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井投放灭蚊幼药物对居民区白纹伊蚊控制效果研究*

2021-05-15 07:43任志华张海兵陈家昕王玉峰陈紫旖周毅彬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居民小区伊蚊登革热

任志华 张海兵 刘 天 陈家昕 王玉峰 陈紫旖 周毅彬

(1.上海市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消毒科,上海201799; 2.上海市奉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上海201499; 3.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上海200336)

近年来,全球登革热流行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5亿人有感染登革病毒的风险(Phametal., 2011)。目前全球无登革热疫苗和特效药,控制蚊媒密度仍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措施(Acheeetal., 2015)。2014年我国广东省出现登革热大暴发,全省报告登革热病例45 000余例,达到1989年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以来最高水平(Chenetal., 2015;Yueetal., 2014)。近10年浙江省多市暴发本地感染登革热疫情,且多起首例病例起源于周围雨水井蚊幼阳性率较高的区域(莫旦红等,2018)。研究显示部分居民区雨水井蚊虫孳生率高达100%,且居民区雨水井以白纹伊蚊孳生为主(高强等,2016)。居民区雨水井的蚊虫阳性率高于以往关注的小型容器,已成为城市白纹伊蚊孳生繁殖的最重要场所之一(冷培恩 等,2016)。

登革热在我国呈现多点暴发态势,境外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徐朦等,2020)。2019年全国媒介伊蚊监测报告发现,我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媒介伊蚊密度超过登革热传播或暴发阈值,登革热本地传播及暴发风险高。因此,需要各地持续性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预防控制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暴发流行(刘小波 等,2020)。马敏等研究发现结合科学合理的媒介应急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登革热媒介密度(马敏 等,2019)。

白纹伊蚊种群密度监测指标主要有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指数和成蚊密度指数(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是登革热疫情监测的重要内容,也是登革热预防控制和流行强度预测判定指标(茌静 等, 2013)。吴烽等在登革热传入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指出,媒介伊蚊的密度与登革热发病流行相关联,当BI>10时,有登革热传入可以引起散发病例(吴烽等,2006)。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使登革热疫情能在早期及时采取措施,印发了《登革热疫情分级防控技术指导方案》(中疾控传防发〔2015〕45号),其中将登革热疫情分为六级,并针对相应级别提出了分级响应原则。此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上海市蚊媒传染病传播媒介应急处置技术方案2020版》(沪疾控传防〔2020〕565号),也将上海市的登革热疫情分为了六级。方案中,六级预警事件定义为一个街道(镇)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高于10,但尚无病例报告,主要响应措施为环境孳生地治理。

目前,上海市在登革热防控工作中,当诱蚊诱卵器指数大于六级预警事件的标准时,以孳生地治理为主。本次研究主要验证居民小区雨水井及公共区域蚊幼控制对小区蚊虫密度的影响,评估六级事件后居民小区雨水井及公共区域处置效果。我们于2020年8月17日至10月5日期间,在上海市一处居民小区开展了雨水井投药治理效果及小区公共区域的孳生地治理的现场实验研究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在上海市青浦区选择一处雨水井类型较为统一的小区(2006年建成),其占地面积约56 000 m2,总建筑面积约70 500 m2。小区共有21栋楼,总户数约为600户,居住总人数约2 000人。小区有竖篦雨水井122个,主要分为2种:55 cm × 40 cm(115个)及55 cm × 55 cm(7个)。小区中央有一条河流(宽度约40 m)穿过,将小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雨水井61个,北部雨水井58个,小区中央的小岛上有3个雨水井。将小区南部作为实验区,北部作为对照区,中间河流及小岛部分为缓冲区(图1)。

图1 小区雨水井及诱蚊诱卵器位置图Fig.1 Location of rainwater wells and mosq-ovitraps in the study area

1.2 研究时间

2020年8月17日至10月5日,每周在实验和对照区域布放1次诱蚊诱卵器,9月7日及9月21日对小区实验区雨水井投药和孳生地治理,在第一次投药前及投药后的9月3日及9月21日调查所有研究区域雨水井。

1.3 蚊虫密度监测及调查

1.3.2雨水井蚊幼虫孳生调查:参照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330.2-2006《鼠害与虫害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第2部分:蚊虫防制》,结合目测法与水勺法进行调查,调查人员用手电筒,对小区地面环境雨水井进行检查,发现有幼虫或蛹的水体作为阳性孳生地,对发现阳性的雨水井用500 mL水勺捞取积水,每处捞取2勺,记录蚊幼数及蛹数,以平均数代表该阳性孳生地蚊幼密度(条/勺)。

1.4 小区孳生地控制

9月7日及9月21日,对实验区及缓冲区的64个雨水井开展了两轮投药工作,投放药物为5%吡丙醚·倍硫磷,投药标准为4 g/井;同时,对小区南部公共区域小型积水开展了清理工作。

1.5 空间统计方法

核密度分析:应用ArcGIS10.8软件中“空间分析”模块下的核密度分析(kernel density analysis)工具探测蚊密度聚集区域。本研究的输入要素为诱蚊诱卵器内卵粒数,选择搜索半径为50 m(朱伟等,2020),落入搜索半径内的点具有不同的权重,靠近区域中心的点会被赋以较大的权重,随着距离增加而权重值降低。根据核函数每个点要素上方会生成一个平滑的曲面,最后形成光滑的锥形表面,呈现出蚊密度的分布特征。

1.6 统计学处理

利用Excel2010软件记录整理现场实验数据,采用相关密度指数评价蚊密度控制效果。

相对密度指数(RPI)=(对照区处理前密度值×实验区处理后某时密度值)/(对照区处理后某时密度值×实验区处理前密度值)×100,通常情况下,RPI的数值越小,说明虫密度降低越显著,小于 50说明效果明显, 等于或大于50说明无效(冷培恩等, 2008)。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和百分比,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诱蚊诱卵器指数变化

在实验区及对照区于8月17日、8月24日、8月31日、9月7日、9月14日、9月21日、9月28日7次均分别布放诱蚊诱卵器50个,布放7 d后回收并记录结果,7 d后实验区及对照区诱蚊诱卵器指数分别为29.55、23.91、27.08、38.78、12.00、32.00、44.90及24.44、28.89、30.43、34.00、16.00、40.00、44.00,7次实验区及对照区诱蚊诱卵器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表1)。

表1 居民小区诱蚊诱卵器监测情况表Tab.1 Mosq-ovitrap monitoring data in the study area

2.2 诱蚊诱卵器卵粒数核密度变化情况

8月24日至10月5日期间,诱蚊诱卵器内卵粒数核密度分析结果。在空间上,7次密度较高的区域较为集中,空间位置也相对稳定(图2)。具体位置为南部区域的东侧及西侧、中部3个点位、北部的西侧和中间位置,这些地域多为居民小区内人员比较集中的娱乐休息点及阳性雨水井周围,风险度较高。此外实验区和对照区的核密度分析结果可见,实验区和对照区密度都较为接近(颜色相近)(图4)。

图2 小区诱蚊诱卵器核密度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of Kernel density in thestudyarea

2.3 雨水井蚊幼孳生调查

2020年9月3日,在雨水井投药前对小区122个雨水井开展了一次蚊虫孳生全面调查工作,共发现有积水雨水井36个,蚊幼阳性雨水井13个(图3),雨水井积水率为29.51%,积水雨水井蚊幼阳性率为36.11%;其中实验区积水雨水井阳性率为40.00%,对照区积水雨水井阳性率为33.33%,两者差异不明显。9月21日实验区雨水井蚊幼阳性率为0%,对照区雨水井蚊幼阳性率为38.10%,两者差异较显著。

图3 9月3日小区阳性雨水井分布图Fig.3 Positive rainwater-well distributions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on September 3rd

2.4 相对密度指数评价控制效果

以8月24日、31日及9月7日3次控制前实验区和对照区平均密度计算控制后每次的相对密度指数,9月7日投药后,4次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指数相关密度指数(RPI)分别为118.62、77.97、82.64、110.95,4次相关密度指数均大于50,表明2次雨水井蚊虫控制及公共区域的孳生地治理对诱蚊诱卵器指数影响不明显。

3 讨论

本文研究了登革热六级事件响应后居民小区雨水井的控制效果,我们在白纹伊蚊高峰期开展了7次诱蚊诱卵器监测工作,研究结果发现居民小区实验区域及对照区域7次诱蚊诱卵器指数均大于10,其中多次高达30以上。一般来说,媒介伊蚊幼蚊密度高低受监测点位置选择、孳生地(水体)多少和面积大小、气候因子(Lietal., 2019)、人口数、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社会的灭蚊力度(Guoetal., 2016)、局部卫生条件及是否发生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等因素相关。研究期间9月7日及21日对居民小区实验区域开展了2次雨水井药物控制工作,同时对外环境小积水开展了清理,2次处理后诱蚊诱卵器相关密度指数均大于50,处理后9月14日(χ2=0.244,P=0.679)、9月21日(χ2=0.332,P=0.774)、9月28日(χ2=0.694,P=0.532)、10月5日(χ2=0.008,P=1.000),实验区与对照区诱蚊诱卵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雨水井药物控制及外环境小型积水治理对居民小区白纹伊蚊控制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难以立刻将登革热风险水平降至阈值以下。

表2 投药后诱蚊诱卵器相对密度指数变化表Tab.2 Changes in relative population index of mosq-ovitraps after injection

研究表明,烯虫酯对雨水井中白纹伊蚊幼虫控制具有较好的效果(莫旦红等,2018),且对环境友好,然而其控制蚊幼虫主要是抑制蚊幼的羽化,但无法用现行评估标准评价;对居民区雨水井尤其是箅子型雨水井投放1%双硫磷颗粒剂,对白纹伊蚊控制效果显著(徐友祥等,2017)。本研究2次雨水井均按4 g/井投放了5%吡丙醚·倍硫磷开展药物控制,2019年作者研究发现5%吡丙醚倍硫磷颗粒剂对居民小区雨水井蚊虫控制时间约2周,9月21日实验区积水雨水井蚊幼阳性率为0,表明5%吡丙醚·倍硫磷对雨水井蚊幼孳生是有效的,对照区积水雨水井蚊幼阳性率为38.10%,雨水井蚊幼阳性率仍维持在原有水平,但实验期间小区实验区白纹伊蚊控制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有研究表明,城市化对居民区白纹伊蚊孳生地特点影响的研究中,居民户内积水类型较多样,蚊幼阳性率较高(段金花等,2008),相对于居民室外公共区域雨水井及小型积水等孳生地,对小区白纹伊蚊密度的影响究竟多大,还需进一步研究;大多数情况下伊蚊孳生地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单一控制孳生地难以达到控制成蚊密度(Nametal., 1998)的目的,居民小区如何使登革热六级风险快速降至阈值之下,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居民小区伊蚊登革热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居住小区地下车库精细化设计探究
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驱避白纹伊蚊的效果对比
健康教育在登革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一种荧光RPA方法鉴定伊蚊的研究*
论小区拆围对居民小区治安管理的影响
城镇居民小区健身设施有效性利用研究
埃及蚊子的嗡嗡声原来是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