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
摘要
数学小论文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出错与纠错”“多解与变式”“百思与顿悟”三种途径积极撰写数学小论文。学生在撰写数学小论文的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知识得到升华,条理更加清晰,思路更加开阔,从而实现以学促写、以写促学的目的。
关键词
巩固 纠错 变式 善思
如果说“书读百遍而义自见”是读书的最高境界,“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是巩固的最高境界,那么“写作”则是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学习的最高层次。语文有“阅读与写作”,英语有“听、说、读、写”,无不突出“写”的重要性。而数学中的“写”往往被忽略,或被狭义地理解为“写题目”“写练习”“写解答过程”,其实数学也可以有写作。下面笔者总结实践中引领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的三种途径。
一、“出错与纠错”是引领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的源泉
“错”有三种情况:一是出题错误,二是解题错误,三是选项错误。出题错误在各种教辅资料和教师自编的练习中偶尔出现。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客观错误。遇到题目有错,学生常常避而远之,不审题,更不会研究题目。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纠“错”,使“错题”趋于合理,便于解答。在纠错中,学生思维活跃,会出现各种奇思妙想,这时如把思考过程完整记录,稍作加工,便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数学小论文。
选项错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选项自身错误,对学生而言,是客观的;还有一种是学生选择有误,这是主观的。初中数学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命题人的意图,注意避坑。对主观上做错的学生,要让其找明错因,及时纠正,并陈述原因。
解题错误也是学生经常发生的主观错误。解题中犯了哪些错误?为什么会犯错?出现错误怎样解决?以后怎样避免?一连串的问题都可能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找错纠错、辨析真伪的过程,为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提供了源泉,而数学教师则是不可或缺的挖井人。如,已知x+[1x] =4,求x-[1x] 的值。在解题中需将原方程两边同时平方,得到(x+[1x])2=42,但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少数学生会写成x2+([1x])2=16,误把两数和的平方当作平方和,漏掉一项。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怎样预防?归根结底,是完全平方公式没有掌握。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两数和的平方不等于两数的平方和,两数差的平方也不等于两数的平方差。此时,教師要把握机会,及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错因写成数学小论文,让学生在错误中寻找真知,从而弄清数学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二、“多解与变式”是引领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的主阵地
同一题目往往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在教学中,对一些典型题目,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反映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既能激发、拓展、锻炼学生思维,也能让学生把多种解法整理出来,写成数学小论文。
变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应变能力。变式,不变的是基础,变的是应用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多解与变式”是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的主战场与主阵地。
如:某电脑公司2020年一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三月份的营业额为450万元,如果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增长率相同,求这个增长率。这题可以设平均每个月营业额的增长率为x,学生很容易列出方程200(1+x)2=450,然后用直接开方法求解即可。等学生解答完,教师再进行变式:某农机厂四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第二季度共生产零件182万个。求该厂五、六月份平均每个月的增长率。教师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提问:此题与前题是否一样?有何区别?区别在哪里?相等关系是什么?应如何列式?经过分析,学生发现两题同样涉及月平均增长率问题,区别却很大。找到了等量关系,就可以设五、六月份平均每个月的增长率为x,列出方程50+50(1+x)+50(1+x)2=182,然后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即可。从原题到变式题,学生经历了比较、分析、探索、尝试、整合的过程。这时,教师如果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路历程有条理地写出来,就会形成特色鲜明、具有个性化的数学小论文。
三、“百思与顿悟”是引领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的磨刀石
“难题”往往使学生陷入“百思”而不得其解。但在“百思”中,学生会进行各种尝试,多个知识点在脑海中交织碰撞,产生一个个火花。学生在大量的推理或演算中,一层一层抽丝剥茧,最终见到“庐山真面目”。即便解答不出来,也是无限接近真知,或离真知还有最后“一公里”。就算反其道而行,学生也经历了知识回顾、思考探究、推理演算的过程。可见,“百思”是学生攻克难题的利刃,是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的磨刀石和试金石。
“顿悟”与“百思”密不可分,是学生在思考、解决难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应急机智,是瞬间爆发的灵感。“顿悟”往往能帮助学生顺利答题,使难题迎刃而解。或许有些“顿悟”无助于答题,但在学生脑海里埋下了“善思”的火种。因此,有选择地将“顿悟”进行整理加工,也会形成质量不错的数学小论文。
如: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a,分别以A、B、C为圆心, [a2]为半径的圆两两相切于点O1、O2、O3。求弧O1O2、弧O2O3、弧O1O3围成的图形面积S(图中阴影部分)。
遇到这种题目,乍一看无法下手,很多学生会陷入思考中,短时间内很难有结果。随着思考的持久深入,有的学生会将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想方设法转化成规则图形来求;有的学生会用[△]ABC的面积减去三个扇形的面积;有的学生会将三个扇形拼成半圆,再用[△]ABC的面积减去半圆面积。诸如此类的“顿悟”都是积极可行的,值得学生去尝试。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解题时的“顿悟”付诸笔端,一篇数学小论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通过“出错与纠错”“多解与变式”“百思与顿悟”三种途径,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才会多多练习,积极尝试撰写数学小论文。在撰写数学小论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知识得到升华,条理更加清晰,思路更加开阔,从而达到以学促写、以写促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