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丽
【摘 要】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兴趣爱好出发,构建有意义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进而使学生从数学活动中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初步建立数学观念。本文便以小学数学学科为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故事;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0-0098-03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eishan Primary School, Nanfeng Town, Minle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HU Yanli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in full swing.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construct meaningful situations based on students actual life and hobb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guide them to conduct observation, guessing, reasoning,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activities, so that they can learn from master basic mathematics knowledge in mathematics activities and initially establish mathematical concept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akes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ituational teaching; Story; Life
数学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本能地产生厌学心理。此外,部分教师仍然以应试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导致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长此以往,便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而情境教学这一方式不仅蕴含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强烈的欲望,以此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
(一)以“美”为突破
情境教学一定伴随着美的产生,这种“情境美”既可以是“意境美”,也可以是“生活美”,同时还可以是“语言美”。因此,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境美”的产生,并以“美”为突破口,将数学美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观察、体验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美,这样既能丰富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情感参与
情境教学强调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由于情境教学具有这一特点,这就使得教学活动必须情真意切。一方面,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旨在让学生主动融入形象化的场景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另一方面,情境教学是一个宽阔的心理场,其中渗透着教师的语言、教学内容、环境等不同的要素,如果将其作用到学生的心理,便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好铺垫。由此可见,情境教学就是抓住学生的情感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三)伴随抽象理念
情境教学的展开不仅伴随着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还蕴含着抽象化的数学理念。因此,情境教学的首要前提便需要从教材出发,以教学内容决定情境构建的形式。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围绕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境,让教学活动不因情境的构建而发生目標的偏移,也不因情境的构建而失去数学教学最本质的作用。正是由于情境教学“蕴理”这一特点,就能够决定学生获得哪些数学理念,加之情感与形象的伴随,则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情境教学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学习行为的积极产生。而教师在选择情境材料或者情境活动时,首先需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使情境教学与现实相联结。其中,科学性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情境构建的背景需要符合现实,并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其二,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数学信息或者展开的活动也需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既不能靠前,也不能滞后,而是需要情境问题的出现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进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特点。
(二)数学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构建需要教师落实数学性的原则,其数学性原则的落实一方面需要教师抓住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且在情境的构建上需要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价值。而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明确课堂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让情境指向数学内容,避免情境的创设出现形式化的情况。只有落实好数学性原则,情境的构建才能为数学教学所服务。与此同时,只有明确数学任务、数学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导向,才能使情境教学发挥其潜在的价值与作用。
(三)趣味性原则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具有其自身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因此,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与活动,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首先,教学内容需要具有吸引力,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想看、想学的心理状态。其次,情境构建的形式需要新颖,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使学生对外在的情感需要转化为内在的知识需要,并建立合理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也从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与此同时,趣味性还体现出语言要言简意赅,让学生感受到情境的真正感与亲切感,这样也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四)探究性原则
小学生的认知处于敏感期,并且思维也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因此。情境教学所选用的材料或者所呈现出的活动需要具有启发性与探究性等特点。一方面,启发性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及有创造的动机,另一方面,也能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认识解决具体的问题。此外,在落实探究性原则的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情境问题的可接受性与针对性,这样既能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还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能力等方面相契合,进而使情境教学实现最优化。
三、展开情境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故事构建情境
故事情境的构建主要以现实素材为基础,体现数学教材内容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学生的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展开教学工作。故事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如果教师将一些简短的小故事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并引导学生从特定的情境下思考抽象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赋予数学知识一定的趣味化特征,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笔者首先以“王爷分饼”这一故事为内容构建教学情境,同时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模拟视频,为了解决故事情节所存在的疑问,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并发现、总结、归纳出“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商不变”这一观点,将其延伸到分数学习中,进而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可见,通过故事情境的构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进而推动教学的积极展开。
(二)设置悬念构建情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小学生需要发展数学思维,并应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探索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作为教师而言,应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迫切等特点,以设置悬念的方式构建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困惑展开进一步的数学探究活动,以此使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例如:在“年、月、日”教学中,笔者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了情境,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与生日。此时,笔者提出:“教师认识一个小朋友,12岁了,到目前为止就过了3个生日,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每个学生都陷入思考中,并产生较为强烈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笔者因势利导,并提出:“今天我们的学习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一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此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由此可见,具有悬念性的问题情境就是一个磁场,能够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思考的数学世界里,并伴随着未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不满足感,以此达到启发学生智慧的效果。
(三)联系生活构建情境
数学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也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此构建教学情境。这时,作为教师而言一方面需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将教材中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处理,进而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抓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唤醒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构建超市这一生活情境,并展示学生所熟悉的商品以及价格图片,如:牛奶2.8元、方便面3.2元、雪糕0.5元,通过这一情境的构建让学生置于虚拟超市的场景中。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算出总价钱。于是使学生产生了对小数加法计算的求知欲。这时,笔者再揭示教学主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由生活化转化为数学化。由此可见,联系实际生活构建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以此提高其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与条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使学生与外界的情境实现有效联结,以此促进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此外,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相适应的情境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青.关于小学数学中情境教学的开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25).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