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国+胡旭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做好经济报道特别是党报经济报道,必须着力提升专业化水平。本文从培育专业精神、积淀专业素养、力求专业表达三个层面探讨了提升经济报道专业化水平的内涵和路径。
【关键词】经济报道;规律性;生动性;专业化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专业化水平是衡量新闻工作者能否履职尽责的重要标尺。专业化,既表现为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又体现为对报道领域全面情况、动态变化、发展规律的真切了解和把握。从事经济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要培育专业精神、提升专业素养,以专业眼光记录经济生活,以专业水平反映经济运行,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经济报道。
一、专业精神:责任,探索,创新
经济领域的规律缜密而复杂,且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变革。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规律富有时代性和变动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舆论传播格局变革和新闻舆论工作实践深化而不断呈现新的特征。认识并把握了规律,符合并体现了规律,才称得上“专业”。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繁重的改革任务和变革中的舆论格局,做好经济报道必须高扬专业精神,不断深化对经济生活的认识和对经济规律的认知。
政治责任再强化。经济报道的一大功能是传播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和主张。当前,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人们对经济走势看法不一。作为主流媒体,经济报道要主动发声、准确发声、理性发声。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积淀,并调动相关部门和专业领域的有用资源,及时全面准确解读经济工作的新政策新举措,对经济运行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系统分析,揭示问题及其成因,指明努力方向和重点,传播主流声音,表达理性观点,着力增强影响力和引导力。
探究规律再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再三强调坚持问题导向,这是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的深刻转变,对新闻舆论工作极具指导性。在经济报道上坚持问题导向,首要的是发现和提出问题,重要的是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新闻工作者要保持探索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和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新闻敏感,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和促进解决问题的责任,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掌握经济发展的最新变化,总结经验,探究规律,提升经济报道的质量和分量。
工作创新再实化。创新是专业精神的内核。新形势下,经济报道的角色和担负的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更需要从“重宣传”转入“重阐释”,报道成就要由罗列展示转为深入探究原因、总结经验、揭示规律,宣传政策要由政策告知转变为政策解读、热点引导、疑点辨析。要改变单一化报道形式,探索运用多元组合化报道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挖掘题材,追求报道深度与形式生动的统一,以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专业素养:守正,专注,理性
十八大以来,中央在经济工作上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政策,很多都指向具体领域具体问题,强调精准、务实、管用。从事经济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提升专业素养,避免陷入照本宣科的“本本主义”、患上束手无策的“本领恐慌”。
守正:坚持正面引导为主、明辨是非、澄清谬误。守正是融于专业素养中的政治素养,是政治素养统领下的专业素养。从事经济报道的“守正”,就是要把党和政府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提出的政策主张、作出的决策部署作为观察经济现象、开展经济报道的“主基调”,坚持正面引导而不随波逐流,注重独立判断而不随声附和,注重分析问题而不渲染问题;同时,更要注意经济报道不是“传声筒”,要顺应人民群众利益关切,经过深入采访、多方求证,主动发声,理性报道。
专注:认真研究经济生活热点、经济运行走势、经济政策变动。随着我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经济活动更加海量化,经济运行特征发生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新热点新现象层出不穷,影响经济正常运转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复杂且较难预测。同时,与之相应,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和变化。只有专注和钻研经济政策,才能认清进而理顺经济政策调整和变动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准确解读和传播经济政策。
理性:秉持客观真实,推出具有公信力的报道。越是处于复杂舆论环境,越要注重培养和坚持理性。“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人民日报《开局首季问大势》)。具有理性,就不会被纷繁的经济现象所迷惑,把握“时度效”要求,开展理性引导。聚焦重大决策,把握“时度效”要求,重点把握“时”,站在政府决策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及时阐释决策的背景和意图,引领社会舆论。聚焦经济热点,把握“时度效”要求,重点把握“度”,以富有理性、建设性的内容促成和凝聚社会共识。聚焦典型,把握“时度效”要求,重点把握“效”,按最新政策取向和发展战略选取事例,发掘亮点,提炼总结其中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专业表达:严谨,生动,隽永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要善于思考,深入发掘好材料的内涵,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这段论述,蕴含着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规律,强调的是新闻报道的表达和呈现问题。
重在严谨。严谨,在经济报道中表现为观点的准确、素材的翔实、论证的周密、逻辑的连贯。严谨的表达,要“用数据说话”而不靠数据说话。如果说一篇经济报道带给读者一连串信息流,就要把关键数据用在关键位置,以突出最核心的信息。要“支配素材”而不被素材支配。并非素材引用越多越令人信服,要善于驾驭素材,深入浅出地表达鲜明的观点。要“观点独到”而不面面俱到,选择新颖素材和独特视角,提炼准确而独到的观点,面面俱到会流于“八股腔”“材料味”。
胜在生动。毛泽东同志曾要求《人民日报》“典型宜多、综合宜少”,现在仍然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实现经济报道的生动表达,既要摒弃“观点+例子”的套路,也要避免罗列看上去很生动的例子而缺乏观点统领,实现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统一。生动的表达,是行文简洁明快,从人物和场景的走笔中自然地给出正确观点,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思路的开拓。需要运用概念和专业术语时,要作出恰当的形象化诠释。
妙在隽永。创新表达,就是要在意味深长中给人以形象而具体的感悟,进而传递丰富而深刻的道理。要追求“想象之妙”,注重刻画细节,以细腻逼真的场景现实感将读者“卷入”报道情境,拓展自主想象空间。要追求“冲突之妙”,注重场景穿插,营造一种戏剧性的对比和冲突效果,引发不由自主的深入思考。要追求“隐喻之妙”,采取巧妙的比喻、引申等手法,营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趣味,传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思想和观点。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目的都是以更接地气的表达,开掘专业深度,提升报道品质,推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