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截获弯曲歪尾蠊(Phyllodromiidae:Symploce)*

2021-05-15 07:43李婷婷魏晓雅刘德星岳巧云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后缘背板生殖

李婷婷 魏晓雅 陈 健 刘德星 岳巧云

(中山海关技术中心,广东中山 52840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物种跨境入侵已成为全世界重点关注问题之一(施宗伟等,2004)。外来入侵物种对全球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经济发展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吴金泉等,2010)。为减少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诸多风险,口岸检疫尤为重要。蜚蠊作为重要的医学媒介生物之一,具有非常强的适应力和繁殖力,除了能够机械性传播疾病外(彭建军等,2005),还是美丽筒线虫、念珠棘头虫和长膜壳绦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寄主(陈育民等,2011)。

蜚蠊隶属昆虫纲网翅总目(Dictyoptera)蜚蠊目(Blattaria),全球已知的蜚蠊约4 300多种(Roth,2003),目前我国已知的蜚蠊种类约450余种(刘宪伟等,2017)。与人类有着密切相关的蜚蠊可分为5个科,即蜚蠊科(Blattidae)、光蠊科(Epilampidae)、姬蠊科(Phyllodromiidae)、折翅蠊科(Blaberidae)及鳖蠊科(Corydiidae),大部分蜚蠊为野栖型,少数蜚蠊为危害较大的家栖型(丁鸿娟等,2006)。本次截获的蜚蠊,经鉴定为姬蠊科(Phyllodromiidae)歪尾蠊属Symploce的弯曲歪尾蠊Symploceincuriosa。弯曲歪尾蠊的标本最早于1898年在坦桑尼亚被记录(Roth,1986a),1899年Saussure(1899)将该种命名为弯曲异翅蠊lschnopteraincuriosa,1922年Rehn(1922)认为弯曲异翅蠊应该被移入歪尾蠊属。Roth(1986a)认为I.pitmani、Phyllodromiatrigonalis和I.uniramosa是弯曲歪尾蠊的同种异名。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与制作

从莫桑比克进口原木集装箱中截获4头蜚蠊,其中雄虫3头,雌虫1头。将雄虫的第七背板(T7)后部分用手术刀切下,放入含有10% NaOH的1.5 mL离心管中,70℃消化30~45 min,取出标本后用清水洗涤3次。使用昆虫针在体视显微镜ZEISS Discovery.V12下进行尾器解剖,解剖后的尾器保存在含有50%甘油0.5 mL离心管中。标本其余部分制成针插标本,与尾器使用一致的编号,以保证一一对应。标本保存在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的标本储藏室。

1.2 形态鉴定

使用体视显微镜ZEISS Discovery.V12对标本进行观察,利用ZEISS/Smart Zoom5和Canon EOS 5D Maker III进行拍摄。依据Roth (1986a) 和Saussure (1899) 对标本进行形态鉴定,本文使用的术语遵循Roth (2003;1977;1979)。

2 结果

2.1 弯曲歪尾蠊的形态描述

体型小,黄褐色。头顶粟褐色。眼间距小于单眼间距。脸全黑,或从两眼间黑色区域逐渐向头顶和脸下变淡。前胸背板暗橙色或橙褐色,中线两侧有或无模糊的斑。腹部背板和腹板浅褐色,端部黑色或略带褐色。前、后翅发育完全并超过腹部末端,后翅肘脉具3根完整和1根不完整分支,端三角小(图1-L)。第七背板(T7)中间具毛簇(图1-C)。

雄性:肛上板横截,浅梯形,不超过下生殖板后缘,左、右肛侧板宽且硬化,各具1刺状突起(图1-I)。下生殖板非常不对称,后缘具深凹陷;尾刺不相同,右尾刺位于下生殖板端部;左尾刺比右尾刺细长,位于下生殖板凹陷处,左、右尾刺稍微弯曲,且相距较远(图1-G, H);右阳茎勾状(图1-F);中阳茎细长,刀剑状(图1-E)。

雌性:肛上板呈三角形,侧缘强烈收敛(图1-N),后缘端部略超出下生殖板;下生殖板后缘弧形(图1-M)。

图1 弯曲歪尾蠊及主要特征Fig.1 Symploce incuriosa and diagonstic characteristicsA-I. ♂ : A. 成虫,背面观;B. 腹面观;C.T7,背面观;D. 左阳茎;E. 中阳茎;F. 右阳茎;G. 下生殖板,背面观;H. 下生殖板尾刺;I. 肛上板,背面. J-M. ♀: J成虫,背面观;K. 腹面观;L. 后翅;M. 肛上板,腹面;N. 下生殖板,背面观.A-I. Male: A. Adult, dorsal view; B. Ventral view; C. T7, dorsal view; D. Left phallomere; E. Median phallomere; F. Right phallomere; G. Subgenital plate, dorsal view; H. Stely of subgenital plate; I. Supra-anal plate, ventral view. J-M. Female: J. Adult, dorsal view; K. Ventral view; L. Hind wings; M. Supra-anal plate, ventral view; N. Subgenital plate, dorsal view.

标本测量(mm):体长:雄性(♂)13.7-14.3,雌性(♀)12.2;前胸背板(长×宽):♂(2.9-3.0)×(3.9-4.0),♀3.3×3.7;翅长:♂12.0-13.0,♀11.1。

2.2 弯曲歪尾蠊的主要鉴别特征

弯曲歪尾蠊的主要鉴别特征:前胸背板具或无模糊的斑。后翅肘脉具2-3根完整分枝,0-3根不完整分枝(图2-A)。第一背板(T1)不特化;T7特化,中间具刚毛簇(图2-B)。腹部端部黑色或略带褐色。雄虫肛上板横截,浅梯形,不超过下生殖板,后缘稍微向下弯曲;左右肛侧板硬化,各具1刺状突起(图2-C)。下生殖板非常不对称,后缘具深凹陷,左尾刺长于右尾刺,左尾刺位于凹陷处,右尾刺位于下生殖板端部(图2-E)。右阳茎勾状(图2-G)。中阳茎刀剑状(图2-F)。雌性肛上板三角形,两侧缘聚拢(图2-D)。

图2 弯曲歪尾蠊的主要特征图(仿Roth, 1986a)Fig.2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ymploce incuriosa (after Roth, 1986a)A. 部分后翅;B.T7,背面观;C. 雄性肛上板,腹面观;D. 雌性肛上板,腹面观;E. 雄性下生殖板,腹面观;F. 中阳茎;G. 右阳茎.A. Part of hind wing; B. T7, dorsal view, dorsal view; C. Supra-anal plate of male, ventral view; D. Supra-anal plate of female, ventral view; E. Subgenital plate of male, ventral view; F. Median phallomere; G. Right phallomere.

弯曲歪尾蠊与S.digitifera(Roth,1986a)在形态上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弯曲歪尾蠊的肛上板后缘中间稍微向下弯曲;S.digitifera肛上板后缘稍微波浪状,边缘具一些细小的刺。弯曲歪尾蠊的下生殖板左尾刺比右尾刺细长且稍微弯曲,中阳茎刀剑状;S.digitifera下生殖板左尾刺粗大,弯曲且内侧缘具一些刚毛,右尾刺小,刺状。中阳茎端部钝圆,有一微小的端前刺。

2.3 地理分布

坦桑尼亚、津巴布韦、赞比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乌干达和南非部分地区(纳塔尔、德兰士瓦和开普)(Beccaloni,2014)。此次截获的标本来自于坦桑尼亚莫桑比克。

非洲地区歪尾蠊属分类检索表(Roth, 1986a; 1986b)

3 讨论

本次截获的蜚蠊为成虫,除部分肢体残缺外,形态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对截获蜚蠊进行形态鉴定和生殖器解剖,参考原木来源信息及文献资料,最终确定物种为弯曲歪尾蠊。在口岸日常检疫中,常会截获到幼虫、蛹和残缺的成虫虫态等,造成检疫鉴定周期长和无法准确鉴定的情况(岳巧云等,2010;2011;廖俊蕾,2014;),本研究同时又获得了弯曲歪尾蠊的DNA条形码信息(COI序列号:MT803060,Cytb序列号:MT803060),以供口岸未来检疫鉴定需要。

弯曲歪尾蠊分布于非洲部分地区和国家,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弯曲歪尾蠊危害的相关文献和报道。作为一种潜在的医学媒介生物,弯曲歪尾蠊能否携带病原体,能否引起输入地传染病的发生值得关注。 同时,作为一种入侵物种,弯曲歪尾蠊对国内公共卫生及生态环境能否造成严重威胁也需高度重视(田洁,2013)。

猜你喜欢
后缘背板生殖
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强劲支持光伏产业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光伏含氟背板隐忧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后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层压过程对背板粘接涂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