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自”生态课堂练习课教学策略

2021-05-12 03:32周善伟
山西教育·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融通课堂练习三角形

周善伟

小学数学“四自”生态课堂练习课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在结构化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以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为原型,辅之以结构化、综合化的重组,然后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练习能够成为串联学生新知与旧知的纽带。小学数学“四自”生态练习课倡导整体把握、辨别反思、对比提炼、纵横融通,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意义的整体建构。

一、整体把握,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点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小学数学教材每一阶段学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知识点。教师不能孤立地分析处理这些知识点,应该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树立整体意识,在结构化教学原理指导下整体把握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回忆一下,或者把学过的内容再重复呈现一次,这样不但不能唤起学生对复习的兴趣,而且会让学生的学习呈现一种浅层学习的现象。因此,当学完一部分有相关联系的知识后,教师就可将这些知识系统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这些数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四自”生态课堂倡导练习课中要加入“回顾相关知识并绘制知识结构图”这样的元素,让学生明确一个阶段所学的内容是什么,本节课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如,在《因数和倍数》的练习课中,教师就可让学生回忆整理相关知识点,尝试用结构图的形式来回顾,通过结构图,理顺相关知识间的关系。

二、辨别反思,明晰知识源

在小学数学“四自”生态课堂练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巧妙地设计练习,要让学生明晰该练习涉及的知识的源头,能够准确地进行作答,通过做一道题目而理清一类题目,举一反三,实现数学学习的整体提升。

例如,在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后,教师带给学生一道图形题:图中有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个图形,其中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42厘米,梯形的下底也是42厘米,所有图形的高都是25厘米,请学生判断哪些图形的面积相等。学生在完成这个练习时,将所想、所说以及图示有效结合,在辨别反思的基础上,联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关系,寻求面积计算的本源,优化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结构。

三、对比提炼,促成意义重构

很多一线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但基本上每道题都是针对某一个想解决的问题,不考虑整合相关的内容设计练习。因此,在这样的练习课中,虽然练习的量达到了,但练习所要达成目标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小学数学“四自”生态课堂练习课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教学的知识点,将教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整合后的练习要能够促进学生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的练习课时,教师可设计多个位置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画出每一个三角形的底边所对应的高。在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后,学生可以得出同一个三角形改变三角形底的位置后,高的位置也会跟着发生变化的结论。如此练习设计能促进学生通过对比建构三角形高的概念,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底和高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讨论如何画出对应底边上的高。

四、纵横融通,形成教学格局

在小学数学“四自”生态课堂练习课教学中,教师要突破年级和学科单元的束缚,能够从整个年级甚至是整个学段去关注教学内容,要将数学知识纵横融通,使教学呈现知识结构条块联系并有机渗透这样的教学形态。

1.利用一题多解纵横融通

以蘇教版六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课为例。笔者设计:熊猫公司1月份生产3000台平板电视机,相当于智能电视机的[58]。熊猫公司1月份共生产两种电视机多少台?课堂上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出现了以下几种解法。(1)用方程解答。(2)看作分数应用题来解。用3000÷[58]=4800(台)算出智能电视机台数,然后用4800+3000=7800(台)算出共生产多少台。(3)根据份数来算,即用3000÷5×(8+5)=7800(台)。(4)用比例解,即3000:x=5:(5+8),从而解出电视机一共有多少台。

这道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从多种角度来理解、思考,通过分数、比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题多解带来的知识的纵横融通,使知识间的联系变得自然,畅通无阻。

2.利用一题多变纵横融通

某小学乒乓球队为备战区小学生乒乓联赛,共选拔了60名男生。(1)选拔的女生是男生的[15],女生有多少人?(2)选拔的男生是女生的[15],女生有多少人?(3)选拔的女生比男生多[15],女生有多少人?(4)选拔的男生比女生多[15],女生有多少人?(5)选拔的女生比男生少[15],女生有多少人?(6)选拔的男生比女生少[15],女生有多少人?

在开展“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知识点的练习时,教师兼顾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一题多变的教学设计,力求达到整体、全面。这样的教学设计,切实避免了在设计练习时“见木不见林,见叶不见枝”的现象,使练习课更有整体感和综合感。

3.利用一串题组纵横融通

所谓题组,就是教师从数学知识的整体出发,按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几道练习题编成一组,通过对照练习,达到对比分化、沟通辨析的目的。通过题组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以及解题思路。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注意上下环节练习的关联性,通过题组练习,达到知识间的纵横融通。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目,引导学生沟通、整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1)一块铁皮长44厘米,宽36厘米,剪去四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从正方形的四个角去剪),再把剩下的图形焊成一个没有盖子的铁皮箱,求焊接成的铁皮箱的表面积。(2)正阳工厂里有以下4种规格的正方形形状和长方形形状的铁皮各若干张:①长0.6米,宽0.4米;②长0.6米,宽0.5米;③长0.5米,宽0.4米④边长0.4米。王师傅要从它们之中选出5张,然后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蓄水箱,王师傅会怎样选?各要选几张?你能找到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课堂上,学生通过分析思路—交流方法—列式解答—比较异同,对长方体表面积这一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样的题组式练习更利于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的缺陷,找出题目之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具有整体性的知识结构块。

总之,在小学数学“四自”生态课堂练习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着力整体把握知识体系,为学生的结构化学习搭建平台,同时更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开拓与运用,让教学更具深度,让课堂知识更具吸引力。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三重联系,构建小学数学‘四自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C-c/2018/02/1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岳舒)

猜你喜欢
融通课堂练习三角形
“减负” 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联通融通变通,打造精准高效的复习课堂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什么是绥芬河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画一画