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自我护理强化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1-05-15 04:05任晓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视网膜常规护理人员

任晓玲

福建省厦门市科宏眼科医院院感科,福建厦门 361000

糖尿病属于临床中慢性疾病中的一种, 多在中老年群体中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断增加,造成该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1]。 患者患病后,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常出现多种类型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较为常见[2]。 现阶段临床在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治工作过程中, 大多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是由于手术方式较为复杂,且易出现术后不适症状,因此这便要求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都应当对术后护理工作高度重视, 而在常规护理工作方式开展中,护理人员往往会选用临床中通用的护理内容,虽能产生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是当患者出院返回家中后, 极易出现病情反复或预后效果不佳的问题[3]。因此应当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的同时, 应当对患者术后自我护理工作不断强化,并不断提升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促进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该文将对120 例2017 年10 月—2019年10 月入院治疗的患者展开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此次纳入研究的患者总例数为120 例,采用单双号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将抽取到单号的患者自动分为一组,为常规组(n=60),抽到双号的患者被自动分至另一组,为试验组(n=60)。 其中纳入常规组中的患者年龄区间、 平均年龄分别为45~74岁、(52.84±4.95)岁;病程区间、平均年龄分别为4~15年、(10.02±1.11)年;男女比例为28∶32。 纳入试验组中的患者年龄区间、 平均年龄分别为44~75 岁、(53.02±4.84)岁;病程区间、平均年龄分别为4~16 年、(10.20±1.08)年;男女比例为27∶33。 将两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实施对照研究。

纳入标准: ①经过临床诊断符合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标准;②可以与人正常沟通交流,既往病史中没有出现精神类或精神障碍类; ③对该次研究内容全部清楚,并主动在知情书中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①经过临床诊断,发现存在血糖调节不够稳定;②无法与人进行良好沟通,或出现思想意识不清晰,认知功能异常。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 具体包含的护理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 ①为患者实施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普及;②按照医嘱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用药;③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用眼频率以及用眼量, 并按照医嘱对患者眼药水的正常使用情况进行指导, 在必要情况下也可引导患者家属共同配合完成; ④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指导调整至正确体位,并在手术完成后,指导患者积极开展相关体位锻炼,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术后日常应当遵照糖尿病饮食的特点进行食物的摄入。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之上, 配合自我护理强化措施。 具体包括的内容含有以下几点:①强化健康知识教育指导: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健康知识教育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针对性的宣教方式,并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之上,重点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予以讲解, 从而使患者对于自身患病情况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为患者进行低血糖症状相关知识的普及, 使患者在生活中能够有效加强预防工作,如遇突发低血糖症状后,也能够采取更加及时有效的自我救护。 ②强化日常饮食指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项为血糖的控制, 因此在日常饮食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每日每餐食物的摄入量、热量的摄入等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并嘱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当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此外,低碳水、低盐、低糖、低油、低脂类食物同样可对患者机体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应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适当增加其摄入量。 ③强化心理护理指导:由于很多患者在患病后,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再加上病程时间较长,患者极易出现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对其心理疏导,并将临床成功案例或临床治疗方法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享,从而使患者能够不断树立自信心,提升其遵医依从性,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健康行为。 ④强化用药指导工作:待患者正式出院以前,护理人员需要先按照医嘱提醒患者按时滴眼药, 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降糖药物的服用,但不可未经医嘱便擅自换药或停药,从而避免患者因机体出现血糖指标突然升高的情况而导致病情的加重。 ⑤强化眼部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需要指导其近期入院接受复查,通常情况下第1次复查时间为出院后1 周,若收缩压指标在160 mmHg以下,舒张压在90 mmHg 以下,血糖指标在10 mmol/L左右,可对其眼底施以荧光血管造影术检查。 嘱患者出院后需要加强眼部卫生的维护,若出现不适症状,则应当及时入院接受专业诊治。 ⑥强化运动指导工作: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在完成手术后1 个月以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特别是要避免头部剧烈的晃动,从而避免视网膜复位发生异常。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措施之前, 以及接受护理措施之后对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展开评价,并作出对比。 此项观察指标内容主要涵盖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4 项,总计43 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的分值区间在0~4 分之间,分值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即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优,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差。

②在护理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做出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功能、视觉功能、身体机能以及适应社会能力, 并在护理工作完成以后再次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的评价,并将两组结果展开对比。 每项评分的满分均为100 分,采取匿名填写的方式,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优,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③针对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达标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包括按时滴眼药、血糖自测、按时复诊、健康知识知晓率等。

④完成护理工作后, 统计患者对于该组采取的护理方式满意度情况, 利用匿名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问卷采取百分制,分值为85 分及以上,则视为非常满意,分值结果为60 及以上且低于85 分,则视为比较满意,分值结果低于60 分,则视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所占比例与比较满意占比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试验组及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进行对比

护理前,两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自护责任感护理前 护理后自我概念护理前 护理后自我护理技能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n=60)常规组(n=60)t 值P 值16.54±2.54 16.49±2.47 0.109 0.913 22.02±1.01 18.87±1.04 16.830<0.001 17.17±2.01 17.29±2.20 0.311 0.755 22.25±1.84 20.48±1.33 6.038<0.001 24.58±3.66 24.29±3.48 0.444 0.657 32.34±2.94 30.11±3.01 4.105<0.001

2.2 对试验组及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进行对比

对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心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视觉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身体机能护理前 护理后适应社会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n=60)常规组(n=60)t 值P 值59.84±8.57 59.77±8.25 0.045 0.963 89.93±2.84 76.98±2.67 25.733<0.001 60.14±8.74 60.28±7.64 0.093 0.925 90.58±4.32 81.18±4.22 12.056<0.001 59.74±7.59 59.65±7.35 0.065 0.947 91.87±1.28 82.64±1.34 38.581<0.001 60.01±8.34 60.25±8.11 0.159 0.873 90.57±2.01 82.64±2.48 19.242<0.001

2.3 对试验组及常规组患者健康行为达标结果进行对比

试验组患者在护理后, 其各项健康行为达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经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达标结果对比[n(%)]

2.4 对试验组及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对比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常规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其临床症状的主要表现以高血糖为主[4]。 目前该疾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常需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高,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5]。 患者在发病初期通常没有显著的临床特点,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将会出现视力逐步下降,甚至会出现视物不清、变形等问题,对其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影响[6]。 再加上根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 病程等因素相关,年龄越大,病程时间越长,则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程度越严重,因而患者在患病后,往往会出现负性情绪不断增加,使血糖、血压指标进一步升高,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7]。

目前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 具体内容主要是采用微创技术将患者玻璃体进行部分切除,从而清除患者玻璃体内的积血,使视网膜与玻璃体之间因新生血管膜出现而产生的牵拉作用得到良好缓解,进一步降低眼内再次出血的发生概率[8]。在对患者实施临床诊疗工作的同时, 还应当通过加强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使患者预后效果实现最大化[9]。该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配合运用自我护理强化措施,使之能够通过全方位的角度对患者自我健康行为进行不断干预,并使常规护理工作中开展的每一处细节都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强化[10]。通过运用该方式,能够使患者在出院后,即使在没有护理人员指导下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11]。使之临床护理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自身机体得到良好康复,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自护责任感、 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较常规组更高(P<0.05);试验组心理功能、视觉功能、身体机能以及适应社会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按时滴眼药、血糖自测、按时复诊、健康知识知晓率等健康行为达标率均显著较常规组更高(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比对后,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采取自我护理强化措施, 能够对其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因而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视网膜常规护理人员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