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静,陈 瑶,曾 慧,孙凌霞,代群艳
(1.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患者安全文化(PSC)是指医务人员为实现患者安全而形成的态度、信念及行为方式[1]。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服务的体现,是保障患者医疗质量的前提[2]。
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不仅要掌握护理相关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更要防范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其与患者安全密切相关。护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带教培养不仅应注重锻炼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同时也需培养护生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习惯,以增强护生核心能力,为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奠定基础。SECI 模型最早由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提出[3],SECI 模型用于指导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该模型在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的研究中效果较为明显[4-6]。因此,本研究将SECI 模型运用到实习护士的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培养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1 月—12 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实习护生纳入标准:(1)学历为大专及以上;(2)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 名实习护生分为对照组35 人,观察组25 人。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采用传统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培养模式,包括:由护理部组织60 名实习护生进行进入临床实习前的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培训,培养护生的患者安全管理能力。若护生在带教期间发生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则由带教科室教师组织实习护生学习反馈。
1.2.2 观察组(1)SECI 模型的介绍。SECI 模型将知识状态之间的转化分为4 种形式[5]: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显化(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tion)、内隐化(Internalization)。社会化(S):隐性知识—隐性知识转化,知识主体通过共享交流、分享经验、讨论等方式使得隐性知识得以交流;外显化(E):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转化,知识主体通过显性方式将隐性知识表达出来;组合化(C):显性知识—显性知识转化,主体通过组合语言文字、符号等将语言组合表达出来;内隐化(I):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转化,指知识的内化与吸收,知识的主体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应用、反思完成知识的转化。
(2)SECI 模型在本研究中的应用。①成立护生患者安全文化管理小组。观察组实习护生分为5 个小组,每组组长1 名,组员4 名,共计25 人。观察组护生患者安全文化知识的培训由护理部教学护士长进行管理与指导。
图1 基于SECI 模型的护生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培养内容
②基于SECI 模型的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培养内容。观察组实习护生基于SECI 模型的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培养内容见图1,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生患者安全能力培养细化内容,具体有:第一,知识社会化与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培养。以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 版)为指导,开设患者安全文化课程,各小组成员制作PPT 进行分享学习,分享内容包括: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如何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加强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如何做好患者管道护理、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管理、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以期加强各组实习护生间的交流,鼓励各组实习护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能。第二,知识外显化与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培养。实习护生在出科前由带教教师指导进行患者安全管理的经验分享,将遇见的患者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形成护生临床实习经验分享机制。同时,注重对实习表现优秀的护生进行鼓励。第三,知识组合化与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培养。各科室教学组长建立安全管理小组,根据科室特点,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确定影响患者安全的高危因素,制定患者安全管理相关工作流程,在病房内进行宣传,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实习护生患者安全管理技能。第四,知识内隐化与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培养。知识内隐化是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让组合化过程所产生的显性知识被实习护生消化和吸收,升华为个人和组织的隐性知识,通过患者安全文化知识的培训、科室组织患者安全文化业务学习、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小组学习型组织建设,结合“干中学”和工作中培训等形式实现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此阶段,实习护生共同学习讨论患者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小组内成员共同拟订学习计划,自主学习与患者相关的安全文化知识。
③安全文化管理培训的实施。护理部教学护士长统一安排实习护生讲解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患者安全目标主要内容,将学习内容分配给5 个小组,每个小组讲解两个内容,于10周内完成。讲授理论知识期间同时增加相关患者安全管理视频的培训。理论知识讲解完成后,每两周进行患者安全文化事迹反馈讨论会,对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反馈,对表现优秀的实习护生加以表扬。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为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SOPS),该问卷由李漓等[7]于2009 年翻译为中文版,该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0.889,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2,8]。该问卷包括12 个维度:管理者对促进患者安全的期望和行动、科室内团队合作、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对患者安全的医院管理支持、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知、交流的公开程度、对差错的反馈和交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科室之间团队合作、人员配置、交接班与转科、对差错的非惩罚反应,共计42 个条目,所有条目答题形式均采用李克特量表评分,9 个维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3 个维度从“从不”到“总不”,分别赋值1~5 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生对患者安全管理认知水平越高,还有2 个条目为对工作科室在患者安全方面给予整体评价、过去的12 个月不良事件报告数量。
本研究的评价指标包括:问题的同意率、护生对科室工作安全整体评价、不良事件的报告次数。实习护生患者安全管理认知的同意率计算,同意率=同意人数/总人数×100%,同意率>75%视为患者安全文化优势领域,<50%为患者安全文化改进领域。所有问题的评价为强烈不同意到强烈同意5 个等级,分数越高表明护生安全管理认知能力越高。
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方法,将电子版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导入问卷星系统,问卷中除了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内容外,还包括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问卷填写注意事项,护生集中于实习生专用示教室填写问卷,由2 名带教教师现场指导问卷的填写。问卷填写结束后,采用Excel 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录入,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护生患者安全能力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s)表示,两组护生同意率比较用χ2检验。
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生共计60 名,对照组35 名,观察组25名,两组护生均为护理专业实习生,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实习护生一般资料情况
表2 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文化调查结果
比较两组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文化得分发现,观察组患者安全文化平均得分为(3.837±0.905)分,平均同意率为72.00%;对照组平均得分为(3.619±1.011)分,平均同意率为60.00%,两组护生患者安全文化平均同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析各维度情况的同意率发现,护生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对患者安全的医院管理支持、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知、对差错的反馈和交流4 个维度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实习护生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分别为:对照组4 例,发生率为11.43%,类别为针刺伤,护生发生针刺伤的时间段分别为第一季度2 例、第二季度1 例、第三季度1 例;观察组1例,发生率为4.00%,类别为针刺伤,护生发生针刺伤集中于第一季度。见图2。
图2 两组实习护生每季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基于SECI 模型的实习护生患者安全管理核心能力的培养以知识的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隐化4 个方面为指导,从实习护生的分组、培训内容分配、学习反馈会、护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等方面进行护生患者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观察组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中,4 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安全文化平均得分为(3.837±0.905)分,同意率为72.00%,高于许文丽等[8]的研究;对照组平均得分为(3.619±1.011)分,同意率为60.00%。基于SECI 模型的护生患者安全能力培养提高了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管理水平,但两组患者安全文化平均同意率均未达到优势区域,表明以SECI 模型为指导的患者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虽能提高实习护生患者安全管理知识水平,但由于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处于护生到临床护士的过渡阶段,对临床患者的护理多停留于书本专业知识,因此对患者的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关注度较低。此外,带教过程中过多注重护生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专业知识以外的相关知识仅点到为止。本研究中,患者安全文化达到优势领域的共计5 个维度,分别为维度一、二、三、五、六,患者安全文化需改进领域为维度八和维度十二,患者安全文化领域需改进的主要原因为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护理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较低。此外,在维度十二对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中,护生对发生差错是事故的感知与发生差错事故对以后职业生涯的影响联系较弱,本研究中对护生患者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中对护生发生差错事故后的引导及职业生涯的规划关注点较低,因此,护生对差错事故的非惩罚性反应赞同程度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文化达到优势领域的维度分别为:科室内部团队合作、管理者对促进患者安全的期望和行动、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知、对差错的反馈和交流5 个维度。两组实习护生在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对患者安全的医院管理支持、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知、对差错的反馈和交流4 个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SECI 模型为护生患者安全管理能力培养提供了指导,护生通过将显性知识内隐化,在患者安全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安全文化的学习、交流、反馈。以下分析SECI 模型在本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
3.2.1 维度三: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 观察组护生在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中的同意率为93.33%,得分为(4.31±0.761)分,较对照组高(P<0.05),且高于许文丽等[8-9]的研究。分析其原因,护生已经做到将知识内隐化,能主动采取行动确保患者的安全,尽管发生1 例差错事故,但此差错事故对护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并且在为患者进行安全管理时,能通过相关患者安全状况评估安全管理的效果。
3.2.2 维度四:对患者安全的医院管理支持 观察组护生对患者安全的医院管理支持的同意率为74.67%,得分为(4.08±0.921)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护生通过学习、培训等模式将患者安全文化知识组合化,明白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并通过制定相关工作流程,营造促进患者安全的工作环境。观察组护生在对患者安全的医院管理支持的评价与许文丽的研究结果相当,但略低于杨惠等[10]的研究,护生在从学校毕业进入临床实习后对患者安全管理知识的理解较为薄弱,在学校学习阶段更多强调护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专业知识以外的内容培训讲解较少。
3.2.3 维度五: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知 观察组护生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知同意率为83.00%,得分为(3.92±0.739)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高于许文丽等[8-10]的研究。观察组护生采取SECI 患者安全管理培养模式后,护生能够主动融入科室患者安全管理的工作,参与科室患者安全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将患者安全相关知识社会化。
3.2.4 维度六:对差错的反馈和交流 观察组护生对进行差错的反馈和交流的同意率为84.00%,得分为(3.81±0.906)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许文丽等[8]的研究结果类似,低于杨惠等[10]的研究结果。分析其原因,观察组实习护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除了第一次反馈会议进行护生不良事件的反馈讨论后,在培训期间的会议中进行反馈与讨论多集中于针对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可能遇见的安全问题,更多注重教会护生防患于未然,以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照组护生发生不良事件后多集中于科室讨论,未集中所有实习护生集中讨论反馈,因此,对患者安全事件的管理能力较观察组低。
本研究中,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结果为:对照组护生共发生4 例(11.43%)针刺伤,观察组护生共发生1 例(4.00%)针刺伤,与方英英等[11]的研究相比,护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两组护生发生不良事件类型一致,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一,对照组护生发生不良事件的时间段为第一、二、三季度,而观察组护生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时间段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的第一季度。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生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除了护生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的知识培训、定期的护生交流反馈、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以外,以带教护士长为指导,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组织会议用鱼骨图法讨论分析此次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对措施,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制订,观察组护生间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经验,从而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此外,通过观察组实习护生在患者安全文化学习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以看出,提倡以护生为主体的患者安全管理培训,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各安全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支撑材料制作PPT 进行患者安全讲座,不仅锻炼了护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护生明白发生不良事件对患者安全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护生学习患者安全相关知识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12]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