平的提高,使得公众对景观图像的信任度呈下降趋势,对动态视频具有较高的信任度。陈力丹教授曾提到大众在互联网环境中更容易深陷图像或视频景观无法自拔 a。比如“假靳东”事件中,黄阿姨在看直播时因“假靳东”提及其姓名,就以为是靳东在对其告白并深信不疑。

(三)平台自我监管不足

作为“把关人”,短视频平台肩负着构建良好社会环境的责任,但是参与短视频内容传播 门槛很低,只要有一个手机号就可以在抖音上申请一个账号,不需要实名认证。短视频创作门 槛低,随意性强,这不仅仅是抖音短视频 APP 所独有的问题,更是全部短视频软件存在的普遍现象。自媒体视频制作过程简单、制作成本低的特点无疑激发了个人的创作活力,随着网络的 普及以及 5G 技术的创新,使得短视頻的传播与制作逐步走向日常化,但是公众的生产素养是难以把控的。一方面,视频表达的直观性和多义性可以产生强大而复杂的影响。过去,人们习 惯认为“有图必有事”。但是,随着修图技术的不断发展,图片造假已经不再是新鲜事,“有 图未必有真相”。同样,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剪辑和特效,视频可以达到完美无瑕的“移花 接木”的效果,视频制作者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自己所预期的那样构建真实故事的内容意义。另一方面,个体生产创作自由的欲望也随着越来越便利的技术发展得到实现,一旦视频生产者 缺少约束,缺乏自律意识,则更容易导致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抖音以及快手平台的审核机制并不成熟,在图片识别、深度学习等方面有待完善;审核团队人数无法匹配用户数量和内容规模。再加之传播者和受传者结构复杂,为维护社会稳定带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抖音平台应兼顾内容审核和技术更新,通过人力和技术双管齐下,强化其监管能力。

四、治理平台“伪账号”乱象对策

(一)政府:紧扣环境变化,探索依法管网

根据2020 年4 月CNNIC 发布的第45 次报告显示,截至到2020 年3 月份,我国网民数量为9.04亿,同 2018 年底相比新增网民数量为 7508 万。虽然我国的网民规模庞大,但是整体来说,网络文明素质偏低,单单依靠伦理道德内化于心无法有效治理网络社会中的乱象,想要营造风清 气正的网络空间,还得依靠外化于行的法律法规。比如在2017 年,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9 年,全国有约 170 多家网警单位入驻抖音平台, 并利用该平台来建立我国网警短视频平台工作矩阵。

国家不断出台相应的措施来对网络空间进行治理,反映出了政府对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 环境的重视,也反映出我国网络空间是一个有法律约束的公共活动空间,依法管网、依法治网 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为了给我国公民提供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对于平台出现的不良内容, 法律需要及时出台政策对不良现象进行管理。要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必须依靠规则来维护,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依法治理网络。把秩序与自由结合起来,把网络精神与法治精神结 合起来,我们就可以不断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二)平台:加强监管,提高短视频发布门槛

《“抖音”用户服务协议》中明确规定,用户的帐号名称、头像和简介等注册信息及其他个人信息,未经他人许可不得用他人名义(包括但不限于冒用他人姓名、名称、字号、头像等或采取其他足以让人引起混淆的方式)开设帐号。抖音有权对用户提交的注册信息进行审核。虽然快手也发布了相类似的公告,但是经实测发现,用手机验证码注册登录的快手账号上,还是可以直接改为名人的名字。短视频平台应深刻认识到,若平台提供的内容缺乏传播的价值, 将不但对自身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平台的持续发展,也将威胁社会的正常秩序。短视频平台应该不断提高短视频发布的准入门槛,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

一是完善实名认证,提高准入门槛。若在抖音或快手进行直播,认证流程则需提供身份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核验。账号如需官方认证,在粉丝量及作品量等方面有相关要求,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伪账号”。目前抖音平台上的要求是:如果你想在抖音上进行直播那就必须要实名认证。但是对于只是观看视频或进行评论的用户,确可以使用“游客登陆”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弊端。目前许多的抖音用户不再局限于从视频内容中获取乐趣,而是在视频评论中获得乐趣和更多的信息,基于此种现象的出现,我们也需要对每一名抖音用户进行实名认证,这样既能提高账户的安全性也方便平台进行管理,但是前提条件是平台必须要保护好用户的隐私信息。

二是完善审核流程,提高平台的技术审核能力,并严格清理“灰色地带”。一方面优化 算法机制,利用关键词对不符合要求的内容进行精细过滤,通过网络地址屏蔽技术对打着低俗、暴力的“擦边球”上传内容的用户禁止其再次上传该视频;另一方面,将嵌入式管理运用到 内容传播过程中,各节点有效地对短视频传播的各个过程进行监控,快速察觉并下架包含违 法违规内容的视频。在完善技术审核的同时也需要提高人工审核的能力,机械化审核只是流水线操作,而面对隐秘的不良内容,还需要人工审查,这样才能做到不留死角,真真切切完 善审核流程。

三是完善反馈投诉举报机制,通过“一键举报”等多种方式,提高监督效率,但在同时要保护好举报人的隐私,防止其遭受网络暴力的可能。在后真相时代,“把关人”机制受到一定的弱化,为了夺取人们的眼球,现在信息的传播以速度为第一准则,那最有效的审核方式是平台不断完善事后审查机制,将舆论反映不良或用户举报的视频先下架、再进行仔细审查,以最迅速的反应阻止不良内容的大范围传播;另外平台可推出适度奖励机制,以此激励用户对包含违法违规内容的视频进行举报。

(三)用户:从盲目崇拜中寻找自我规范

互联网的应用不仅为人们提供购物、社交以及出行的方便,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近乎无限创造、想象和放逐自我的广阔空间。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可以获得自身的满足、自由自在实施自我行为, 但是也会出现一些盗取个人信息、污名化诽谤、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现象。作为一名用户,我们需提高自身的信息消费素养和生产素养,规范自身行为,在网络空间中作一个合格的传播者。

1.甄别虚幻和现实之间的差别

珍妮·史格特曾指出,“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曾是某种程度上的粉丝。”a 其实粉丝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每个人一生中总会有某些时段将某人当成自我信仰。在网络空间中, 似乎拉近了崇拜者与被崇拜者之间的距离,粉丝在网络社群中寻求自我满足,但是,我们需要 认识到,虚幻终究会破灭,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现实社会中。

现如今,我们生存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网络信息来源多元化,面对冗杂的信息公众难以辨别真假,所以用户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依靠搜索引擎提高我们获取信息的质量。最重要的是创新自身的互联网思维,选择听取身边可信之人的介绍,学会甄别虚假信息, 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会分析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差别,积极面对生活和未来。

2.提升信息消费和生产素养

新媒体时代让人人都拥有麦克风,使得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有所改变,公民的权利得到了提升,网民们的公共话语空间的范围有所扩大,在“草根文化”的影响下,作为个体的网民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如果得到认可与传播,那么其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所以,用户在发布视频或评论时应考虑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个个体都应有为自己言论负责的责任意识。同时,公众也要逐步形成对“二次传播”负责的意识,对待诸如“转发”“快转”之类的词语需谨慎。

在网络空间中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维持媒介生态秩序的责任,因此每个成员需建立自我规范意识,遵守社交媒体的规则。在接受浩瀚如海的互联网信息时,对于已经被互联网筛选过的信息,也需要培养自己的怀疑性认知心理,能够以多种方式核实信息源,拥有鉴赏、批判、反思的思维向度。

五、结语

营造一片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合理化的秩序约束十分必要,同时也亟待社会各界的共同 合力。但平台间对于“前台自愿”的审核不一,对于意图不轨者而言,仍有仿冒空间。有利可图, 是‘假靳东们屡禁不止的原因。如果不出台严格法规规制该现象、平台仅用“销号”来惩罚 冒仿者,那“伪账号”仍然会屡禁不止。针对名人账号,平台应有更主动监管的責任和措施, 认定平台责任时“知道或应该知道”的标准应与普通人不同,如果依据这种标准执行追究平台 责任,平台监管的积极性将会更高。

从长远发展来看,短视频平台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提高用户准入门槛,加强内容把关和平台监管。在政府和平台的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公民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合理使用视频软件并提高自身的信息甄别能力,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正本清源,共同营造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猜你喜欢
粉丝文化
次元之壁的缝隙
基于粉丝文化视域的《奇葩说》植入广告传播策略研究
科技传播(2018年16期)2018-08-29 17:05:56
网络直播平台下的粉丝心理探究
“粉丝”也疯狂
世界家苑(2018年7期)2018-07-28 07:08:18
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文化探究
新闻论坛(2018年2期)2018-06-30 05:01:24
新媒体环境下粉丝生产力的强化及其局限
声屏世界(2017年9期)2017-11-17 20:39:59
打破现实与幻想的壁垒
今传媒(2017年9期)2017-10-20 08:29:18
蜘蛛与海星
青年时代(2017年24期)2017-09-29 12:48:13
让荧光棒为自己挥舞
浅析粉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