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小学生研学旅行可以极大地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对提升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进小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有着促进作用,是提升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等方面分析了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小学生研学旅行的作用,并从研学旅行高频化、明确研学旅行主题、加强乡土基地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措施。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0-0109-02
Relying on the Local Resources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Travel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Dongjie Primary School, Shandan County,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U Huifang
【Abstract】Relying on local resourc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trip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an greatly compensate for the lack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local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qualit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ole of relying on rural resourc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trip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ocal cultural identity. Base coope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have proposed measures to rely on rural resourc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trip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Local resources; Primary school; Research travel
近年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物质基础不断改善,很多小学生都是在富足的环境中长大,渐渐远离了乡村生活,对乡土文化了解不多,尤其是一些城市小学生,对乡土文化缺乏必要和正确的认知。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更愿意把时间、精力用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上,学生的生活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积极依托乡土资源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研学旅行,弥补小学课堂教育形式单一存在的不足,对提升小学素质教育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小学生研学旅行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学旅行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当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看到、听到一些在课堂上没有接触过或者比书本知识更真实可感的事物时,自然会充满好奇,开动脑筋思考,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进小学生个体能力的全面综合发展。乡村研学旅行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降低了课堂枯燥教学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在校外真实情景中实践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发展小学生观察、思考、逻辑、空间、肢体动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研学旅行具有真实体验的特点,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抽象的书本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吃力,但是通过真实场景展现的知识就十分生动形象,更符合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方式。
小学生在研学旅行情境中,充分调动眼、耳、口、鼻、手等感官肢体,能够加强对事物的全面认知。这种直观的实践教学方式是传统书本教育无法具备的,能够加强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小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践场景中。而这种知识迁移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将知识转化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小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
研学旅行作为小学一门校外综合实践课程,借助当地的乡土资源,将乡土文化资源课程化,有助于对小学生进行乡土文化教育,让更多学生从小就能够接触乡土文化并增强其乡土文化认同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人才,促进社会对乡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情感作用。在目前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培养小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和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乡土研学旅行作为乡土教育的一部分,弥补了应试教育校外实践不足的缺陷,有助于丰富小学生的文化认知,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措施
(一)实现研学旅行高频化,增加户外教学占比
适当提高小学研学旅行开展的頻率,转变单一的室内课堂教学方式,以户外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过去,因为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教师和学校还要对学生外出时的安全负责,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不太愿意过多地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一般一学期能够组织学生进行一两次此类活动已经非常难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锻炼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户外学习的机会,实现小学语文研学旅行的高频化,学校和教师可以降低研学旅行的标准。过去,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研学旅行要大费周章,研学旅行前要准备好几天甚至一个两个星期,家长、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方都觉得很吃力,导致每个学期频率都不高。为此,可以降低研学旅行标准,只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哪怕去操场上,去学校周边的公园都可以算是研学旅行,不一定非要去很远,非要连续去几天才算研学旅行。
(二)明确研学旅行主题,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明确研学旅行主题,能够更好地为小学生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开展。乡土资源十分丰富,包括乡土自然资源、乡土文化资源、乡土民俗资源、乡土劳作资源等。小学在充分开发乡土资源进行研学旅行的时候,要提前构思好主题,做好活动计划。
比如,小学一年级秋季开学后不久就会学习课文《秋天》,如果让学生在室内课堂学习这篇课文,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很薄弱,学习效果往往不佳。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秋天这一主题,开展一些走进秋天的乡土资源研学旅行活动,让小学生在学习《秋天》这篇课文的时候走出户外,走进秋天,走进乡村,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山川树林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田野田园的秋天,观察和感受山坡上的秋天,观察和感受树林里的秋天,观察秋天的自然变化,让学生尝试着收集相关秋天的语句、段落、文章,学习欣赏有关秋天的歌曲、舞蹈、故事、绘画等,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观察到和感受到的秋天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一写秋天、画一画秋天、说一说秋天、唱一唱秋天、舞一舞秋天。通过秋天这一主题,让学生对秋天有更全面的认知,也启发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乡村文化特色确定研学旅行主题,比如造纸制作流程学习主题、豆腐制作流程参观主题等。这些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而且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对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很有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主题开展研学旅行,以此提高研学旅行的针对性,给学生提供更明确的学习情境。
(三)加强乡土基地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
随着生活的富裕,小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在减少。为此,学校应该加强乡土基地的开发,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当下全国各地都在倡导节约粮食,小学课本里也有大量文章提倡节约粮食,但是小学生因为缺乏乡村劳作的生活体验,对珍惜粮食的概念认知比较薄弱,在餐桌上经常出现挑食、偏食甚至是浪费粮食的情况。学校可以和一些乡村农户或者机构合作,租赁一定的田地用于实践教学,让小学生能够在这些田地里参与种植等农业劳作,最好这种劳作参与要从幼苗一直持续到作物丰收。
参考文献:
[1]杜芳芳,潘祝青.研学旅行的教育学意蕴探析:乡土文化传承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
[2]刘振锋. 开展研学旅行的策略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2).
[3]罗春祥,刘丽雯,王红月.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式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89).
作者简介:刘会芳(1968.08-),女,汉族,甘肃山丹人,大专,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