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育强
高效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高效课堂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常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细致入微,学生还是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当学生出现疑问时,如果教师置之不理,学生就会感觉很是失落,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必须要认真对待,巧妙地利用这些“疑问”,吸引学生的课堂关注力,引领学生开动脑筋,多角度进行问题思考,帮助学生解开疑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不断地讲解,学生坐在下面定向地接受知识。教师很少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也不习惯产生问题,提出心中的想法。质疑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主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心中的疑问,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提问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减法》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超市某处的物品及价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后提出: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一共多少元?一个铅笔盒比一个钢笔多多少元?一个羽毛球比一个乒乓球便宜多少元?一个篮球和五个羽毛球一共多少元?等等。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既有之前学过的加法问题,也有新的减法问题。对于旧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回答,而新知识则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寻找解题策略。虽然不能一一解答所有的问题,但通过问题的提出,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意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案例当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了问题空间,让学生通过思索提出相关问题,激发了学生提问的意识,产生了弄明白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从而积极、努力地去进行知识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善于“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敢于提出疑问,教师还得想尽办法帮助学生寻找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寻找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法,找出自己知识的欠缺之处。也就是说,学生要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从中发现自己不懂之处,追溯到知识的起源,逐步进行知识推导,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智力的提升,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教师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三根小木棒,分别长2厘米、3厘米、5厘米,请你用这三根小木棒拼成一个三角形。问题一出,学生就开始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小尺量取木棒的长度,然后进行拼图。很快学生就发现,无论怎样操作都不能将它们拼成一个三角形。于是,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想要拼成一個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留出时间自己思考。学生利用手中的木棒不停地拼摆,小组内提问,探讨、交流,得出结论:任意两条边的和要大于第三条边,或者,任意两条边的差要小于第三条边,满足这个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
由上述案例可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通过梳理知识、筛选问题,提高学生质疑的实效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三、乐于“质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适当地给出学生正面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提出问题的喜悦,使学生乐于质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教师都要依据情况积极地进行评价,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提问才是有意义的。即使问题不好,也不能讥笑、责备学生,尤其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无论他们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毫无压力地说出心中的疑问,从而时刻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整数的读法》一课时,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一串数字1367000,并告诉学生这个数的读法是一百三十六万零七千。这时,有学生小心翼翼地举起手来,反问道:“老师,这个数是不是应该读作一百三十六万七千?”教师装作无辜的样子,提问:“为什么呢?”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激烈的探讨与交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最后学生得出结论:“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说过,在一个数中,级末尾的零是不用读出来的,那这个数中间的零也就是级末尾的零,就不用读出来了。”教师给予学生极大的肯定:“不只是级末尾的零不需要读出来,万级中的零也是不需要读出来的。”教师诚恳地向学生道歉,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质疑的勇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中,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而苛责学生,而是耐心地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错误之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提出心中的疑惑,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勤于“质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是在不断的题解练习中进行的,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真实学习水平的直接表现,教师借助学生的问题,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速度和方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提问,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以利于教师掌握教学状况,适当地作出调整,满足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百分数。学生在听完讲解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讨论,主动提问:老师,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百分数吗?教师并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羽绒服的含绒量达到90%左右,啤酒中的酒精含量可达到12%,蛋糕中糖和脂肪的含量能达到45%……在学生找出答案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活中使用百分数的意义。这时,学生又提出新的问题:“假如不再使用百分数,生活会变得怎样?”教师反问道:“你能不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百分数?”学生尝试着进行总结,百分数能够表示出数与数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如果生活中没有了百分数,就不能体现数量间的关系。在不断质疑中,学生对知识形成了深入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挖掘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知识学习,同时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疑问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质疑、解答的过程中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提问、敢于质疑的意识和精神,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启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