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丹 孙瑞
摘要:支教式教学是一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模式。通过日常教学片段,阐述了情境素材支架、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实验操作支架以及工具支架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7-0054
一、支架式教学的含义
支架式教学是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教师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1],通过其支撑作用,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深层次探索,认知能力从宏观辨识上升到微观辨析。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1.情境素材支架
化学史实和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快速将学生带入上课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所学新知[2]。
例如在氯气的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展示84消毒液、自来水厂杀菌等氯气运用于生产生活中的相关图片,介绍导致氯气泄漏的新闻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氯气被用作化学武器的历史事件。这样,学生就会对本课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期待通过性质的学习辩证地看待氯气。教师引导学生怎么正确处理液氯泄漏事故以及氯气用于战争的危害,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正确使用化学药品的意识,提升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2.范例支架
教師举例子做引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为学生提供一套参照标准或引导学生少走弯路,主动地接受知识,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轻松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氧化铝性质时,通过SO2+2NaOH= Na2SO3+H2O复习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通过MgO+2HCl=MgCl2+ H2O复习碱性氧化物的性质,然后引导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实验,探究Al2O3究竟属于哪一种氧化物?让学生认识到氧化铝既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特殊性质,进而引导出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化学物质,并提供相关反应方程式,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向学生提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核心物质,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学生很容易得出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的结论。
3.问题支架
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支架,是教师依据经验预测学生可能遇到困难时,随机应变地科学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对化学问题支架的创建,可以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教师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设计以下问题:装置主要包含几部分?制备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杂质?如何除杂?可以选择哪种收集方法?尾气怎么处理?学生分学习小组进行实验设计、操作、交流总结、评价,有效地关联学习任务,由点及面,构建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网的形成。教师结合学情分析,灵活、合理地运用问题支架教学策略来突破学习重难点,从而适当降低学习难度,而且科学的问题支架设计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4.实验操作支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及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利用现有条件搭建实验支架,设计科学有趣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取体验感,进而深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新知识。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中,教师将等量的Zn分别投入到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比较反应快慢。学生设计导电装置,将两电极插入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观察小灯泡的明亮程度,根据现象比较HCl、CH3COOH这两种电解质电离的区别,建立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思维模型,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和证据推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5.工具支架
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多学习辅助载体,例如思维导图、电子白板、PPT等目的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很多师生居家隔离,期间教师通过线上向学生推送精选的名师讲座、视频微课等多样化优秀资源。教师并没有把问题或解答方式直接输入给学生,而是通过提供工具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工具去独立思考。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结合教师的线上答疑解惑,一样能高效实现学习目标,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提高自主探究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具支架教学模式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网课教学的效率,促使线上教学平稳进行,教学进度顺利推进,还实现了高效课堂。
三、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搭建多维教学支架,相互补充,各取所长,以期在课堂上高效解决化学问题。多维支架的搭建需要教师灵活地对其选择,科学地进行运用。创设难度适中的支架,学生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而支架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易入难,逐层推进,最终实现深度学习,充分发挥支架式教学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小芬.支架式教学模式初探[J].甘肃教育,2016(2):75.
[2]张其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中学课程资源,2018(5):32-33.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