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新闻语篇的话语分析与事实建构

2016-08-11 08:28赵利利
新闻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

赵利利

【摘要】话语分析是一种语用研究方法,赋予了理解新闻的新路径。本文以《南方人物周刊》的新闻语篇为研究对象,结合话语分析的经典理论范畴,通过详细的文本分析来探讨《南方人物周刊》人物类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探求其话语制作的基本特征以及事实建构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话语分析;南方人物周刊;事实建构

话语分析是一种语用研究方法,意在通过对文本的物理组织进行手术刀式的剖析来揭示文本能指背后的所指意涵、文本细部之间的有机关联、命题序列的文本间性以及文本宏观主题的结构支撑,是确立文本意义归宿的方法论。话语分析的对象是话语行为,包括主体之间的直接会话和通过文本进行的间接话语传递。大众媒介时代,通过文本进行的话语活动成为“说话人”意图传递的重要方式,而新闻就是这种话语行为类型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价值观的节点传递是新闻传播的根本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叙事是新闻话语制作的操作手段,新闻话语构成了新闻文本的真正所指。本文以《南方人物周刊》的新闻语篇为研究对象,结合话语分析的经典理论范畴,通过文本分析来探讨《南方人物周刊》人物类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探求其话语制作的基本特征以及事实建构的主要策略。

一、理论概述

荷兰学者梵·迪克是著名的新闻话语研究者,《作为话语的新闻》是梵·迪克建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的扛鼎之作。梵·迪克将新闻话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类型,确立了新闻话语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新闻图式的排序规则和话语策略。[1]在梵·迪克的理论视野中,结构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话语的微观结构是话语分析的基本单位。话语的微观结构涉及到命题和命题群组的概念,命题是指由一个谓语和多个中间项组成的独立句子,命题群组是指连续多个命题的组合,多个命题的衔接往往涉及到命题的文本间性。[2]因此,梵·迪克在新闻话语微观结构的理论架构中重点阐述了局部一致性的内容。局部一致性是指小型文本的构成不是由句子单元随意罗列而成,而是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新闻话语必须具有条件上或者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与文本的主题和社会认知中的普遍常识建立密切关系。[3]

二、文本分析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新闻话语生产机制对写作者主观性的限制上,新闻本质上要求作者用最简洁的文字传达最大的信息量,不提倡复杂长句的频繁使用。梵·迪克认为,面对相同叙述客体、事实或论断时,用由多个独立句子组成的命题组群来表达和采用复杂命题来表达会产生实际效果和认知上的差别。[4]《南方人物周刊》新闻文本中独立句子的组合对文本意义的表达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堪称语言调度的典范。

(一)功能一致性

功能一致性是局部一致性的一种类型,通常是指命题乙和前面的命题甲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联系,既可能是对前面命题的解释,也可能是对前命题所进行的补充、纠正、对比等。《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第15期标题为《盲女杀夫》的非虚构作品中,部分段落中命题组群的结合就是这种功能一致性叙述的典型案例,如下文所示的文本案例。

①这里是陕西省西乡县高川镇八角楼村。②从八角楼村右拐,③顺着环山水泥公路向里行驶半小时,④再走两公里泥泞路,⑤才能到达。

句子①是一个独立命题,交代了地点。句子②开启了另外一个由复数句子组合而成的命题组群,其中,句子①中交代的地点成为受述者追踪叙事视角进行空间转换的地理起点,从①开始,句子②③④⑤依次在前述句子的基础上形成事件的完整脉络,命题组群的所指意涵在句子⑤结束之前达到了被读者安全解码的基本要求。在整个事件的叙述中,任何前命题的缺席都将造成后句解码的报错或费力程度的增加,没有“八角楼村”的交代,人们无法知悉故事发生的具体位置,没有“顺着环山水泥公路行驶”以及“再走两公里泥泞路”的讲述,人们无法理解句子⑤“到达”的明确指向,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文本场景的现实映射和调动经验储备形成命题所指的清晰认知,从而造成信息传播的失真,这样的文本是不具有任何价值的。

功能一致性的命题安排是新闻叙事的常用手法,这种类型的一致性有利于每个句子都单独承担关键信息的表达,单句的焦点唯一且不具有任何干扰性,不需要面对复句命题因断句的注意力耗损而带来的解码时间成本增加和意义断裂。多个句子前后照应形成主干信息疏密有致的布局,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类型读者不同程度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接受习惯。

(二)条件一致性

局部一致性的另一种类型叫条件一致性,在这种情形中,前后命题的一致性不是建立在命题或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而是根据这些命题或句子所表达的事实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以下文本片段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第15期题目为《那些90后的性和爱》的叙事语篇。

①过去一年里,她服用三种抗抑郁药,带来的副作用是咬牙、出汗和发抖。②夜里失眠,吃6种不同的安定药也不管用。③她会眼睛直直地瞪着天花板,三天三夜也不起床。④狂躁时会吞头发,砸暖气片,却不知道为什么。

上述小型文本中,句子①②③④分别完成各自的命题建构。句子①讲述过去三年中,故事行为者频繁发生“服用抗抑郁药”的行为,导致“咬牙、出汗和发抖的”后果。句子②说明行为者“夜里失眠”的行为以及变换命题条件为“吃6种不同的安眠药”时的结果。句子③道出行为者在“夜里”和“三天三夜”两个时序进程中表现出的行为状态。句子④意在告诉受述者行为者在“狂躁时”的特定前提下表现出的系列行为。四个句子在功能上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即其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缺席都不影响其他句子所指的明确性。但是,四个命题所讲述的故事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逻辑关系,句子①②构成因果关系,句子②中的“夜里失眠”正是句子①中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句子③是对句子②所述内容的进一步解释,而句子④中的行为是前述命题所讲行为的长尾后果,四个句子所聚焦的事件通过弱化的逻辑线连接起来共同促成文本的主题表达。

条件一致性的话语表达类型也是新闻作品经常使用的话语建构策略,没有明确逻辑关系词标记的命题组合让文本前后句关系的界定因人而异,为读者预留了巨大的解读空间,而这种模糊性往往也为写作者隐晦地表达主观意图提供了可操作空间。对于争议较大的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这种话语建构策略能够避免“确定叙事”带来的偏颇与局限。

(三)主题与知识

局部一致性满足文本总体结构的制约机制。只有当命题和文本主题相关时,同一组群命题才具有局部一致性。组群命题所叙述的针对同一叙述对象的相关事实必须和受众的知识或信仰保持一致,也就是说,组群命题之间的逻辑推理要建立在命题所映射事实与社会常识相吻合的基础之上,否则,组群命题为伪命题,叙事文本的总体传播价值遭受减损。[5]下面所选文本片段说明了新闻文本中主题、知识和局部一致性的相互关系。

①城市承载着汪家几辈子的期待,换来的却是身体和精神的折磨:②汪长尺做建筑工受了伤,老板不闻不问还极尽羞辱,市劳动局的女科长孟璇愿意帮助汪长尺,汪的妻子贺小文为了感谢她精心做了一袋粽子,孟璇一再感谢地放进包里走去,然而(可能是担心卫生问题)还是偷偷把粽子扔进垃圾桶,却被汪长尺看到……

这段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35期题目为《东西如何改变命运?》的小型文本,采用了新闻写作中经常使用到的反常、陌生化的修辞手段。句子①是一个独立命题,旨在说明本段文字的主题,句群②是由复数句子单元组成的命题组群。句子①和②之间的冒号从形式上标志着句群②是对句子①的解释说明。句子①和句群②实际上共同构成了新的组群命题,成为整个文本布局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句子①的放置,句群②中所叙述的事实严重违背正常的社会伦理常情,造成与读者认知的强烈冲突,编码者与解码者形成对抗,意义的流通逃逸到了语言规则之外,最终导致话语解读的阻滞。因此,话语架构者在采用陌生化策略时,一定要遵循话语的一致性原则,通过命题组群的逻辑关系弥补陌生化带来的局部不一致,这样才能在拥有陌生化带来的故事张力的同时准确传达作者意图。

结语

话语分析赋予了理解新闻的新面向,也是深刻把握新闻本质规律的重要路径。《南方人物周刊》是一本关注普通人命运的新闻期刊,它的大部分文本属于非虚构写作,既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又尽可能利用意象写作、细节写作等文学叙事方式以促成更具可读性的叙事效果,形成了介于消息的克制与文学的开放之间的文本特色。因此,《南方人物周刊》的叙事语篇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话语分析作为研究方法为人物类新闻写作的学术研究所提供的探索角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释:

[1][2][3][4][5]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曾庆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50-66.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
关于《勒索》中对话的语言文体学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媒介批评话语分析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
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下语篇人际功能分析
多模态视角下外语教学研究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宣传网页的多模态解读
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视角下小品幽默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