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点亮山区教育的希望
——记河北省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武安市十中校长连军强

2021-05-14 07:56周洪松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山区校长学校

■本刊记者 周洪松

依傍巍巍太行,坐落在革命老区贺进镇的武安市第七中学是一所山区寄宿制乡镇中学。

当地经济相对落后,招生涵盖两个乡镇68个村,学生居住分散,最远的距学校70 华里。然而,就是这样一所位置偏远、基础一般的学校却连续八年被授予“优秀领导集体”“实绩突出单位”等称号,成为当地百姓最信赖的“名校”、同行交口称赞的乡村教育高地。

虽然校长连军强于2019 年年底被选调至武安市第十中学任校长了,但乡亲们还是十分感念他对这所山区校的贡献,都说:“是因为连校长,才有了七中这样的发展。”

孩子们的笑声是最悦耳的音乐

默默坚守山区,为山区老百姓守护稚孺,努力让山里娃接受优质教育,农民家庭出身的连军强校长深知,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让孩子通过求学走出大山有怎样的重要意义。2012 年,他主动要求从条件优越的市区调到了七中这所山区校。

师生饮水难这个困扰七中多年的问题,成了连军强上任之初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学校1000 多人的饮水全靠一根老旧的供水管道维系。因年久失修,管道隔三岔五出现状况。只能用拖拉机拉水,水用完后再去拉。冬天一下雪,拉水的车出不了门,全校就得开启等水模式。为此,连军强急得晚上睡不着。他琢磨着,修修补补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能接通临近的沙洺水库,就能彻底解决这个困扰学校多年的难题。

他四处奔走,联系供水站设计新的供水路线,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铺设新的供水线路。项目批下来之后,长久的奔波把他也累倒了,但工期不能等,学校师生饮水更不能等。他发着高烧日夜吃住在工地,守着施工现场。供水管质量是否合格,工人在施工时有没有偷工减料,掩埋管道的沙土夯得实不实,他都要一一检查到。

管道通了,经常停水成了过去时。

老师们笑了,孩子们笑了。

“我们什么时候能在草坪上踢一场足球呢?”

“在塑胶跑道上我能跑得更快,还能打破纪录呢!”

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他爱和孩子们一起参加运动,孩子们也愿意跟他讲心里话。

可是,当时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土操场成了七中师生一个解不开的心结。

能让孩子们感到幸福的校长才是好校长,为了尽快解开这个心结,连军强又开始了为孩子们创造幸福的奔波。到上级单位争取改造计划,先把塑胶跑道建设起来……看着孩子们在新修跑道上奔跑时兴奋的表情,他再次坚定了建设草坪足球场的决心。

一次又一次的奔波,锲而不舍的坚持,足球场也终于建了起来。

站在村外的山顶上,远望七中,鲜艳的红色塑胶跑道和嫩绿的草坪相映其间,七中孩子们在自己梦寐以求的操场上奔跑着,欢笑着……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的嬉戏声,对连军强而言就是最悦耳的音乐。

如今,每年,武安西部山区规模最大的洺河源运动会都在七中的高标准操场上承办;每年,校园足球联赛成了孩子们期盼的节日;七中,也成功“入列”全国首批足球示范校……

结合本校实际,连军强在教学楼楼道里建起了幸福长廊,长廊里有山里娃娃们对远大理想的憧憬,有老师们的谆谆寄语和殷切希望。

在窄窄的楼道里,经常响起孩子们幸福的笑声。

点点萤火也能汇聚成璀璨“星河”

八年,连军强扎根山区,秉承打造幸福校园、让学生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把一个“留不住学生,更留不住老师”的薄弱乡村学校,硬生生打造成为“学生竞相就读,老师舍不得离开”的西部山区教育高地。

优质的教育环境,不取决于楼宇的高度,也不取决于设施的先进,而取决于让孩子们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连军强对“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这种粗放的大水漫灌的上课形式最为反感。“细致、精致、极致”才应该是教育的追求,秉承这样的理念,他对本校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了大胆改革。

办学规模没有办法和市区学校相比,办学质量也难以和城里学校较劲,但这些来自68 个村庄的1000 多名孩子,他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每个人的成长,正如夜空的点点萤火也能汇聚成“星河”一样,都不能被忽视。

七中的教学计划、成长目标具体到了每个孩子。

每年寒暑假,七中都要开展“领导包年级、中层包班级、团队包学生”的家访活动。

连军强和老师们跋山涉水,走遍两个乡镇68 个村庄,走进1000 多名学生的家中,最远到达距学校70 里地的牛心山村,家家户户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用真心、真诚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在七中,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老师团队。老师们的指导,细致到每一名孩子的成长。

“细致、精致、极致”,最终形成了具有七中特色的教育模式。

多年来,学校以农村地区9%的生源,培养出了农村地区60%的优秀生。

“做人、求知”是连军强着手进行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要让孩子们在七中能学会做人,学到知识。

利用当地洺河源这一地理资源,学校开发出《洺河源文化》校本教材,引导学生体味家园美好,锁住悠远乡愁,培育起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怀,激发起建设家乡的志向。

同时,贺进镇的酿酒、酿醋和刺绣有悠久历史,学校开设了刺绣、酿醋等校本课程。一针一线,绣出千年风韵;一粮一水,酿成美味家珍。

学校有特色,学生们有收获。甚至不少市区学生都慕名辗转来七中就读,形成了一股城区学生“逆流”风潮。

师资队伍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根基

没有一支业务精良、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所有关于学校发展的设想都是空谈。

为此,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教师以温暖,在工作上给教师创造成长平台,留住教师的心,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构建一支乐教善教的队伍,成为连军强殚精竭虑、一以贯之的行动。

为提升学校师资水平,连军强到七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学校全面启动“名师培育”工程。

新老教师“一对一”结对,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带动作用,张赛娜、贺欣等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每学期举办校级教师说课比赛、教师才艺展示、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比赛等活动,全体教师在真刀实枪中磨砺教育教学技能。不断争取外出培训与比赛的机会,为教师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措施得力,氛围形成,个个争先,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郭利芳、贾慧等四名教师在全国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杨晓岚、石红霞等八名教师被评为武安市“名教师”……

毕竟是农村校,赶不上城区条件好,怎样才能留住教师?注重“感情留人”,凝聚起教师的强烈归属感,成为连军强的又一举措。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不同形式的文体活动,让老师们身心得以放松;不断改善教师办公、生活条件,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如沐春风,真正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多年的悉心经营,让每一个七中老师都感受到了学校如家一般的温暖。老师们也确实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武会强是在七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教师,他带领的年级组团队在全市中考、联考中曾夺过“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因工作优秀,市区学校偷偷来“挖人”,但武会强却说:“我离不开七中,这是我的家!”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泉活水

在学校,同事都说:连军强既是一个好校长,更是一个好老师。

无论学校管理事务有多忙,连军强都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从不轻易耽误学生一节课。他不仅参与所任学科的教研活动,而且积极参与其他学科的听课评课活动,还带头讲授公开课。

在全市初中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学论坛活动中,连军强讲授的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狼》被评为优质示范课;在武安市初中说课比赛中,他讲授的八年级语文课《苏州园林》荣获第一名……

“连校长用实际行动为每一名教师树立了一个高标,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青年教师郭利芳对连军强钦佩不已。

“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泉源源不断的活水。”工作之余,连军强每天坚持读书,自觉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连军强不仅自己读书,还鼓励老师们读书。在他的带动下,“好读书、读好书”活动在校园蔚然成风,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在学校内悄然形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连军强八年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肯定。2016 年,连军强获得“武安市名校长”荣誉称号;2017 年,被评为“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18 年,被授予“河北省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只为山花更烂漫,惟愿桃李能成荫。

七中教育追求的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优质教育要素,而是基于自身优势特点的特色教育发展之路。正是连军强在七中这所山区校的执着探索和不懈追求,营造了一道乡村教育的美丽风景,扮靓了一方山区教育的美好春天。

2019 年10 月22 日,武安市教体局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连军强调到第十中学任校长。

成为全市最年轻的高中校长,连军强那颗教育初心没有丝毫改变。

“让每个孩子每天都有收获,让每个孩子今后都能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要为每个孩子开启幸福人生打好根基。”上任后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连军强就向全校教师发出了动员令。

对连军强校长来说,新的教育之路已在他面前缓缓展开,而放在他心里始终不变的,依然是为孩子们的幸福而忘我耕耘的至真情怀。

猜你喜欢
山区校长学校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